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资源分类及利用中的财产权研究

自然资源分类及利用中的财产权研究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本书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从理想类型的意义上区分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利用集体行动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则认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自然资源兼具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社会属性。下图中只表示出自然资源与社会系统部分可能的相互作用。

自然资源分类及利用中的财产权研究

(一)概念的理想类型

人类对外界的认识和思考首先是通过概念和范畴获得的,外界的经验与事实只有经过概念化才能更好地转化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同时,概念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总是带有一定选择性和抽象性,没有任何概念能够完全概括具有无限复杂性的全部具体现实。因此,选择概念工具时,过于概括则牺牲了事物的具体特征,则不真实;过于顾及特殊性又将陷入无限多样具体细节的汪洋大海,过于具体,则无用。概念的运用永远存在着一般性与特殊性之间的两难,但我们仍然不能放弃运用概念,秩序性地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的尝试。那应如何跨越一般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困境?社会学中的“理想类型”方法对此问题是颇有助益的。[1]

马克斯·韦伯那里,理想类型[2]会强调现象的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并用“可能的”关系将这些方面整合成一个“内部一致”的“思想图像”。所谓“理想类型在本质上仅仅是有关联系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由我们设想为事件之流中的不变者,作为发展赖以实现的历史个体”。它不是“假设”,但它将指出假设构成的方向。它不是现实的一种描述,但它将给描述提供明确的表达手段。[3]

马克斯·韦伯的论述说明:第一,理想类型是从以往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不是假设的。理想类型也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任意想象或者完美理想,构造理想类型中的要素来自经验,虽然具体强调哪个或哪些方面的经验是研究者所研究的问题,或由研究旨趣所决定的;第二,理想类型不是现实,而是将历史活动的某些关系的事件联结到一个无矛盾的世界上面从而由设想出来的各种联系组成的;第三,理想类型是描述现实的表达手段,是一种方法。构造理想类型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经验事实,“凡在这种抽象结构所描述关系起作用的地方,就能根据理想类型来说明这种关系”,使它易于理解。[4]这种主观建构的理想类型意义上的概念不是目的,只是认识事物特殊性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它“特别有助于达到研究和阐述的目的”。[5]

笔者就是通过这个方法上来进行本书所涉概念的界定、比较和分类的。例如本书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从理想类型的意义上区分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利用集体行动的。

(二)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的基石,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6]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又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以及逃脱不了的宿命。

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学界没有统一的定义。地理学家金梅曼(Zimmermann)较早给出了自然资源较为完整定义,在他的《世界资源与产业》一书中写道,“无论是整个环境还是其某些部分,只要它们能(或被认为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就是自然资源。”《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称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称为自然资源。前者有土地、水、大气、矿产、生物等,后者有太阳能、生态系统机能、地球物理化学循环机能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则认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7]中国大百科全书》给自然资源下的定义是:“存在于自然界,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中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8]

纵观自然资源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我们会发现,由于定义者所处的时代不一样,自然资源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对于什么构成自然资源的这个问题,响应于认知的增加、技术的改善,以及一直改变着的人的需要的文化的发展而不同,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具有动态性。[9]尽管上述概念在表述上存在不同,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点:第一,自然资源是一定时空内可供人类利用或创造人类当前或未来福利的物质或能量;第二,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不同,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透过社会而映射出的影像,具有社会性;第三,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是固定的,而是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相联系的综合动态系统,会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日益调整自己的范畴。

综上,笔者认为自然资源是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能够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和社会需要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

(三)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其存在不由人的意志所决定,所以自然资源的组成、结构、功能、边界及地域分布具有第一性的自然属性。同时,由于对人类的有用性,自然资源的状况与存在与人类的利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然资源兼具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社会属性。

环境、资源、社会问题是由很多复杂因素所构成的一个复杂体,资源问题往往是类似“蝴蝶效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目前对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的并不全面,对于资源本身及其与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知识,正如苏格拉底所划的那个知识的圈,我们所知道得越多就越发地发现我们的无知。下图中只表示出自然资源与社会系统部分可能的相互作用。而认识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正是解决资源问题的关键。(www.xing528.com)

图1-1资源问题的关键域[10]

(四)自然资源的分类

基于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自然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可否再生,将自然资源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和恒定资源三大类。[11]例如生物资源属于可更新的,矿产资源属于不可更新的,恒定的资源如地表水、潮汐风能、波浪、地热、太阳能等也列为可更新资源,而地下水(尤其是深层地下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不可更新资源。

—些学者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出发,用资本性资源或储存性资源来代替不可更新资源,用流动性资源或收入性资源代替可更新资源。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可被更新的时间尺度。[12]但这种区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鱼类资源本属流动性资源(可更新资源)中的临界带资源,但若出现“涸泽而渔”的状况,则鱼类资源可能变成稀缺的储存性资源(不可更新资源)。

表1-1 自然资源的分类(一)

〔2〕间接太阳能包括太阳能在地球物理过程中生产的如风能、潮汐能、水流能等,还包括如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能量。

还有一种资源的分类方法,与自然资源利用集体行动密切相关,那就是按照物品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对资源进行分类。根据排他性与竞争性对资源作出判断后的结果进行组合,我们可以得到四种类型的自然资源(如表1-2所示):私益资源、公益资源、使用者付费资源与公共池塘资源。所谓排他性是指,把潜在受益者排除或限制在资源使用之外;所谓竞争性是指,个人消费该物品时,对他人从该物品所能获得的收益的减损。[14]如公益性资源太阳能,一方面很难通过将资源圈界的方法排除他人的使用,所以排他性困难;另一方面,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给他人的使用收益带来减损,所以竞争性低。再如公共池塘资源如草场、森林等,一方面若将这类资源如通过圈界等方法排除他人的使用,则往往成本过高或难以实施,所以排他困难。难以排他所带来的不仅是公共池塘资源被多个人使用,而且还包括很难有效地通过外部的方法对使用者利用资源的行为进行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资源的稀缺,一个人的使用就意味着会给他人使用的收益带来减损,所以竞争性高。拥挤效应(crowding effects)和过度使用(over use)问题在公共池塘资源系统中长期存在,在纯粹公益资源中却不存在。从物品的属性界定,公共池塘资源就像一个向任何人开放的池塘中的水,谁都可以去取,但水一旦为谁所取就变成为私人拥有、私人享用的物品,这种资源就是奥斯特罗姆所指的公共池塘资源。随着世界范围内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即使是传统的如大气、江河湖海中的水等公益资源,由于越来越具有竞争性,也日趋转变成公共池塘资源。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理论成为政治学生态学经济学和法学等跨学科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领域包括过度捕捞、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大气和水污染、地下水的损耗以及其他不合理的资源配置问题。[15]

表1-2 自然资源的分类(二)

自然资源利用集体行动往往涉及的就是公共池塘资源,从资源的排他性分析,因为这类资源难以排他,为了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意味着许多人将不得不共同对其进行使用;从资源的竞争性分析,因为一个人的使用意味着对他人使用权益的减损,所以应该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一般认为公共池塘资源包括草场、森林、灌溉用水等,而一些不具有竞争性的公益资源,如大气、水,因为人们的恣意使用,竞争性已日益明显,此时公益资源会向公共池塘资源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