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只有一个地球:小学语文常规课和精品课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小学语文常规课和精品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文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第1、2自然段:地球美丽而渺小。

只有一个地球:小学语文常规课和精品课教学设计

许 蕾

教材分析

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课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课文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课文语言准确、严谨,用词精确、贴切,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文中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教学本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抓关键词,知道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梳理行文思路,了解课文是怎么一步一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的。这契合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教学目标

1.会写“莹”“裹”等生字,会写“晶莹”“摇篮”等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词,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4.能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地球图片,学生谈对地球的了解。

2.你们对于地球的了解都很多。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齐读课题。

3.“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口号,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二、初读知大意

1.出示初读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交流。

(1)第1、2自然段:地球美丽而渺小。

关键句: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2)第3、4自然段:地球资源有限。

关键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3)第5~7自然段: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

关键句: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4)第8、9自然段:保护地球。

关键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三、研读课文,探究过程

1.“只有一个地球”,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2.交流出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得出这一结论的呢?

(1)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从哪些地方写了“地球美丽而渺小”?

②圈画关键词句,还可以在边上作批注。

(2)交流反馈:

句子1:据有幸飞上太空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①抓住颜色:晶莹的球体,蓝色和白色的纹痕。(海洋、云)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大气层打比方

②朗读,体会地球的美丽。

句子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①打比方。

②作者为什么将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③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作者用比喻的方法将地球描写得那么美丽,那么可亲,我们也将对地球的那一份热爱融入到朗读中去。

句子3: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①抓住形状。

②作比较、列数字。

③体会好处:这些说明方法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珍贵。

4.在这样一个美丽而渺小的星球中蕴藏着很多自然资源,请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

(1)找一找课文中地球给了人类哪些资源?人类又对地球做了什么?(www.xing528.com)

(2)交流反馈。

句子1: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①通过列数字体会“来之不易”。

关联词运用:不是……而是……甚至……

句子2: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①什么叫“不加节制”?(不加以限制、控制,想开采多少就开采多少)

②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有没有其他可能?(你怎么知道——必将)

③你能不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①“随意 不顾后果 不但……还……(关联词)”等反映了人类对生态所造成的破坏。

②你还从哪里也看出这些资源并不是无条件再生的?

③“本来”的意思是什么?(原本、原来)去掉行不行?

本来可以也就是说——(如果人类……)

现在不可以,原因是——(因为人类……)

④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用上这些词,就能准确地说明地球容易被破坏的原因。

四、总结课堂,指导字词

1.课文抓住地球的颜色、形状,通过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地球美丽而渺小,地球上的资源有限,但地球心甘情愿地默默奉献,无私又慷慨,而人类却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使得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甚至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2.词语朗读:遨游 璀璨 恩赐 威胁

3.书写:裹 蔼 慷 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围绕地球的颜色、形状,通过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说明地球美丽而渺小,地球上的资源有限,但地球心甘情愿地默默奉献,无私又慷慨,而人类却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使得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甚至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2.如果地球真的毁灭了,那人类将何去何从呢?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的。

二、研读课文,探究过程

1.同桌互学。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圈画关键词句,批注感受。

(2)交流反馈。

句子1: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至少(体会用词的准确) 40万亿千米(列数字)

句子2: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找“指望”的近义词,能换吗?为什么?为什么不能指望?体会地球的唯一性。

句子3: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哪些设想?为什么是遥远的事?

句子4: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句子5: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而且一旦地球上的资源枯竭,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2.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要求:回顾课文,思考课文前三个部分与最后一个部分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

(2)交流反馈。

①用上关联词。

②先从地球的美丽与渺小谈起,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情感,接着指出自然资源有限,而人类又无法移居其他星球,让我们意识到“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保护地球”。

3.交流相关作业。

三、设计环保宣传语

1.我们身边有没有破坏自然环境或者毁坏自然资源的例子?结合生活实际交流。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一条环保宣传语。

3.交流、评价。

四、总结,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板书总结。

2.出示单元篇章页,点明本单元语文要素。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