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钟:纪元前的奇妙音韵

中国古钟:纪元前的奇妙音韵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纪元前的钟声,两千多年之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在这奇妙优美的金属音响中做过许多关于未来的梦……中国的考古史上,这是仅见的一例;中国的音乐史上,这是一次空前的大发现。博物馆的讲解员,一个文静秀气的姑娘,伫立在古钟边上,她用平静的声音告诉我:“这套青铜编钟,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纪元前的钟声,一遍又一遍在博物馆的大厅里回荡。

中国古钟:纪元前的奇妙音韵

公元197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在湖北省随县一片不为人注目的山坡上,几百个人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围站在一个巨大的不规则多边形岩坑前。人们屏住呼吸,默默无声地俯视着脚下的岩坑。气氛紧张而又神秘……

这是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墓,发掘它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墓顶上的青灰泥、白膏泥、木炭,已经一层一层挖去,只要再揭开那深褐色的木椁顶,墓室中所有的秘密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考古学家们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激动的光芒……

墓室打开了!在围观者们“哦!哦!”的惊叹声中,考古学家们也眼花缭乱了——绘满奇异花纹的巨大棺椁,精美绝伦的青铜器、金器、玉器、漆木竹器,成捆成捆的兵器,不计其数的墨青竹简……许多东西都是前所未见的。当打开面积最大的中室时,见多识广的考古学家们忍不住和围观的人群一起,发出了长长的惊叹——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套巨型青铜编钟,六十四口铜钟,整整齐齐地分三层悬挂在木架上,两千多年的地下生活,没有使它们有任何损伤。铜钟大的大如水缸,小的小似茶壶,所有的钟上都铸有精致的图案,并刻有篆体铭文。除青铜编钟外,这里还排列着石编磬、鼓、瑟、琴、笙、排箫、竹笛……这分明是一个规模齐全的古代音乐厅!谁也不敢用搁在钟架边上的木钟槌去敲响那些古老的铜钟,然而钟声却在所有人的想象中响起来了。这是纪元前的钟声,两千多年之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在这奇妙优美的金属音响中做过许多关于未来的梦……

钟声是真的响起来了。当考古学家们和音乐专家们小心翼翼地用木槌敲击钟上镌刻的标音位置,当深沉洪亮的钟声一阵又一阵在现代化的大厅里悠然回荡之后,专家们面面相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古钟不仅音色动人,音域宽广,其振动频率和现代国际标准极为相近。64口铜钟中,有19口钮钟,45口甬钟,每口甬钟都有两个乐音,这样,整套编钟就可以敲出109个音阶,变化音十分完备,可以转出各种不同的调门。音乐家们可以用它们演奏古曲,也可以演奏现代的任何乐曲。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德彪西……古今中外所有的音乐大师,都可以凭一柄木槌用这套绿锈斑驳的古钟敲出他们心中的旋律,不管这旋律多么变化无常,多么迷离飘忽……中国的考古史上,这是仅见的一例;中国的音乐史上,这是一次空前的大发现。

钟声是真的响起来了。此刻,我们耳畔,充满了这64只铜钟轮流发出的声响……一声高,一声低,一声短,一声长,仿佛是一群来自远古的神秘的陌生人,正在用不同的嗓音,争先恐后地向我述说着遥远的往事,我似懂非懂。这是在武汉东湖畔的湖北省博物馆一个展览厅里。这套使当代世界为之震惊的青铜编钟,静静地、纹丝不动地排列在我的眼前。钟声,是从一台录音机里放出来的,所有的参观者,都可以在不绝于耳的钟声中仔细地看这些古钟,都可以在钟声里展开想象和思索的翅膀。一切关于这套古钟的传闻和描述,此刻都变得切实可感了。考古学家的考证是精确的,根据钟上的铭文,这套重达五千余斤的编钟铸造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它们已有2400多岁了!它们的主人是曾侯乙战国初期一个无名小国的君主。我无法用我贫乏的语言绘画出这些青铜古钟,面对它们深厚而又精巧的形象,面对遍布于钟体的细致入微的美妙花纹和图饰,置身在动人心魄的钟声所造成的神奇氛围中,我只能无声地长叹:哦,我们聪明灵巧而又不可思议的祖先呵!(www.xing528.com)

博物馆的讲解员,一个文静秀气的姑娘,伫立在古钟边上,她用平静的声音告诉我:“这套青铜编钟,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

纪元前的钟声,一遍又一遍在博物馆的大厅里回荡。这钟声,和那位姑娘的话语十分协调,平静、自然,毫无炫耀自夸的色彩。当代人在这古老的钟声中该思索些什么呢?历史科学?音乐?当代人的责任?……也许,并不需要什么提示,所有的人都会在这内涵丰富的钟声中得到自己的答案。

1984年5月31日于长江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