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性学习助力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助力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是对研究性学习概念的一种拓展,有利于完整地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受制约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和教学组织特性,研究性学习在学习方式上的主要特性包括:“学习性”“研究性”和“经验性”。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性是指: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这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重心在“学习”而不在“研究”。

研究性学习助力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是对研究性学习概念的一种拓展,有利于完整地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利于将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渗透到其他的课程实践和教学活动之中,有利于更好地促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重塑学校学习文化

研究性学习在学习方式上的特性也与其作为一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性及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性的特性有着内在联系的。受制约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和教学组织特性,研究性学习在学习方式上的主要特性包括:“学习性”“研究性”和“经验性”。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性是指: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在这方面,不应该有任何的含糊。这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重心在“学习”而不在“研究”。“就其实质而言,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像真正的学者或科学家那样专门以知识发现或问题解决为己任的过程。如果说,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真有什么有价值的知识发现或问题解决策略提出的话,那也只是学习过程的“副产品”,而不是或不应是研究性学习所要刻意追求的主要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性学习是重在过程,而不是重在结果;重在学生从过程中学习或领悟到了什么,而不是重在以最终的结果向社会贡献了什么。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是指: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无论在其对象上,还是在其途径上,都有其特殊性,即“学习研究”(而不是“学习知识”)和“在研究中学习”(而不是在书本上学习),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研究中学习研究”。因此,研究性学习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均有所不同。“接受性学习”主要是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个体的知识储备,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个体成为真正的认识主体提供素材。“发现性学习”也是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获得为主的,只不过它更加强调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理解以及学生在获得这种学科基本结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所以,从根本上说,“发现学习”只不过是另一种类型的“接受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则从根本上超越了学科界限,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以实践问题为核心的、不断地迈向未知领域的一种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如何“解释”和“解决”问题,而且还学习如何“提出”和“界定”问题;不仅学习一些基本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而且还学习如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和研究环境下应用和修正这些程序和方法;不仅要学习大量的有关课题的显性知识,而且要学习大量的有关课题研究的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www.xing528.com)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上述三种学习方式各有各的价值,彼此之间具有互补性,但不能相互替代。接受性学习对于我们在短时间内储备大量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上称之为认识的“高速公路”。重视接受性学习也是我国传统基础教育的优越之处。发现性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材知识可理解和可迁移程度。但是,这两种学习也都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弊端:接受性学习确实容易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现性学习有时也确实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使得学习的效率低下。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有助于丰富人们关于学习方式的认识,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文化,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在学习方式的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能持形而上学的态度,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灵活地和综合地应用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性是指: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研究经验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的之一;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研究经验基础上的;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之中,学生要通过实践及反思不断地改组或改造自己的研究经验。当代认识论的研究表明,“经验”不等于“知识”,或者说,“经验是个体化的知识,而知识是组织化的经验”。作为个体化的知识,经验与个体实践之间具有更大程度的亲和性,能够帮助个体迅速地对某一事件(包括科学事件)做出反应,提高行动的效率;作为组织化的经验,知识具有更大程度的普适性,经过了更多逻辑的或实证的检验,因而也具有更强的指导力。因此,从个体研究实践的角度来说,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广博的方法论知识都是重要的,两者的价值是不可相互代替的。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角度来说,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研究经验并不断地利用、丰富、改造和改组这种经验比直接告知他们一些方法论知识更加重要。

总之,作为一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去“做”、去“经验”、去“尝试”、去“反思”,而不是在虚拟的问题情景中去“听”、去“记”、去“背”、去“再现”。因此,那种旨在专门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体系的课程如“科学前沿讲座”“科学研究方法”之类就不能算做真正的研究性学习。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只有深入思考和牢固地把握研究性学习的上述性质,才能够有效地防止研究性学习搞形式、走过场,防止一哄而起和一哄而散,防止“成人化”和“学科化”,从而促进青少年学生科研创新素质的提高,为他们今后成为真正的研究主体打下牢固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