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失独家庭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北京市实证分析

失独家庭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北京市实证分析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贝克尔的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是以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理论以及对孩子的需求理论为依据进行研究的。贝克尔是最先将西方微观经济学运用到人口研究之中的学者,商品具有多样性、互补性和替代性,两种商品替代有量的比例关系,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时候会根据价格和消费者的均衡来决定消费的数量和质量。

失独家庭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北京市实证分析

(一)理论介绍

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是现代西方微观生育理论的重要学说之一,代表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贝克尔(G.S.Becker),他运用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行为的理论来分析人口的生育行为,创建了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他的家庭人口经济学理论模型在西方生育理论研究中至今仍然有着重大影响。

贝克尔的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是以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理论以及对孩子的需求理论为依据进行研究的。贝克尔是最先将西方微观经济学运用到人口研究之中的学者,商品具有多样性、互补性和替代性,两种商品替代有量的比例关系,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时候会根据价格和消费者的均衡来决定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他的生育理论认为,可以把孩子看作一个耐用消费品,把家庭的生育行为看作一个特殊的消费行为,因此在探讨家庭生育决策时应当将消费者均衡状态加以考虑。对孩子的需求理论是贝克尔在探讨家庭对孩子需求时运用的,主要观点有家庭对孩子的需求,孩子是不能在市场上买到的商品,除了经济价值具有更重要的精神支持、延续等方面的价值;孩子的净成本是指在抚养孩子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费用,也包括家长可以从孩子身上获得利益,这是家庭进行生育决策的重要考量标准;偏好,是指人们对物品的喜爱或嗜好,家长对孩子的喜爱偏好会影响家庭生育孩子的数量;家庭收入影响对孩子的需求,抚养孩子需要经济成本,因此一般来说家庭收入越高,孩子数量质量也就越高,但在现代社会通过政策控制出生人口,这二者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孩子的成本价格影响对孩子的需求,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会让父母对生育决策进行重新考量。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数量和质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以提高孩子质量替代增加孩子的数量,或者增加孩子的数量从而就会导致分摊到每个孩子身上的经济成本下降,相应质量也会下降。(www.xing528.com)

(二)在本书中的应用

我国过去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对家庭生育孩子的数量进行控制,在孩子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提高孩子质量的方法来进行自我弥补,以至于溺爱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独生子女往往会存在心理脆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为独生子女家庭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独生子女死亡后,孩子精神支持、延续等方面的价值不能得以体现,父母支付了孩子的净成本却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相应利益,家庭没有其他孩子可以替代,失独家庭的父母往往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