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美援朝记:十七唇枪舌剑与默不作声交织的谈判

抗美援朝记:十七唇枪舌剑与默不作声交织的谈判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乔治·凯南的沟通工作完成后,美国召集派兵参加“联合国军”的各国大使商谈如何进行停战谈判问题。会上,多数都坚决主张应由战场上的双方司令官举行军事会谈。李奇微任命乔埃为停战谈判高级代表1951年6月30日下午,在东京美国远东海军司令部的办公室里,美国远东海军司令特纳·乔埃海军中将正与前海军司令部的长官薛曼将军闲谈。双方的话题一再涉及朝鲜停战谈判问题。但乔埃还是以军人的方式接受了这项命令。

抗美援朝记:十七唇枪舌剑与默不作声交织的谈判

乔治·凯南的沟通工作完成后,美国召集派兵参加“联合国军”的各国大使商谈如何进行停战谈判问题。会上,多数都坚决主张应由战场上的双方司令官举行军事会谈。但是,美国军方并不愿意承担这一责任,他们很不乐意背上这个包袱。然而,当美国总统决定应由他们来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只得立即接受了任务。

李奇微任命乔埃为停战谈判高级代表

1951年6月30日下午,在东京美国远东海军司令部的办公室里,美国远东海军司令特纳·乔埃海军中将正与前海军司令部的长官薛曼将军闲谈。双方的话题一再涉及朝鲜停战谈判问题。谈话间,乔埃的副官进来报告,说李奇微将军传见乔埃。

闻听传见,乔埃立即起身前往第一大厦晋见李奇微。李奇微直率而爽快,他开门见山地对乔埃说:“我要你做我停战谈判的高级代表。”

乔埃听后略显惊讶。他没想到此事会来得这样快,更没想到此项重任会落到自己头上。但乔埃还是以军人的方式接受了这项命令。他感谢李奇微对他的信任,并向李奇微表示:“保证必竭尽所能执行使命。”

此后一周多的时间,乔埃首要的任务便是认真理解和掌握美国在谈判中的基本立场和追求的目标。这就是:“停战是军事问题,需要一种军事的解决,与一般的和平条约不同。军事的现实情况,使作战双方寻求停止冲突的方案,而停战协议的条款必须反映出军事的现实情况。任何分开两敌对部队的非武装区,自需以双方的阵地为基础。除此之外,别无恰当的地点,如欲以人为的纬度线为依据,则更不能自圆其说了。我们并且要获得保证,一旦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冲突就不再发生。

“……我们要求获得保证,停战条款必须一一实现。这就需要组织一个军事视察团,在联合停战委员会之下工作,它可以到韩境任何一地方视察。

“因为停战只是停止冲突而已,在停战时期也像在作战时期一样,我们首要的顾虑是我们部队的安全问题。我们自应有防御阵地以策安全。当然同时愿意敌人也有他们的防御阵地。

“最后,我们希望战俘问题能得到最好的解决。”

乔埃做的第二件事是遴选另外4位代表。乔埃推荐他的副参谋长奥尔林·勃克少将为谈判代表;另外,美国远东空军司令推荐他的副司令劳伦斯·克雷奇少将;第8集团军范佛里特推荐他的副参谋长亨利·霍治少将和南朝鲜第1军军团长白善烨少将为代表。这些人选均经李奇微批准。同时,确定了美国空军上校安德鲁·肯尼、美国陆军上校詹姆斯·穆莱、南朝鲜军中校李树荣担任联络军官。

随后,乔埃主持草拟谈判议程,并设想了停战谈判期间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比如,当时美方假定谈判将在元山的丹麦船上举行,所以,当乔埃在第一大厦进行谈判准备的时候,拟调一支舰队集中在元山,以供代表团的居留食宿。

临时从统帅部及作战部门调来的官员,是乔埃谈判班子中的主要构成人员,他们正忙于将种种可能辩论的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

美方在接到朝中方面建议以开城代替元山为谈判地点的消息后,李奇微便亲自主持召开会议,认为开城地处三八线以南,实际为朝中方面所控制,因而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宣传上,都对美方不利。但在韩国境内,可作为谈判的地点实在太少,开城既被认为无人地带,其位置也不致受到战争的严重影响,出人亦无多大困难,因而也是可以接受的。

会场地点既然由海上改为陆上,美方曾考虑到是否另派一位陆军将领充当首席代表。但由于李奇微对第8集团军所要应付的局面尚没有底数,不想削弱战地司令的阵容,所以谈判代表一职仍由乔埃担任,不作变更。

10月9日,乔埃与李奇微同机飞往汉城。途中,乔埃拟定分工合作计划:霍治主持非武装区问题、克雷奇负责停火及停战具体措施的意见、勃克处理有关战俘事项。美方代表团的代表或工作人员如有意见和建议,先经过上述各小组组长后,再提交乔埃。

乔埃并决定,凡是美方在会议间提出的事项,必须最大限度地用事前准备或席间临时书写的书面文件;对所提出的论证或反驳必须经过慎重思考;尤其重要的,从头至尾都要有记录。

李奇微与乔埃一行到达汉城后,又转乘直升飞机抵达汶山。美方代表团的营地坐落在一片苹果园中。作为一种待遇,乔埃的儿子、美第10军通信连中尉邓肯也被临时调到营地担任电话接线员。

乔埃住在用两顶篷布搭成的一个长方形的营帐中,里面放着一张可以折叠的桌子、两把椅子、一个洗脸架、一张挂着蚊帐的行军床。陆军一等兵钱德威奉命做乔埃的勤务员。

代表团的代表和工作人员,各人把住处安定之后,即聚集到一个作为会议室的营帐中,为第二天的会议做最后的准备。李奇微对代表团人员作完指示后,即赴汉城同新闻界见面。

由于谈判期间,乔埃仍需执行远东海军司令的职务,所以美方代表团中,海军人员居多,以协助乔埃两方面的工作。

从6月上旬开始,在中国、朝鲜、苏联三国政府协商谈判问题的过程中,朝中方面即从谈判方针、谈判人选及会议组织等各方面进行准备工作。6月底和7月初,毛泽东金日成彭德怀通过电商,就谈判人选及谈判的组织领导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在关于停战谈判朝中方面所提建议问题的基本主张上也获得了一致。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为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大将,代表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参谋长解方、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侦察局局长李相朝、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参谋长张平山。

7月8日上午9时,为安排正式谈判的筹备会议在开城召开。朝中方面出席的是张春山、柴成文、金一波、毕季龙、都宥浩;“联合国军”方面出席的为美国空军上校安德鲁·肯尼、美国陆军上校詹姆斯·穆莱、南朝鲜军中校李树荣和朝文翻译恩德·伍德、中文翻译凯瑟·吴。

会议确定,正式谈判的第一次会议于1951年7月10日上午10时在开城来凤庄举行。

乔埃拿出一纸协议要朝中方面签字

7月10日上午,李奇微在美方代表团营地亲自为乔埃等送行。

这天,是入夏以来少有的好天气。位于朝鲜半岛中部、三八线以南靠近西海岸的高丽王朝古都开城,以其整洁的身姿,迎接美方来使。

此前,当谈判地点确定在中朝军队控制区内的开城后,毛泽东便立即指示彭德怀,命令位于开城地区的军队负责首长,迅速布置在开城和谈会议的房屋,布置可靠的警戒,务必保障会议的安全,不许出乱子。毛泽东还特别强调,美方代表的宿舍及开会的会议场所,均须布置得妥当一点。请中朝联合司令部派一懂事的、有能力的负责干部,即去开城地区,指挥上述布置事宜。

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于7月4日派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到开城,负责上述任务的落实。志愿军第47军第139师和人民军第1军团第8师担任了开城地区的警戒任务。为保障会议,朝中方面在沙川江畔的板门店设立接引联络站,城内街道进行了清扫,临时会场来凤庄——开城近郊一所具有东方建筑风格的、古朴典雅的庭院——被布置得庄重严肃。

上午9时12分,“联合国军”代表团分乘的汽车和直升机均已到达开城,由于正式开会的时间未到,先在靠近会议场所的一座小白楼做短暂休息。10时,双方代表在来凤庄的过厅会晤,然后步入会场,隔着东西向摆放的长条桌南北坐定,并由双方代表交换进行谈判的公文。南面是“联合国军”代表团,乔埃居中,其右侧是白善烨、霍治,左侧是克雷奇、勃克;北面是朝中代表团,南日居中,其右侧是邓华、解方,左侧是李相朝、张平山。双方大体相当的参谋、翻译和记录人员分别坐在各自代表的后面。

乔埃做好了先发言的准备。于是,当双方代表刚一坐定,乔埃便抢先发言。他首先表明自己是代表“联合国军”司令部发言,声称停战条件未获双方同意以前,除双方同意的中立区外,敌对行动是仍会继续的,并强调,“讨论以及今后的讨论都应该仅限于朝鲜的军事问题”“不讨论任何政治或经济问题,不讨论与朝鲜无关的军事问题”。乔埃还表示其代表团将在谈判中,为实现停止敌对行动而尽一分力量的“善良诚意”等等。不难看出,乔埃抢先发言是企图给会议确定调子。

当然,朝中方面也必须针锋相对。乔埃发言后,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便旗帜鲜明地阐述朝中方面的原则立场。

南日的发言内容是由中朝双方组成的谈判班子事先研究好,并经中朝双方最高决策层审定的。南日说:“朝鲜人民历来主张,现在仍然主张朝鲜战争应该迅速结束,因此赞成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先生6月23日提出的建议——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并且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因此,我代表朝鲜人民军提出下述建议:

“第一,在互相协议的基础上,双方同时下令停止一切敌对军事行动,陆军停止对对方的进攻、袭击与侦察;海军停止对对方的轰击封锁与侦察;双方空军停止对对方的轰炸与侦察。显然,双方停火,不但可以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是扑灭朝鲜境内战火的第一步。

“第二,确立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武装部队应同时撤离三八线十公里,并于一定时限内完成之。以双方撤离的地区为非军事地带,双方皆不驻扎武装部队或进行任何军事行动。这里的民政,恢复1950年6月25日以前的原状。与此同时,立即进行关于交换俘虏的商谈,使各国俘虏早日还乡与家人团聚。

“第三,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外国军队撤退了,朝鲜战争的停止与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便有了基本的保障。”

南日发言后,志愿军代表邓华接着致辞,表示完全支持南日的发言。他说:“在朝鲜作战双方停火,确定三八线为双方军事分界线,及撤退一切外国军队,是符合朝鲜人民、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我们认为,朝鲜人民军代表所提出的三项建议,是停止朝鲜战争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前提与基础。中国人民志愿军衷心支持这些建议,并认为应把它们作为谈判的出发点。”

但在听完朝中方面的发言后,乔埃拒绝进入实质性问题的讨论,并声明朝中方面的建议超出会议应讨论的范围,同时提出反映美方立场的包括九项内容的书面议程草案。乔埃说:“我们现在此处有一协议,并且希望能按这一协议来达成,即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军事代表和朝鲜与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都同意讨论仅限于朝鲜的军事问题。贵方愿意签字吗?”

乔埃边说边将拟好的签字稿递过来,朝中方面的代表未予理睬,他只好又拿回。(www.xing528.com)

无“主持人”的、对等的停战谈判,贵在平等协商。乔埃抢先发言,已有违国际惯例,继而他又拿出准备好的签字稿让朝中方面签字,就更有强加之嫌。而就美方提出的包括九项内容的议程草案来说,明眼人不难看出,真正要讨论的问题实际上都已包括在朝中方面的三项原则建议之内了。

尽管如此,既然是双方对等的谈判,对方主张要有个议程,朝中方面还是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在研究并指出美方提案的不合理性的同时,以自己所提三项原则建议为基础,提出了包括五项内容的议程方案。

对此,南日在代表朝中方面发言中指出:“相对于美方的九项内容来说,我方议案则是正确的、符合逻辑的。因为,第一项是讨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第二项所提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是解决停火问题的最主要问题;第三项关于外国军队撤出朝鲜问题也是最主要的。解决这些原则后,要提出具体的停火停战的办法,最后再讨论停战后俘虏的处理问题。这样,就将一切重大问题都包括在内了。相反,如若主次颠倒,或回避要害问题,谈判就会一事无成。”

但美方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双方唇枪舌剑,第一天的会议毫无结果。

当天,还出现了两个小插曲。一是在南日首次发言后落座的一瞬间,乔埃突然发现他坐的椅子甚矮,他的脖子露出桌面仅约6寸,而南日的身高比他矮得多,但坐在座位上,却对他有居高临下之感。于是,乔埃回过头,对朝文翻译恩德·伍德说:“请你尽快设法给我调换一把椅子,让我跟南日保持在同一水平。”二是早上开会前,双方代表尚未进入会场,美国翻译官便将一面联合国旗,插在约有两尺高如烛台那样的小旗座上。下午复会后,朝中方面联络官张春山将一面比对方旗帜更大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放在桌子上。摆放国旗时,张春山态度极其严肃,以示尊严

朝鲜停战谈判由于双方所持立场分歧明显,使仅为达成一个会议议程即舌战了16天,足见其步履维艰。然而,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斗争还仅仅是开始……

“海空军优势补偿论”“防御阵地和部队安全论”破产

1951年6月初,毛泽东同金日成在北京商谈可能到来的停战谈判的方针和方案时,就考虑把恢复三八线边界作为停战的基本条件之一。7月13日,周恩来为毛泽东起草致斯大林电,介绍停战谈判开始两天来的情况和朝中方面对停战谈判议程问题的原则立场。致电指出:“根据总的形势,我们认为需要坚持三八线和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只是在表达这些问题时需要指出一个总的思想,在从根本上讨论这些问题时,需要解决三八线问题。”“至于外国军队撤出朝鲜,这可在一个单独阶段实施。”

在谈判过程中,朝中代表团根据上述底牌和中朝两党在此问题上的一系列指示,注意把握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在采取先退一步,以争取尽快对议程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便决心在紧接着的对议程进行实质性的讨论中,理直气壮地坚持以三八线为双方军事分界线的主张。因此,当开城停战谈判几经周折得以达成谈判会议议程的协议后,谈判会议转入第二项议程,即军事分界线问题的讨论。一开始,南日在发言中便阐述了主张以三八线为双方军事分界线的基本原则立场,即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后退十公里,建立非军事区,脱离接触。

南日在提出该方案时,具体阐述了三大理由:一是举世公认,二是公平合理,三是切实可行。

但是,美方首席代表乔埃坚决拒绝朝中方面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合理建议,于7月27日抛出了预先准备的长篇发言,鼓吹以“实际的军事考虑”和“军事效能”为基础的“海空军优势补偿论”,即所谓非军事区域的划定,要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美方的海空军强,其“优势”必须在地面上得到补偿的“理论”。

乔埃认为有三种有军事意义的地区:空中区、海上区、陆上区。他说,联合国军保持着整个朝鲜的空中优势,并控制着围绕朝鲜全部的两面海洋

乔埃提出非军事区的纵深约为二十里,应按照容易识别的地面或地理形态加以划定。同时,将事先标定好的、将军事分界线划在深入我阵地后方地区数十公里的地图交与我方,企图以所谓停止地面战斗和海空军活动的“让步”,而攫取我方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美方逻辑的荒谬性显而易见。略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当时朝鲜战场的地面战线恰恰是两军综合力量较量的结果,如果没有对方的海空军优势,地面上早已没有对方存在的余地了。显然,“海空军优势补偿论”完全是一种诡辩。

28日上午,朝中方面质问对方:“既然你们的空军如此厉害,你们为什么不在你们的海空军掩护下,在你们曾经达到过的平壤—元山一线站住脚,而却一路退到汉江以南呢?事实上,你方只是依靠了海空军,毫无人道地、违反国际公法地狂轰滥炸,才能勉强地、暂时地维持了你们地面部队的现状。假使没有这种狂轰滥炸的掩护与支持,你们的地面部队早就不知撤到什么地方去了。”

朝中方面在充分论理的基础上强调说,现阶段战场上的形势是处在变动不居之中,而又大体上脱不出三八线地区的范围。

“从这个特点,我们不可避免这样一个结论,即在现阶段中,三八线近似地反映了你我双方在战场上的态势。因此,即从纯粹的军事观点出发,我们认为以三八线为双方军事分界线是公平合理、切实可行的。”

美方代表听发言时,面色极沉重。当朝中方面讲到“为何你们又撤到汉江以南”时,乔埃噘嘴,眉毛往上扬,霍治并以拳轻轻击桌,似极愤怒,但又勉强压抑。

轮到乔埃发言了,他要求休会,准备实施反击。下午复会,乔埃指责朝中方面在发言中采用了“非常粗鲁的词句”,是“向本代表团虚张声势”。南日则回敬对方:“贵方好像已经忘却昨天赋有恫吓与侮辱性的声明。我今天发言中仅对你不正确的单方的发言加以批评而已。”双方你来我往,争论得十分激烈。

第二天,美方又提出支持其荒谬理论的所谓“防御阵地和部队安全论”。说三八线只是一个纬度线,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联合国军司令部现在是处在可以防守的阵地上,它不希望放弃这样的阵地,以危及它部队的安全”云云。乔埃在对朝中方面对其“防御论”的驳斥进行辩解时,还以反侵略者自居,标榜他们所主张的充分的防御是对和平的必要等等。

在30日和31日两天的谈判中,双方各持己见,会议陷入僵局。

下午1时38分至3时50分,会议始终保持沉默

事有凑巧,8月4日,朝中方面驻开城警卫部队一个连在布置维护中立区安全的工作时,一部分警卫人员在赴会途中误入双方协议的开城中立区。乔埃在8月4日下午的谈判会上提出此事。朝中方面经调查确有此事,于5日向美方承认误入,并做出了以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的保证。但李奇微为摆脱被动处境,转移世界舆论的责难,便又重演7月12日“记者问题”的故伎,抓住误入会场区这个偶发事件,于8月5日,声明谈判代表不来开会,致使停战谈判会议又一次中断。

6日,朝中方面以金日成、彭德怀名义致函李奇微,再次表明了朝中方面的上述态度,并提议不致因此次偶然事件而中断谈判会议。

美方利用停会以争取舆论的企图未能奏效,又深知朝中方面不会轻易与之破裂,故乃继续采取无理的纠缠。8月10日复会后,乔埃先是武断地声称:“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愿意讨论以现在战线和现在军事实际为根据的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区。贵方企图讨论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任何努力,我们都将不予理睬。”当朝中方面南日驳斥对方“海空军优势补偿论”“防御阵地和部队安全论”,继续坚持三八线的观点时,对方便不再发言,使会议自下午1时38分至3时50分,沉默132分钟,创造了谈判史上空前的奇闻。

在静默之中,乔埃有时两手托腮,有时摆弄铅笔,并不断地从口袋里掏出香烟点燃;他的助手们则或抽烟,或用笔在纸上乱涂乱画。朝中方面南日嘴里叼着象牙烟嘴,眼睛盯着乔埃;邓华和解方、张平山则静静地坐着;李相朝低头用红色铅笔画图。

据乔埃回忆说:“我那天发现坐在我右边的白善烨少将满脸怒不可遏的样子,会后他告诉我说,坐在他对面的北韩代表李相朝曾给南日递过一张字条去,用红色铅笔写的朝鲜文,字迹很大,隔着桌子也可清晰看见:‘帝国主义的奴才,比吃人的狗还卑劣!’”

无法确认乔埃的这种说法。朝中方面对美方的这种做法确实十分愤怒、鄙视,但都很冷静沉着,你不说话,我也不说话,就这样“坐下去”。终于,乔埃坐不住了,他说:“贵方有什么意见想发表吗?”南日回答:“目前我没有话可讲。”乔埃则继续发言,双方进行了简短的对话,乔埃提议休会,朝中方面表示同意。美方企图以沉默向朝中方面施压的“表演”被迫结束。

但更为荒唐的是,8月11日,乔埃又提出一个与其海空军优势自相矛盾的理由,即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弱,因此在军事分界线的确定上也应该得到补偿。在8月12日的谈判会上,美方显得更加蛮横无理,不但拒绝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基线,而且企图将谈判陷于僵局的责任强加给朝中方面。

自7月26日至8月中旬,耗时半个多月,谈判双方还在确定军事分界线问题上僵持着,激烈的争论占据了每天会议的时间。会场外,接踵而来的是一连串事件的处理和战场上的再次较量。

由于美方在会场外的不断挑衅,停战谈判于8月22日被迫中断。9月上旬,当杜鲁门最关心的《对日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获得通过和签订后,美方在国际上要办的几件“大事”已告一段落,特别是李奇微所发动的夏季攻势损兵折将的现实,加之国内反战情绪的高涨,又迫使美方以“紧张”作为筹码的天平向“缓和”一端倾斜,做出了主动承担责任和希望重新谈判的姿态。

10月25日上午,双方代表团在协议的新会址——板门店恢复了停战谈判。

此间,谈判双方均进一步研究和准备了在军事分界线上所能采取的最后立场。会议从8月17日开始,也由大会改为小组会的形式进行。重新谈判后,朝中方面在小组会的讨论中,耐心摆事实,讲道理,试图寻求双方共认的“现有接触线”,用具体的数字比较双方方案的合理与否,并于10月31日下午提出就地停战,稍加调整地确定军事分界线的方案。

“稍加调整”,意在照顾对方经常强调的“要有可守的防御阵地”的主张,是朝中方面为和平做出的妥协。可美方又在调整上大做文章。于是朝中方面又于11月17日提出修正案,即以现有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退两公里为非军事区的建议。但对方却于第二天又毫无道理地提出要把开城划在非军事区的方案。对方的这种主张当然不会为朝中方面所接受。对方不得已才于11月17日接受了以现有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建议,但又加上了存效期30天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30天内停战协议未能达成,军事分界线按届时的实际接触线加以修正。

21日,朝中方面在小组会上提出修正案。23日,小组委员会就军事分界线问题达成协议。其内容是,以双方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由此线后退两公里以建立军事停战期间的非军事区;如果军事停战协议在本协议批准后30天之后签字,则应按将来双方实际接触线的变化修正上述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区。

达成原则协议的当天,双方参谋人员即开始校对接触线。经三天半的逐点核对,于27日上午9时半,将标明双方认定的接触线的地图交由小组会讨论并通过。11时,双方代表团召开第28次会议,批准了小组委员会关于第二项议程的协议和按照现有接触线所确定的军事分界线。12月10日,双方参谋人员根据接触线划出了非军事区的南北缘。至此,双方在实质性问题上取得了第一个协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