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慈善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慈善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人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同时也是社会存在物,除了有像动物那样的生理需要外,重要的还有其他的社会需要。所以,人的需要也就只能是历史中不断生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性的东西。全部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是以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作为动机的。可见,人们的需要的发展的确是呈现出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发展过程。

慈善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首先,人的需要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人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同时也是社会存在物,除了有像动物那样的生理需要外,重要的还有其他的社会需要。动物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人的需要除了这方面,还有人自己创造出来的需要。人可以认识需要、调节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创造需要。特别是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商品生产时期以来,人们便不仅仅满足于因为自然消费需要进行的生产,还要有社会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此来满足自己更多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人的需要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基础。其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总是不断地扩大认识范围、扩大实践范围以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随着人的实践的本质力量的增强,人又会产生新的更广泛更丰富的需要,进而产生新的实践活动及其方式来得到新的满足。最后,个体的需要必通过社会形式来实现,在一定意义上,社会需要作为个体需要的总和,制约着个体需要的实现程度,而且,人的个体需要必将上升为社会需要。

人的需要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不断发展着的,因为任何现实的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人是历史的存在物。马克思认为,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其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是在人类历史中生成的存在物,其需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发达而扩大,亦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衰落而减少。所以,人的需要也就只能是历史中不断生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性的东西。首先,“需要的产生也像它们的满足一样,本身是一个历史之过程”[7]。一方面,人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当中不断提高进而促使人的需要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满足最基本的物质性生存需要逐渐地发展为满足精神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人能够利用自己的超越性和创造性从外部世界获取需要的自由,从而为自己获得更为生动、更丰富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生活。全部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是以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作为动机的。另外,人的需要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呈现,它总是客观的、具体的,即总是指向某一具体事物。生产劳动的社会历史性赋予了人的需要社会历史性,即一定时期内的人们生产什么以及他们怎样生产都制约着他们的需要。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人的需要也发展变化,需要的内容日益丰富。新的需要使人们对新的活动方式又有新的实现,生产出满足人们新的需要的新的对象。在需要的反复生成又反复得到满足的这一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新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满足方式又不断地创造出更新的需要和满足更新的需要的人。

其次,既然人类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就必然要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这就是说,处在一定社会的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他们的一切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归根到底是由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所决定的,而这一切最终又取决于特定社会的历史条件实际上能达到的水平。在人类活动领域十分有限的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需要的对象往往源于自然界的具体物质,人的需要也是原始的、朴素的、简单的。在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出现了分工和私有制、国家和阶级,人的需要进一步多样化,但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还是低下的,因此人们的社会需要表现得比较单纯、简单,充其量只是比原始社会较为复杂罢了。在产品转化为商品和商品生产高度化的社会,人的需要越来越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人的需要的范围大大扩大,需要的对象大大增多。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极大丰富的产品经济时期,人的需要更为多样化、丰富化。(www.xing528.com)

可见,人们的需要的发展的确是呈现出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发展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