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的结果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明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才能坚信真理,为真理而斗争,才能同唯心论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只有承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才能防止思想上的绝对化、凝固化。

实践: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的本质来看,真理的本性就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相符合。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对象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种情况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而检验标准并非是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

由此可见,真理并非是检验自身的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才能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其中,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其作为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为此,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7]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同时又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也称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标准,它是唯一的、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凡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一切真理都会被证实,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也称相对性,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历史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与相对性、不确定性是对立的统一,割裂两者的联系,就会陷入形而上学。其表现有两点:其一,片面夸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就会犯绝对主义的错误,把经具体的、有局限性的实践检验的真理当作终极真理、僵死的教条,堵塞进一步发展真理的道路。其二,片面夸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就会导致相对主义不可知论主观唯心主义等错误思想,从而否认真理标准的客观性。(www.xing528.com)

【知识链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说法当成确定无疑的真理。但当时20多岁的伽利略却大胆地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决定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1589年的一天,伽利略两手分别拿一个铁球,登到50多米高的意大利比萨城斜塔顶上,两个铁球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一个是十磅重的实心球,一个是一磅重的空心球。他同时张开两手,下面的观众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地面上。实验的结果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明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总之,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坚持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只有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才能坚信真理,为真理而斗争,才能同唯心论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只有承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才能防止思想上的绝对化、凝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对于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起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