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一兑现育人梦:吉化一中60华诞文集

化一兑现育人梦:吉化一中60华诞文集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忆一下在化一兑现育人梦的点滴,让这份流水账来填补一下大家对过去的回忆。那时没有食堂,午休时同屋的几个人玩扑克打红十,通过输赢决定谁去文化宫门前买三元一份的午餐。从2000年的文化宫40年校庆到2010年操场的50年盛大庆典,再到现如今的60年华诞,一路走来满满的回忆和憧憬。曾经为化一拼搏的几代人都已经陆续离开岗位,一些化一毕业的学子开始回来挑起教育教学的大梁,去兑现他们育人的梦想。

化一兑现育人梦:吉化一中60华诞文集

2019级年级组 韦宇哲

奔波60载,再苦也不怕,因为您心中有个朴素的梦想;追寻60年,再累也不怕,因为您怀里有个幸福的坚守;捧着希冀出发,望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执着而去,春遍四野,芬芳四溢……这就是化一,兑现育人梦想的家。

接到领导的几次通知,让写篇校庆的文章,对于我这个数学老师来说,统计个成绩还行,写个文章实在是太难了。在化一工作的这二十几年里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写总结、写读书笔记、写工作经验介绍。有的时候真羡慕人家语文老师出口成章,文采飞扬。自己每次给班级学生开班会总是那几句车轱辘话,都成学生课间谈论的经典语录了。满嘴的“一不是一,一还是一”的数学代换口诀,学生听得都不耐烦了。写文章比自己讲数学课时的一题多解难多了,硬着头皮想了好几天,那就提笔写吧!回忆一下在化一兑现育人梦的点滴,让这份流水账来填补一下大家对过去的回忆。

青年化一初体验

刚工作时是1997年,班级学生亲切地称呼我为“老韦”,而“小伟”也成了同事们称呼我的专有名词。在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招生年代里,在那个教案纸标题从“吉林化学工业股份公司”到“吉化集团公司”的变迁年代里,时刻充满的都是期盼和满足。尽管当时校园里只有一栋孤零零的6层教学楼,没有现在的实验楼和图书馆楼,没有塑胶操场,更不要说食堂和宿舍了,但仍觉得校园很大很美,而且很温馨,她就是有着让人下班不愿走的家的错觉和快乐。

那时,全校70多人挤在二楼一个小会议室里开会。全校上至校长下至门卫收发室的师傅全熟悉,而且大家也很亲切。每天的校园新闻播报员曹老师准时到各个办公室讲述一遍当天的办公趣事,缓解我们备课的紧张。

那时,总是有固定的欢聚与永恒的旋律。每年教师节在公司儒园饭店会餐时,大家从没有缺席的概念。听着工会孟主席的祝酒词,唱着“北国之春”的朝鲜族伴舞曲,大家欢呼跳跃,个个像十几岁孩子似的。当时学校对学生教育的口号是“化一光荣我光荣,我为化一争光荣”。每天早晨在校门口都能看到陈校长亲切地向每一位师生鞠躬问好;不管刮风下雨,长年累月的坚持问好,成了青年化一的一道靓丽风景名片

那时没有食堂,午休时同屋的几个人玩扑克打红十,通过输赢决定谁去文化宫门前买三元一份的午餐。周六加班时几个班主任还不忘忙里偷闲来上一局。大家其乐融融,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那时没有饮水机。还记得每天早晨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拿暖瓶去水房打热水并顺便为组里老教师送饭盒。集体的事情,人人主动参与,生怕自己被落下。

那时都是人工铲雪。办公室对面的空屋,经常被我们几个班主任老师用作存放班级清雪工具的仓库。每年冬季下雪都要带领班级学生去清雪,一干就是一个多小时,师生都是埋头铲雪,寒气和心中的热情交织,人人脸上挂白。

回想起简单而质朴的过去,往事历历在目。想起期考平均分相差一分的面红耳赤,想起高考奖几何基数发放的愿景和幻觉,想起福利分房掰间到独门的期盼和奢望,想起教材从一人教几何一人教代数的32开小本到几何、代数合成一学科的16开大本的变换,想起编制单元卷剪刀加糨糊的忙碌和无奈,想起校园教学“百花奖”观摩课的羡慕,想起元旦和学生集体联欢的庆祝,想起运动会只为争第一的较劲,想起学生春季长跑“十男十女”的龙潭踏青……(www.xing528.com)

总之,青年化一单纯、上进,虽然教学名气不是太大,但每年北大、清华者总是榜上有之。

壮年化一美四方

此时的校园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实验楼、图书馆楼、体育馆拔地而起,食堂、学生宿舍迅速建立。招生生源范围不断扩大。班级数从一个年级8个到25个,学生人数历史最高3500多人。

有了查阅QQ群通知的习惯取代电话告知的传统,避免了电话未接的懊悔;有了年级备课组独立教研取代校教研组的灵活高效;有了招生宣传舆情战取代“酒香不怕巷子深”观念的转变;有了学科网组题的便利取代命制单元卷剪刀加糨糊的麻烦;有了大合唱时满楼排练的热闹取代“三独”大赛的寂寞;更有全市高考状元花落化一的意外惊喜。

此时的化一,可以说是办学名声显赫,社会、家长、舆论等的关注度都很高。真正让“育德至仁、育才至广”的校训得以诠释。

中年化一再拼搏

新建的七层临街教学楼上“吉化一中”四个大字显得宏伟、傲人、大气。这个从“吉林化学工业股份公司第一高级中学”,到如今“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的校园,再一次面临各方面带来的压力。校址位置太偏的不利因素,造成学生质量下滑;城市整体人口流动,导致招生学生人数锐减;近年调入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导致一线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新的高考选课走班制度实行,给日常教学带来的诸多麻烦,再一次考验着这个走过60载岁月低调而质朴的学校。

从2000年的文化宫40年校庆到2010年操场的50年盛大庆典,再到现如今的60年华诞,一路走来满满的回忆和憧憬。曾经为化一拼搏的几代人都已经陆续离开岗位,一些化一毕业的学子开始回来挑起教育教学的大梁,去兑现他们育人的梦想。不经意间学生把对我的称呼改为“韦叔”,同事中仅剩的几名老教师还称呼我“小伟”。两鬓些许的白发使本已苍老的面容更加沧桑,不给力的膝盖病更使步履显得迟缓。多元的化一泛起多元的想法,品味这8766个日日夜夜、1152个双休日、288个月份轮回、24载春夏秋冬交替,宛如秋天里的葡萄,尝一尝有酸有甜。它不仅记录着我的从四班、一班、十六班、二十三班、十四班、七班、二班、十七班、三班的九届所带学子班级号,还承载着500多个家庭的喜怒哀乐。

如今,新时代的化一人继续用手中的那支笔,在一张张白纸上画着一幅幅壮阔博彩的蓝图。正所谓,一届高考传三载,家长口碑扬四方,教书不易育人难,路途诱惑勿迷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