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主要商品定价权纳入夺取计划

全球主要商品定价权纳入夺取计划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于世界最大的连锁超市沃尔玛能操纵定价权,需求旺盛的中国企业不仅对这些商品的定价没有任何话语权,反倒是承担了巨额损失。从农业到工业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到美国如何利用全球主要商品定价权控制中国的相关产业,并牟取巨额利润的。

全球主要商品定价权纳入夺取计划

3.夺取全球主要商品定价权

国际资本在全球市场上的话语权,往往是由对国际商品的定价权决定的,谁拥有了定价权,谁就能支配与这个产品相关的产业。那国际商品究竟是什么呢?简单地说,能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挂牌出售的都算作国际商品。从16世纪开始,国际资本市场开始慢慢形成,最初的国际商品只有黄金,后来扩展到白银,时至今日,石油、粮食、钢材、橡胶棉花塑料煤炭外汇股票债务……越来越多的商品成为了国际商品,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国际商品之中,有一些被称为主要国际商品,也就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产品。比如上一节中着重介绍的石油,再比如黄金、外汇、股票、矿石、粮食、大豆、棉花等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和工业原料就属于主要国际商品。谁获取了对这些商品的定价权,谁就能掌控全球经济。

目前,这些主要国际商品基本都是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这大大加强了美元作为货币之王的市场地位,而美国更是通过其发达的资本市场,丰富的运作经验,强大的资金优势来操作国际商品的价格,确保美国对主要国际商品进行定价的主动权。有了如此强大的立体控制力,这些关系重大的国际商品价格便经常随华尔街的旨意任意波动,金融巨头们通过神秘的价格战将竞争对手打垮,最终达到完全占领相关市场的垄断目的。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5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1709万吨,环比上涨5.69%,同比涨幅5.49%;200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4255万吨,比2008年同比增长13.7%;而工信部统计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6.3亿吨,同比增长41.6%。种种数字表明,中国已经日益成为许多主要国际商品的最大买家,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和大豆进口国;中国每年消费全球20.6%的铜、19%的铝和8%的原油。

但是,中国并没有因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形成强大的需求拉动而成为国际市场上的赢家。“中国需要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学界的一种共识,针对中国的涨跌曲线图,更成了近年来主要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上的晴雨表。由于在全球定价体系中的弱势地位,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市场价格,旺盛的需求被国际投机资本利用,使中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不同于世界最大的连锁超市沃尔玛能操纵定价权,需求旺盛的中国企业不仅对这些商品的定价没有任何话语权,反倒是承担了巨额损失。

农业到工业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到美国如何利用全球主要商品定价权控制中国的相关产业,并牟取巨额利润的。

(一)大豆危机

大豆对于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豆芽、豆浆、豆腐到人们爱吃的各种豆制小食品和食用油,可以说大豆直接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饭桌。不过,就是这样一种重要民生作物,却给无数中国人带来了迷茫和困惑。

2010年新年的到来并没有给“大豆之乡”黑龙江的一些大豆加工企业带来更多欢笑。“我们厂已经停产很久了,大豆价格不稳定,开工就意味着赔钱,啥时候开工我们还得看国际大豆的脸色。”上周,黑龙江当地一家油脂加工厂老板向记者叹息。——以上是2010年3月9日《新京报》的一篇新闻采访中的片段。在这篇报道中,记者发现,在进口大豆低价冲击下,黑龙江当地无论是油脂加工企业,还是种豆的农民,都面临着亏损的困境。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大豆发源地的中国,为何会面临“大豆危机”?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人种植大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几千年来,大豆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农作物,也是传统的出口创汇的本土特色产品。一直到1995年之前,中国都是大豆的出口国。不过,风云突变,到了2009年,全国进口大豆竟然突破4000万吨,在中国的大豆之乡黑龙江,洋大豆几乎彻底摧毁了当地的大豆种植业——黑龙江大豆协会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全省70多家规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基本停产,停止收购大豆。尤其是从2008年之后,常年维持开工的企业基本也就是在10家左右。无数中国豆农由于赚不到钱,已经转而种植玉米了。面对此情此景,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吗?还是我们的大豆质不如人?

其实,这是美国通过对价格的控制,打垮中国大豆产业的一场经典战役。在2003年前后,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繁荣,餐饮业迅猛发展,中国的食用油行业也进入了扩张期,全国各地分布了超过百家压榨企业。不过好景不长,危机便突然降临。

2004年,国际金融炒家开始在中国散步谣言,疯传大豆即将涨价,依据是美国大豆不能增产,大豆价格更是要突破6000元一吨。在谣言的刺激下,中国的压榨企业开始坐不住了,纷纷在4300元一吨的高位大量抢购大豆。这边谣言四起,抢购成风,大洋彼岸也一唱一和,默契十足,似乎是一出双簧。紧接着,美国农业部宣布由于自然灾害等可能原因,大豆将减产,这则报告导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连续上涨,涨幅近一倍。如此一来,似乎已得到印证的谣言让人们不再疑惑,不少中国大豆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美国大豆。不料,美国农业部不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好汉,很快他们就又宣布之前预测有误,大豆将增产,国际金融资本更是迅速做空大豆,于是大豆的价格来了个直线下降,巨大的价格落差一下子将中国的众多中小企业逼向绝境。要知道,大豆压榨企业的资金大约会有95%用于原材料的采购,所以大豆价格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这次,在美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打击下,国内油脂压榨企业损失惨重,近70%的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

在这次有计划的精准打击之后,中国食用油行业几乎一蹶不振,而早有准备的国际金融财团则伺机而动。很快,美国的华尔街以及他们控制的国际“四大粮商”雷霆出击,全面收购中国粮油企业的股份。这四家掌握粮食运销的跨国公司分别是ADM、邦吉、嘉吉以及路易达孚,在业内被统称为四大粮商。目前,中国的粮油企业中,有85%都是外资参与控股的,例如鲁花、金龙鱼、福临门等我们耳熟能详的食用油名牌企业,都是外资控制的。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中国人今后吃饭都要看美国人的脸色,简直让人无法相信,不过,这又的确是真实的现状。造成这一切的,就是美国金融资本对大豆期货市场定价权的牢牢掌握,价格的涨幅、跌幅以及时机,都是人家说了算,中国企业又拿什么跟人家竞争呢?

一次战斗的胜利,不代表最终战争的结局,同样,对于美国人来说,战略目标才刚刚完成了一半。在重创中国的压榨企业后,我们的大豆种植业也面临绝境。依据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调查,孟山都公司在窃取了我们优质野生大豆的基因密码后,不但申请了64项专利,还在101个国家包括中国进行了登记,注册了专利权。孟山都的专家团队,在对中国大豆进行了基因分析后,在其基础上研制出产量更大,出油率更高的转基因大豆,并且在中国廉价倾销。而被外资控制了的中国粮油企业更是为大量购买美国转基因大豆保驾护航。于是,在两面夹击下,中国东北的非转基因优良大豆的种植和生产也渐渐走向了绝境。(www.xing528.com)

2009年5月,想必每个中国人都经历了一次食用油涨价的恐慌,几家国内最大的食用油企业在全球大豆现货降价的大背景下,集体将豆油的出厂价上调10%,中国老百姓在惊慌之余,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知情者也很无奈,这些主要食用油加工企业都是外资的,他们控制了大豆进口加工销售的所有环节。四年以来,中国食用油价格已经翻了近一番,而中国种植大豆的农民竟然连一分钱都没分到,只能黯然退场。进口,不停地进口,涨价,无休止地涨价。四大粮商控制的中国粮油企业在肥了美国豆农之后,还要通过不停的涨价进一步收割中国的财富

中国就只能束手就擒吗?其实,对于转基因产品,我们是可以有更多的话语权的。由于转基因食物对人体的影响还未有定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所以西欧和日本都基本禁止食用进口转基因作物,甚至连非洲的一些在饥饿中挣扎的国家都禁止转基因产品的进口。而唯独中国对转基因产品完全开放,其中原因耐人寻味。基因是人体密码,在未来的时代,基因的安全应当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角度,中国人的基因密码早已被西方人得到,而如果国人的食品也掌控在外国人手里,对于中华民族的根本生存将构成严重潜在危害。这里不做过多探讨。

总之,在这一轮的大豆较量中,中国完败,而美国对于全球主要商品定价权的威力也初步彰显。

(二)铁矿石谈判

如果说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那钢铁无疑就是骨骼,从航空航天业、军事工业、造船业到汽车工业建筑业,甚至我们日常用的锅碗瓢盆,是钢铁支撑了一个国家工业的脊梁。从新中国建立的那天起,无数中国人就对钢铁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愫,无论是赶英超美的宏伟计划,还是大跃进的热血豪情,都离不开对钢铁产量的热切追求,甚至出现了全民大炼钢铁的不理智现象。时过境迁,如今,中国的钢铁产量早已经是世界第一,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的介绍,2009年全国生产粗钢56784.24万吨,随之而来的则是对铁矿石的大量需求。由于中国的铁矿石品质稍低,而开采困难,所以进口高品质的澳洲、巴西铁矿石成为目前中国钢企的主要选择,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铁矿石的进口方。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次看到了熟悉的价格曲线,自2003年以来长期协议合同矿价连续上涨。到2008年,铁矿石价格几乎是2003年的五倍,而2009年国际三大铁矿石供货商更是联袂大幅提价,全球最大矿业集团必和必拓CEO高瑞思更进一步表示,国际铁矿石传统长协价机制迟早会被取代,铁矿石交易价格应过渡到市场定价,就像石油和煤炭一样,按季度甚至按月份波动。如此一来,不稳定的原材料价格让中国钢铁企业如坐针毡,而过于高昂的成本几乎是所有中国钢企所不能承受的,于是拉锯战般的谈判就此拉开了序幕。

本来,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需求方,中国每年消耗大约全世界铁矿石的一半,按说理应和美国的零售业连锁巨头沃尔玛一样,掌握定价的主动权。不料想,在谈判桌上,要瞧别人脸色的反而是中国。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理论再次失效,这又是为什么呢?

目前,全球优质铁矿石供应商主要有三家,即澳大利亚的两大巨头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在铁矿石定价的谈判的过程中,爆出了“力拓间谍案”,以胡士泰为首的商业间谍,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中方定价的主动权。据调查,胡士泰全面参与了三大矿商与中国钢企之间的铁矿石年度合约谈判,而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以及之前的业务往来中,商业贿赂这种卑劣而简单的手段屡试不爽,屡建奇效。时不时的出国考察,邀请几个“超级女声”现场表演,在贵宾包厢里看两场奥运比赛,胡士泰们用极低的代价就从中国的钢企高管手中得到了中国钢企的第一手资料,许多核心数据、行业秘密,全都在谈判前让对手一览无余。面对这些对自己了如指掌的对手,中国人在谈判桌前只好节节败退。

其实,“谍影重重”只是中国钢企谈判失败的原因之一,根据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调查,华尔街才是铁矿石价格疯涨的幕后主使。郎咸平在分析了原油价格、波罗的海综合指数(所谓波罗的海综合指数就是运费的指数,由伦敦的波罗的海交易所决定,而波罗的海交易所的股东都是大财团)以及铁矿石现货价格的联动关系后,发现铁矿石价格实际把原油价格和波罗的海船运指数价格全部包括在内了。也就是说铁矿石价格那条线是由原油和波罗的海指数两条线支撑起来的,那么,只要波罗的海指数上升,原油价格上升,铁矿石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则会相应下跌。本质上来说,铁矿石的价格基本上是由波罗的海指数和原油价格共同决定的。

2009年2月11日,波罗的海指数一举突破2000点,达到2055点。相比2008年12月5日创下的指数低点663点,仅两个多月就翻了3倍多。在金融海啸还没完全退去,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的背景中,这一逆风上扬让人匪夷所思,正当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时候,很快,在运往中国的铁矿石身上,人们找到了答案。

这也就是谈判进行得如此困难的原因,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自2004年以来,由于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连续暴涨,力拓、必和必拓及淡水河谷公司已经从中国攫取了正常利润以外的7000亿元财富,这个数字是同期中国钢铁企业利润的2倍。无论是力拓的“间谍案”也好,商业贿赂也罢,只是为谈判按照他们设想的步骤推进时更容易一些罢了,真正的立场,他们从未改变过。牟取暴利是三大世界铁矿石企业的内在需求,石油价格和波罗的海指数又是铁矿石定价的幕后推手,而真正能够决定石油价格和波罗的海指数的是华尔街。这就是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公司在谈判的时候是如此的财大气粗,寸步不让。因为这是战略物资,美国金融财团乃至美国政府都不可能让它完全市场化,不可能让你随便谈判谈出理想价格,这都是资本角力的最终结果,优势完全不在中国这边,谈判失败似乎是必然的结果。

很多善良的人们仍在认为,铁矿石的价格上扬也许是中国需求太过旺盛,让人抓住了命门所致。这种认识实在过于肤浅,中国的焦炭出口量占世界的比例约50%,为什么焦炭的出口价格在2004年4月即已达到432美元/吨,而到2006年却下跌到130美元/吨?即使到2009年,1~5月的平均出口价格也不过355美元/吨,如果参照铁矿石上涨7倍来计算,中国的出口焦炭价格现在最少也应该在2900美元/吨。而重要战略资源——稀土,更让人心痛,中国对世界稀土的出口量占了约80%,稀土的价格却连年下跌。这一切,难道还可以用经济规律来解释吗?由于对全球主要商品定价权的牢牢掌控,所有事情都以华尔街的意志为转移,通过这条绳索,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被牢牢地套住脖子,根本不可能顺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经济。定价权就像是美国的命根子,握紧它,美国不但可以将美元播撒到全球,还可以把世界经济装入它的餐盘,从而主宰人类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