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林劲峰的投资逻辑:集中投资胜于分散

林劲峰的投资逻辑:集中投资胜于分散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盈信成立时,我们尝试过集体决策,但集体决策了半天,连半个像样的项目也没决策出来”。在这次会议上,林劲峰第一次完整、具体地阐述了他对投资机构决策机制的思考。事实上在任何一家优秀的投资机构中,决策都是极为艰难的一个环节。相应地,集体决策导致大部分的基金公司坚持非理性的分散投资策略,而林劲峰和盈信显然更喜欢集中投资的策略。林劲峰直言,在这种体制下,每个决策个体都不用单独承担责任和风险。

林劲峰的投资逻辑:集中投资胜于分散

“盈信成立时,我们尝试过集体决策,但集体决策了半天,连半个像样的项目也没决策出来”。

“在我们的董事会议案中,有一项关于投资的授权议案,在这里我想特别解释一下这项重要的议案。相对于其他的基金管理公司或者合伙制的投资管理公司,我们不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决策方式,而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集体决策机制。”2009年4月的一天,盈信在河南郑州召开一年一度的董事会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林劲峰第一次完整、具体地阐述了他对投资机构决策机制的思考。2007年他与原来的股东伙伴分手之后,陆续又有新的股东或有限合伙人加入盈信的投资体系,他也希望通过这次集中的阐述,更好地让大家了解、接受他的投资风格和基金管理理念。

在这段略显冗长的解释中,他既谈到了投资过程中集体决策的负面效应,也谈到了他对于自己倾向于集中投资的原因;既谈到了其他基金公司是如何在集体决策下变得平庸,也谈到了盈信如何信守对股东或有限合伙人的承诺。

林劲峰说,民主而不集中的集体决策的本身在投资中并不见得是最好的决策方法。投资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只有打破常规的独特的思维模式才能形成有效的判断。如果所有相关的各方面都真正参与投资决策,那几乎可以肯定,杰出的投资结果只能是镜花水月。

“我们每个人之间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每个人各有所好,工作的经验和生活的经历更是千差万别,个人目标和价值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很难想象集体决策能给投资带来什么好处。”林劲峰说,“在盈信成立的时候,我们尝试过所有八个股东的集体决策,也尝试过一大批专业投资人士的集体决策,但集体决策了半天,连半个像样的项目也没决策出来。相反,我们盈利最多的几个项目都不是集体决策出来的。”

事实上在任何一家优秀的投资机构中,决策都是极为艰难的一个环节。惠理基金的创始人谢清海被誉为“亚洲巴菲特”。2010年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尽管惠理基金的团队有将近30人,其中不乏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但没有几个人愿意冒险做出实质性的决定。

谢清海说他将决策能力称之为“杀手本能”,很多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谢的这种说法实际上和林劲峰关于投资“直觉”的描述相一致。

对于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很多机构投资者,之所以极力推崇这种集体决策机制,林劲峰认为,是因为保持中庸是最“安全”的生存之道,特立独行的投资行为给基金经理个人带来的利益与需要承担的风险并不匹配。

但盈信与这些投资机构不同,“我们不需要关心别人的持股情况,我们不需要和基金经理每年来一次业绩竞赛。我们从不慌张,我们做投资就像做企业一样,着眼于长远的考虑,只要我们认为长远而言,我们的平均业绩能达到优秀的话,我们并不在乎一两年里什么收获都没有,甚至是亏损。”林劲峰说。(www.xing528.com)

谢清海则是将那些从众的基金经理称为“OTOH先生”。OTOH意思是“另一方面”(On The Other Hand)。这类分析师总是给你一份大约30页厚的分析报告,你需要花费半个晚上来阅读,可读到最后却是“然而、如果、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如你所知”之类不知所云的结论。所以最后你都不知道他建议你做什么。“我努力从我的公司里清除类似OTOH这种人。”谢清海说。

相应地,集体决策导致大部分的基金公司坚持非理性的分散投资策略,而林劲峰和盈信显然更喜欢集中投资的策略。正如巴菲特所说,“如果一项投资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我们可能将基金资产的40%投资于这一个项目上:①依据的事实和推理的过程正确的概率非常高;②因各种因素变化导致投资标的内在价值大幅波动的概率非常低。”

林劲峰说,基金公司的集体决策机制由于人们回避冲突和相互回报的心理决定了其投资组合的风格一定会走向没有目的的分散化,也只有这种分散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越来越接近平均的投资水平,从而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饭碗”。林劲峰直言,在这种体制下,每个决策个体都不用单独承担责任和风险。“和大部分基金经理不一样,我们不是为了薪水和业绩提成而工作,我从不担心我会因为每年比不上其他基金经理的业绩而失去工作。”

林劲峰也很坦诚地告诉自己的董事和有限合伙人们,盈信目前在投资上没有很明确的财务计划和指标,这些计划和指标对于盈信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由于我们不懂预测市场的走势,我们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投资的好时机,所以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对盈信的股东而言是最为有利的。不过我们还算幸运,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好的投资机会每年都会来‘拜访’我们。关于盈信的未来,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持续稳定的资产增值。为什么我们会有机会?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心理将使市场出现无规律的间断发生的市场无效。”

在这段讲话的结尾,林劲峰说,“我本人是盈信的大股东,盈信的盈亏直接关系到我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我的主要财产都集中在盈信投资这个平台上,所以,我们的决策一定会慎之又慎。出于对市场的敬畏,我们只能选择专注;我们勤奋工作和持续不断地学习就是要努力降低我们发生错误的概率。”

这项投资的授权议案最终得到了全票通过。也正是在2009年这一年,林劲峰再次出手,以逾3亿元的价格买下了安徽一家白酒企业100%的股份。与此同时,林劲峰又先后在地产餐饮金融等行业进行广泛投资。不过,在这些投资中,安徽双轮酒业——当然更多人熟悉的是它的另一个名字“高炉家酒”,无疑是林劲峰这个阶段投资中的“大块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