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失独家庭社会救助体系研究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失独家庭社会救助体系研究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3年,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类的需求是复杂的、有层次的。按照人的需求优先顺序,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于失独家庭而言,作为最低层级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客观存在,是每一个失独家庭面临的极为现实的问题。

失独家庭社会救助体系研究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救助保障和服务问题的本质就是需求能否以及如何得到满足的问题。1943年,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类的需求是复杂的、有层次的。按照人的需求优先顺序,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各个需求的层次之间相互依赖,层层递进,当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高层次的需求实现之后,低层次的需求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力度大大降低。

对于失独家庭而言,作为最低层级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客观存在,是每一个失独家庭面临的极为现实的问题。在生理需求方面,失独家庭有着衣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生存需求,经济支持和供养成为失独家庭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前提条件;在安全需求方面,失独家庭对养老医疗生活照顾等方面的需求较为迫切。在低层次需求尚未实现和满足的情况下,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更是可望不可及。按照失独家庭需求层次,在进行社会救助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在对其提供基本保障和普惠的基础上,对不同失独家庭进行评估和需求分层,根据评估结果对失独家庭进行分层次和有针对性的帮扶,体现失独家庭需求的差异性。具体来说,可以将经济状况、精神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养老及照料需求等作为评估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设立二级和三级评估指标,根据评估结果对失独家庭现状和需求进行分层和分类,以此作为依据提供个性化的帮扶和救助措施,提高其实效性和针对性。

比如,对于经济拮据的家庭,没有经济来源且实际生活困难,第一层次即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因“失独致贫”的家庭(比如,很多因为子女疾病死亡而产生的失独家庭,为子女治病花费巨额医疗费用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首先需要给予其经济上的帮扶和补贴,满足其最低层次的需求。对于经济状况低于一定标准的家庭,除了现有的特别扶助金政策之外,政府给予经济上的特别补贴和帮扶。对于有固定经济收入和来源、生活有保障的家庭,其生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但安全需求缺失,精神慰藉和心理安慰是首要问题。对于高龄身体状况欠佳的失独老人,特别是失能的失独老人,要解决其无人照料、老无所依的问题,应优先安排其进入养老院,使其获得相关养老服务和照料。[11](www.xing528.com)

从长远来看,有关失独家庭的社会救助问题,不能按照“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思路来解决,而应将其纳入国家整体社会救助制度和体系中进行全盘考量和统筹设计,在完善现有社会救助制度的过程中,体现对失独家庭的特殊关怀,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和事后保障机制,让失独家庭老有所依,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并举,早日走出养老困境和失独之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