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学内容设计策略: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高职教学内容设计策略: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来源上,就是要处理好这4个范畴之间的关系。人本主义课程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个体成长的最重要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充分关注和满足这种需要。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尤其应该这样,理论知识的选择应以够用为度。

高职教学内容设计策略: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来源和选择依据

关于教学内容的来源,教学论的理论界和实践界已有很多探讨,主流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即学科、学习者和社会,但对于高职教育课程而言,还应增加一个,即职业。

在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来源上,就是要处理好这4个范畴(社会、职业、学科、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1.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具体地说,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因素如下:

(1)社会需要

社会发展对高职生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是课程内容选择的客观依据。不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经济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对学习者的素质发展会提出不同的要求。高职生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具有认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因此,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注重社会取向,根据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

“社会中心”课程论就极力强调,学校不仅应该帮助、指导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作为和经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高职教育,应十分重视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来选择教学内容。社会向前发展了,必然引起课程内容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尤其是这样。

(2)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水平和需要

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水平和需要,是一种客观存在,制约着课程内容。

首先,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适应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向前发展的规律。学习者身心现有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超越或不及身心发展的现有发展水平的课程内容,都会损害教学质量。

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既然课程的基本功能是育人,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必须满足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学习者个性自由发展。人本主义课程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个体成长的最重要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充分关注和满足这种需要。启发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学习动机,是教学内容选择的第一要务,就应成为课程内容设计的根本依据。

(3)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人类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它制约着教学内容选择的范围(广度)和深浅度。科学文化知识越丰富,学习者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就越高。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很快,使人目不暇接,而学习时间有限,就特别需要精选。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从人类科学知识总库中选择出最基础的知识。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尤其应该这样,理论知识的选择应以够用为度。

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速度,制约着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客观地要求学校课程不断更新内容,推陈出新。

科学文化知识的结构制约着教学内容的结构。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结构,以古代知识形态上的原始综合化,到近代知识形态的细分化,再到现代知识形态的分化与综合并存的局面,使教学内容的结构也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循序渐进的更新。

(4)职业技术

教学内容的选择更要考虑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跟上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尤其是十后工业社会以来,职业工作过程的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大,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职业工作者不断更新职业技术和发展职业技能。高职教育正是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而创建的。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属于现代技术教育。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特别重视各种领域的职业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重视职业技术的结构及其更新速度。

2.公共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

公共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保持学科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但是高职教育培养的职业人才,是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其公共基础课程内容选择应以实用、够用为准、为度。因此,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内容选择有其特殊性,主要从3个方面来选择科学的理论知识。

(1)科学技术的基本事实

它是形成理论知识的基本材料,是理论概括的基本对象。任何科学技术理论,都有确定的研究事实,都离不开基本的现象材料。对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的选择,都必须先从科学技术所涉及的复杂现象或事实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基本的科学技术事实,以便使高职生从提供的这些事实中得到感性经验和认知基础。这是类学科课程联系高职生、联系现实生活、职业生活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高职生进行尝试性、探索性和发现性学习的前提。

在类学科课程内容中,科学技术的基本事实不应是由教师直接来提供,而应是由创建的具体学习情境中体现出来的。

(2)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科学事实进行抽象和概括获得的,例如“两足而羽称为禽”、“四足而毛称为兽”等。科学技术理论不是停留在现象和事实表层上的描述,而是在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的理性认识、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之间的逻辑联系。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应体现这种联系,即适当地选择科学技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可使学习者在获得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公共基础的理论知识。当然,还要注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3)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这是科学理论知识的实质性成分。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命题或判断揭示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则是运用科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这两者与基本概念之间也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公共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科学技术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从中选择最基本的部分,既能启发学习者的心智,又能满足学习者知智能结构和技能技巧发展的需要。

当然,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需要处理好理论性和应用性、科学性与思想性、艺术性和工具性,以及基础知识与知识更新的关系。

传统学科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确保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理论性和结构性,从而使学习者既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发展关键能力;既具有全面发展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完善的独立个性。

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和普通高校学科课程不同,它更注重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在内容选择上以够用为度,因此,必然要突破传统的系统性、理论性和结构性,进行重新构建应用为主体的内容体系。

3.职业课程(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

职业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其教学内容是以直接经验为主的。内容的选择具有与公共基础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1)直接经验选择的依据(www.xing528.com)

直接经验选择的依据主要是学习者的现实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需要和学习者社会性发展的要求。显然,直接经验选择的依据就是职业生活的逻辑,是关照学习者现实生活的逻辑。因此,项目课程、活动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等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重视学习者各种发展的需要,要高度重视职业实践活动、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需要。

(2)直接经验的结构与体系

职业课程的内容,即直接经验,也有其结构,并能形成一定的体系。作为课程内容的直接经验不应当是零散的活动技术或支离破碎的生活体验,也不应是学习者琐碎的日常事务,而应是关照学习者现实生活世界的、具有较高精神价值的结构化、体系化的丰富的经验或体验。从来源上来说,课程中的直接经验也源于科学生活的知识。只是它不是以概念、原理的形式展现给学习者,而是以学习者直接的操作、探究、经验或体验等方式与学习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体现经验的认知意义、情感意义和价值观意义。

从这些含意上来讲,直接经验的选择,需要以学习者现实生活的逻辑为起点,构建出一定的结构和体系。

当然,职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也要注重其系统性、结构性、知识性,但更要注重可操作性、应用性和发展性。

(二)高职教学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采用何种逻辑形式编排,会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结构的性质,也制约着课程实施中学习活动方式。教学内容组织和编排应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体性三条逻辑规则,并要处理好以下组织形式。

1.课程内容的逻辑组织形式

(1)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是将课程内容组成一个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一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式前进。其逻辑依据是,课程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是直线前进的,学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就是这样依序前进的。

螺旋式是指课程内容按螺旋式重复出现,层层递进或提升。其逻辑依据是人的认识逻辑或认知发展规律,亦即人的认知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提高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应符合人的认知逻辑。认知内容重复呈现,有助于认知的提升、深化和扩展。

教学内容组织的两种逻辑方式各有利弊,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课程。直线式对于理论性较低的、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较适合;螺旋式则适合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不能笼统地说哪种逻辑组织形式最好。应该说,对于具体的课程内容而言,适合的便是最好的。

(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所谓纵向组织,就是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由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形式源于学习理论

所谓横向组织,则指打破课程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习者的发展阶段,以学习者发展需要来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课程内容专题(或项目)。横向组织是以发展心理学从人的成长过程角度提出来的。从心理发展角度看,学习者生理的、社会的、认知的、情感的发展,都是按照一定的序列由内部进行调节的。因此,教学内容应从知识的横向联系加以组织、整合。

显然,纵向组织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的深度;而横向组织则强调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两种组织形式各有特点,不可偏废。

(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按教学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则是指按照学习者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组织的实践表明,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2.教学内容选择和编排的程序

教学内容选择和编排的流程图

(1)选择内容,划分单元。依课程标准,选择必学的内容,并按单元、章、节等结构,组织材料。

(2)安排单元顺序。根据知智能的逻辑结构,安排单元顺序与结构。

(3)确立单元目标,分解课程总目标,化为各单元的子目标。化为各单元的子目标。

(4)第一次评价,对各单元目标汇总评价,看能否达到总教学目标。如有问题,应修正前面各项或某项。

(5)教学内容的分类:认知学习类、动作技能类、情意(情感、意向、态度、道德)类。

(6)第二次评价。针对分类后的教学内容,重点检查各目标能否实现,有无重复、多余或缺欠、及时调整。

(7)详析教学内容。详细分析各单元、章、节以及各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分清层次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8)第三次评价。对所有教学内容的分析结果,进行组合和检查,作出增、删。

课程内容选择、编排的结果是,获得课程的知智能结构框架和素质结构框架。其中单元顺序内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这种联系可分为并列型、顺序型和综合型三种。

并列型: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可互换位置,先学哪一部分均可。

顺序递进型:各部分内容相关,逻辑性关系强,前一部分的学习将构成后一部分的基础,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综合型:兼有并列型和顺序型的特点,应精心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