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创造DIS 2002-2003年研发起步阶段

上海创造DIS 2002-2003年研发起步阶段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发中心的成立标志着DIS研发的起步。研发中心立足国产器件,积极进行结构创新,通过“收发分体”,不仅满足了教材中实验的要求,而且一举攻克了国外产品长期存在的测量盲区问题。该项成果在2006年5月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进而被人教社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收录。因此,研发中心确定了“简单易用、分门别类”的原则,开发了一键OK的专用软件,从而打消了老师对使用DIS畏惧心理,成为师生迅速接受、认同DIS的开局机制。

上海创造DIS 2002-2003年研发起步阶段

上海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的成立为标志,采用教材引领、人力资源整合的方法,根据教材的需要,研发产品,做到编研同步;研发中心凝聚了技术人员、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做到三位一体,实现机制创新。技术上运用一键OK的“傻瓜”策略,开发了位移传感器,突破了测量的瓶颈,成功开局。

1.机制创新—成为DIS引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保障

上海“二期课改”启动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以下简称“市教研室”)就认识到:必须为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目标寻求可靠的物质载体。为此,有关专家对物理实验教学领域的新技术进行了考察论证,发现国内外现有产品的设计思想、功能设置等都难以符合我国国情。市教研室决定:自行研发新教材所需的实验系统,以保证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实验产品能够紧密配合教材,为教学服务。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教材编写与教学实践必须同步进行。为保证研发的顺利实施,必须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整合人力资源,组建包括技术人员、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高水平、协作型的研发团队。

2002年由市教研室、风华中学和山东省远大网络多媒体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单位合作组建的“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是国内首个中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研发机构,在普教系统形成了“研学产一体化”机制,创造了“联合研发、以教定产、监督制造”的运作模式。研发中心的成立标志着DIS研发的起步。

2.“分体式位移传感器”的研发—突破了实验测量技术的瓶颈(www.xing528.com)

DIS研发之初,位移传感器核心器件的选择成为一大瓶颈。国外器件进口困难且价格昂贵。研发中心立足国产器件,积极进行结构创新,通过“收发分体”(图1—2—1),不仅满足了教材中实验的要求,而且一举攻克了国外产品长期存在的测量盲区问题。该项成果在2006年5月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编号:ZL200420040210.5),进而被人教社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收录。

图1—2—1 分体式位移传感器:通过超声和红外信号的时间差异,可测定发射器与接收器的间距,进而获得发射器相对于接收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实验数据。该传感器攻克了测量盲区的问题,获得专利

3.“傻瓜”策略—DIS成功开局的秘籍

软件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人机交互窗口,世纪之初的学生和教师,没有太多使用国际主流工具软件的经验,如果实验操作过程中使用的软件过于复杂,不仅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增加教师负担,还会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之外。因此,研发中心确定了“简单易用、分门别类”的原则,开发了一键OK的专用软件(因其易用性被称为“傻瓜”软件),从而打消了老师(特别是老教师)对使用DIS畏惧心理,成为师生迅速接受、认同DIS的开局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