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殷墟发掘》七、八、九次发现及扩展

《殷墟发掘》七、八、九次发现及扩展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舉行第二次發掘,清理衛殘墓十一。一九三二年秋季,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行第七次殷墟發掘。關於第七次發掘E區的初步報告,有石璋如的《第七次殷墟發掘E區工作報告》[61]。一九三三年秋季,舉行第八次發掘,十月二十日開工,到十二月二十五日停止,共作六十七天。在第八次發掘的同時,又繼續發掘四盤磨一次。一九三四年春季,舉行第九次發掘。

《殷墟发掘》七、八、九次发现及扩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由於在一九三〇年、一九三一年發掘山東城子崖發現了黑陶文化,提供了研究殷墟問題一批重要的比較資料,又由於相信“要了解小屯,必須兼探四境”,乃在小屯附近四盤磨、後岡、侯家莊、高井台子、王裕口和霍家小莊等發發掘,結果解决並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在一九三二年,也仿山東古蹟研究會之例,與當時的河南省政府合組河南古蹟研究會,以濬縣爲試辦區,進行發掘工作。

一九三二年春,舉行濬縣第一次發掘,計發現辛村黑陶文化遺址一、大賚店彩陶文化遺址一、衛侯殘墓二。同年,舉行第二次發掘,清理衛殘墓十一。一九三三年春,舉行第三次發掘,計發現劉莊彩陶遺址一,清理衛殘墓二十一、漢墓一。同年秋,舉行第四次發掘,計清理衛殘墓五十一,單銅器就發現千餘件。一九三四年春,舉行廣武第一次發掘,計發現陳溝彩陶遺址一。同時分隊發掘鞏縣塌坡彩陶遺址一。同年秋,舉行廣武第二次發掘,得青苔彩陶遺址一,同時分支又發掘黑陶遺址之一部[59]

一九三三年秋,前中央研究院與當時的山東省政府合組的山東古蹟研究會也在山東發掘了滕縣的安上村、曹王墓,前者爲龍山和小屯文化遺址及春秋時代的古墓,後者爲漢墓。又試掘了王墳峪。

發掘工作不但從小屯村擴展到它周圍的村落,而且從安陽縣擴展到輝縣,從河南省擴展到山東省。發掘範圍,既然超出了安陽,《安陽發掘報告》這一期刊就失去了它繼續存在的意義。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乃另外發刊《田野考古報告》,後來又改名爲《中國考古學報》。

一九三二年秋季,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行第七次殷墟發掘。十月十九日開工,到十二月十五日停止,共作了五十八天。發掘工作由李濟主持,工作人員還有董作賓、石璋如、李光宇,共四人。工作地點在小屯村北。過去幾次發掘,都是集中在BE兩區,這次則於BE兩區之外又擴充到AC兩區,即集中於ABCE四區工作。平均用工人六十名,開坑一百七十三,佔地約一千六百十二平方公尺。

遺物方面,以灰坑及深窖中出土者居多。如E一六一坑有成層的鹿角。E一八一窖出土陶、骨、蚌、石、龜、貝、金、銅、玉等類器物凡五十七種,達五千八百零一件。其中尤以字陶一片最爲珍貴,上邊有一墨書“祀”字,鋒芒畢露,知殷代必已有了毛筆[60]。此外還有石用器、石兵器、石磬、松緑石珠、松緑石飾、黑陶、灰陶、白陶、“將軍盔”,鳥獸骨、骨器、卜骨、花骨、鹿牛羊角、牙飾、貝、蚌、蚌器、蚌飾、龜版、銅簇、銅鈴、銅泡、銅飾、銅範、金飾等。又發現字甲二三、字骨六,共計二十九片。

關於第七次發掘E區的初步報告,有石璋如的《第七次殷墟發掘E區工作報告》[61]

一九三三年秋季,舉行第八次發掘,十月二十日開工,到十二月二十五日停止,共作六十七天。發掘工作由郭寶鈞主持,工作人員還有石璋如、劉燿、李景耼、李光宇,參加人員有當時的河南省政府的馬元材,共六人。工作地點在小屯村北。集中全力於D區,目的在溝通B、E兩區,並窺察黑陶、灰陶文化的關係。用工人四十九名,開坑一百三十六,佔地約三千平方公尺。

這次的重要發現,在遺跡方面,有版築基址東西兩座,東長三十公尺,寬九公尺,除石礎之外,還有銅礎十個;西長二十公尺,寬八公尺。版築之下,又發現龍山期穴居之圓坑四,與連年發掘B、E兩區建築居住基址,得到了相當的聯繫。又發現小屯期的穴一,隋代的墓九。在地層上有清晰的小屯期與龍山期上下兩層的堆積的情形。遺物多爲習見之石斧、鹿角、貝、蚌及各種陶類。又發現字甲二五六片、字骨一片,共計甲骨二五七片。並有大批龍山期盆、罐、杯、盤、鬶、陶、環、蚌刀等。

在第八次發掘的同時,又繼續發掘四盤磨一次。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工,至二十一日停止,共作七日。工作人員爲李光宇。開坑兩個,佔地約二十平方公尺。發現墓葬一,隨葬物有陶觚爵,均在脚頭身旁,並有小玉器一件。其他遺跡遺物與第一次所發現的相仿。

在後岡也作了第三次發掘。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工,至一九三四年一月三日,又從一月十五日至二十四日,共作了六十天。發掘工作由劉燿主持,工作人員還有石璋如、李景耼、尹焕章,共四人。工作因大雪分爲兩回進行。地點分爲兩區,以岡頂爲東區,以河神廟附近爲西區。第一回東西兩區同作,第二回僅作西區。開坑共五十七個,佔地約三百平方公尺。

這次的重要發現,除了版築土牆之外,在東區發現殷代的夯土墓葬兩座,其中的一座,還發現銅甗一個,通耳高四·一公寸,口徑約二·六五公寸,就大而完整的銅器來説,這還是八次發掘以來第一次的發現。在西區發現殷代大墓一座,墓室長方,並有南北兩個墓道。通道南北長三八·六公尺,東西寬六·二公尺。木槨成亞字形。這墓曾經早晚兩期盜掘,僅在未經翻動的四隅發現殉葬的人頭二十八個,在墓道及亂土中發現殘餘的陶、石、金、玉、銅、骨、蚌、貝及車馬裝飾雕石獸形等物不少。由它的規模雄偉看來,知爲殷代統治階級奴隸主的墓葬無疑。二十八個人頭,尤爲殺人殉葬的確證。

關於第八次發掘的初步報告,有石璋如的《小屯後五次發掘的重要發現》和《小屯的文化層》[62]及内容略同的《殷墟最近之重要發現附論小屯地層》[63]。關於後岡的發掘和殷墓的研究,有石璋如的《河南安陽後岡的殷墓》[64]。(www.xing528.com)

一九三四年春季,舉行第九次發掘。三月九日開工,到四月一日停止,共作二十四天。發掘工作由董作賓主持,工作人員還有劉燿、石璋如、李景耼、祁延霈、尹焕章,參加人員有當時的河南省政府的馮進賢,共七人。工作地點在小屯村北,集中D、G兩區進行。預計先將D區未完的工作清理完畢,再集中力量作G區。先後開坑二十八,佔地約三百多平方公尺。重要的發現有殷代版築基址一、圓穴一、小灶一、隋墓四。又發現字甲四三八片、字骨三片,共計甲骨四四一片。此外就是一些普通的陶、骨、蚌、石之類了。

當前中央研究院的第九次發掘工作正在洹河南岸小屯村北進行時,北岸盜掘古物的遍地都是。侯家莊的農民侯新文於三月二十九日在侯家莊南地掘出幾十片甲骨,要秘密的去古董店“求善價而估之”。事爲董作賓知曉,趕緊找他把掘到的甲骨交出,計字甲一、字骨三十及無字卜骨數十片,付以代價十元,並讓他指出出甲骨的地方。於是馬上停止了小屯村的工作,把全體人員都調往侯家莊南地發掘。從四月二日開始到五月三十一日停止,共作六十天。發掘工作由董作賓主持,工作人員還有石璋如、劉燿、李景耼、祁延霈,參加人員有馮進賢,共六人。按照侯新文所指出甲骨的地方,把工作分成東西兩區進行,都開南北縱溝。共開坑一百二十,佔地約一千二百七十一平方公尺。

第九次發掘,除小屯村北和侯家莊南地之外,也發掘了後岡和洹河北岸武官的南霸台。

後岡的發掘,已經算是第四次了。這次前後分爲兩回,前一回自一九三四年三月十五日到四月一日,後一回自四月十日到二十日,兩回共作二十九天。發掘工作由劉燿主持,工作人員還有尹焕章,共二人。這次主要是繼續一九三三年在後岡舉行第三次發掘未完的工作。仍分爲東西兩區進行,目的在找版築土牆的盡端,並清理大墓。用工人七十名,開坑三十,佔地約三百零八平方公尺。結果找清楚了龍山期的圍牆,牆寬二至四公尺,長七十餘公尺,圍繞着黑陶遺址的西南兩面,牆基版築中有彩陶的遺存,其上多爲銅器墓葬所破壞。又發現殷代夯土小墓兩座,並有殉葬的銅爵觚等。殷代大墓挖到底,墓室南北長七公尺,東西寬六·二公尺,深八·七公尺。亞形槨下並有腰坑,在墓底的正中心,南北長一·二公尺,東西寬一·一公尺,深五公寸,埋的狗骨已被擾亂。南墓道長二十公尺,寬二·五五公尺,作爲斜坡,由道口直通墓底。北墓道長一一·六公尺,寬二·二五公尺,作爲台階,尚殘存三十級。石璋如在《河南安陽後岡的殷墓》中説:

殷代的墓葬是這兩次發掘後岡的絶大收穫,雖然被擾亂了,雖然没有殘遺,但是給我們以巨大的啓示和肯定的信念,認識安陽這個地方不僅是殷都所在,而且也有爲殷陵所在的可能。從此便精心調查,到處尋找,洹北侯家莊西北岡殷代墓地的發現與發掘,便是這個種子的發芽。[65]

由於這兩次後岡殷墓的發現,才有以後在殷墟發掘第十至十二次時侯家莊西北岡殷陵的發現與發掘。殷陵的發現與發掘在殷墟學和商代史的研究上,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資料。

南覇台的發掘,從一九三四年四月三十日到五月二十二日,共作二十三天。南覇台在洹河北岸武官村南,爲一高地,與對岸四盤磨相平,其上多殷代遺跡。這次既由小屯調侯家莊南地開工,乃就近由石璋如前往發掘。以遺址高處爲發掘的起點,向東西南北伸展,作成大字形狀,開坑八,佔地約九十三平方公尺。發現有龍山小屯兩期的堆積。龍山期遺存,僅有灰坑,内有方格、條紋、細繩紋陶片及獸骨等。小屯期遺存則遍佈整個遺址,遺跡有穴窖墓葬。遺物與侯家莊南地同,卜用甲骨甚多,惟有字的還没有發現。

關於第九次發掘的初步報告,有石璋如的《小屯後五次發掘的重要發現》和《小屯的文化層》及内容略同的《殷墟最近之重要發現附論小屯地層》。關於侯家莊南地發現的甲骨文,有董作賓的《安陽侯家莊出土之甲骨文字》[66]。關於後岡殷墓的,有石璋如的《河南安陽後岡的殷墓》。

總上九次發掘,共發現字甲四四一一片、字骨二一〇二片,總計六五一三片。已選出字甲二四六七片、字骨一三九九片,共三八六六片,編爲《小屯》第二本、《殷虚文字甲編》。所著録的乃是拓本,計甲拓二五一三號、骨拓一四二五號,共計三九三八號[67]。又附録牛頭刻辭一、鹿頭刻辭二、鹿角器款識一,共爲三九四二片。圖版爲董作賓主編,已於一九四八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釋文爲胡厚宣作,尚未印行。

以上自第七至第九次發掘,爲殷墟發掘的第三個階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