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国大安通宝钱的排序与铸造工序的不同

辽国大安通宝钱的排序与铸造工序的不同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安通宝四钱文的排序,均为直读。我认为,主要的问题是对大安通宝钱的内涵与外延了解得还不够。如今,大安通宝钱屡屡被人发现,而且多是在辽国所辖之地发现的。我认为,在铸制此大安通宝钱时,是经历了与辽代皇家钱帛司铸制年号钱时不同的工序所造成的。由于祖钱用的是形体精良而完好的唐代开元钱,所以在大安通宝钱的背文上,少见有错范现象,在轮郭上亦少有隐现重郭的现象。

辽国大安通宝钱的排序与铸造工序的不同

大安通宝钱,自20世纪80年代,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三道营子的辽代钱币窖藏出土并刊布以来,泉学界已不再疑惑其是臆造之品,是伪造之作,是无考之品。然而,由于对该钱币的归属及界定其为哪个朝代所铸制等问题讨论甚少,所以泉学界至今仍有一些纷争。

我对大安通宝钱的接触与了解也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当时,我赴林西县在与吴宗信先生互通情况、沟通认识、交流看法的同时,不仅亲眼目睹和亲手触摸了这枚唯一有出土可证的大安通宝钱币,而且吴宗信先生还赠我一纸大安通宝钱的拓本。

岗位上工作时,由于又要维修古塔,又要复建东大庙的山门,还要新建馆舍,我实在是拨冗乏力。本来想待我退下来以后再与吴先生探究大安通宝钱的一些情况,不想吴先生匆匆驾鹤西行。为了缅怀友情,我阐明了我对大安通宝钱为辽钱的一些观点。

二十多年来,我在赤峰市内的古玩地摊上,曾多次亲眼目睹过大安通宝钱。其中有的是背文上不见仰月文,有的是品相不好,还有一枚是银质的大安通宝钱。一来由于我不是搞收藏的,再者地摊的主人要价过高,我没问津。不过为了研读大安通宝钱,我还是先后在地摊上购得两枚大安通宝钱。

现在此具体记述这两枚大安通宝钱的同时,再谈点大安通宝钱为辽钱之我见。

(一)有点瑕疵的大安通宝钱。

这枚古钱,我是在赤峰市红山区白马邮局道北、港龙小区古玩地摊上购得的。发现时,这枚古钱与少许散乱的古钱被放在一个纸盘里。摊主讲,该古钱是不久前一位赤峰市松山区(辽代松山洲)的一个农民处理给他的。窖藏古钱出土后经过不少人的多次挑选,最后所剩几乎是没人再要时,就处理给他了。

因为我在购得此钱时,古钱就有如下现象,故称其为有点瑕疵的大安通宝钱。

其一,古钱自钱文的“通”字往下,一直到“安”字之处,钱面斜着微微向上折弯,古钱整体跑偏。

其二,古钱的地张上,即在钱文大字一横笔画的右端处,因铜液浇铸不均,形成一芝麻粒大小的砂眼,抑或叫孔洞。

其三,古钱出范后,似未经过再加工等工序。所以不仅在穿郭内侧的四周仍挂有可见的毛刺,而且在钱文“寳”字和“安”字之间轮郭的外侧还有一因流铜所致本是多余的柄形齿状赘刺。

该钱币的钱径为2.36厘米,穿径为0.48厘米,郭厚为0.12厘米;重为3.8克。(附:钱拓A)

(二)较为精整的大安通宝钱。

这枚古钱,我是在赤峰市红山区清河路东古玩城外西侧的古玩地摊上购得的。据摊主讲,古钱是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东部的沙窝子里出土的。

该钱的钱径为2.4厘米,穿径为0.6厘米,郭厚为0.11厘米;重为3.7克。

我这里所介绍的这两枚大安通宝钱,除前文中所记述的有无瑕疵的不同之外,几乎如一。

钱为青铜质,面背肉好具周郭,且周郭均为阔缘狭郭式。

大安通宝四钱文的排序,均为直读。钱文书体,“大安”二字为真书,“通寳”二字为唐隶。钱文结体,“大”字稍小,“安”字稍大,既不连轮也不接郭。(www.xing528.com)

背文,在穿郭的上方,有一仰月似高悬在天空之上。(附:钱拓B)

如果把此二钱的钱拓等情况与三道营子出土的大安通宝钱的情况相比对,发现它们全然相似,只是在三道营子出土的大安通宝钱的背面,在钱拓上看不清仰月文所在。不过吴宗信先生在其“大安通宝浅析”的文章中有过明确的记述:“穿上有仰月文。”

为什么对大安通宝钱应属哪个朝代所铸制之钱的界定,在泉友中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呢?我认为,主要的问题是对大安通宝钱的内涵与外延了解得还不够。

20世纪80年代,吴先生在其刊发的关于出土大安通宝钱的文章中有如下的话语:“大安通宝,四十多年来,尚为初次出土。发现如此稀有的古币,有探讨的必要。在二十余万枚古铜钱中,大安通宝仅一枚,伴有一枚西夏文的大安钱宝。”

文章描述了在窖藏中出土的辽代钱币上可以见到的一些现象,如背文多有错范,面背周郭有呈勾纹状者,钱文无一对读之例后,坦然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此大安通宝钱,与西夏铸币非常相似。笔者认为此枚大安通宝钱,为西夏惠宗李秉常之大安年间所铸无疑。”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出土资料可证的大安通宝钱,也是第一次有人为此站出来坦然地提出它是西夏所铸制之钱。至此,打破了以往那种藏而不露,存而不论,只是疑为臆造之品或是无考之品等等的窘境。

如今,大安通宝钱屡屡被人发现,而且多是在辽国所辖之地发现的。

大安通宝钱,似为年号钱。虽然钱名为通宝以往并不多见,但是通宝之名并没有错。辽道宗的大康年间,就铸制有大康元宝和大康通宝两种年号钱。

大安通宝钱文的排序与大安元宝钱文的排序相悖,不为右旋读,而是直读。此外在钱文的书体方面,“通寳”二字,全然是活脱脱一派唐开元钱隶书之体。在此二字之上,再也看不出辽钱书体那种朴拙之趣。

为什么大安通宝钱与大安元宝钱同为辽代大安年号钱,却存有如此多的不同呢?我认为,在铸制此大安通宝钱时,是经历了与辽代皇家钱帛司铸制年号钱时不同的工序所造成的。

大安通宝钱的铸制,首先是选用了一枚背文在穿郭之上有仰月文、面文为开元通宝精良的唐代之钱作为祖钱。而后是先将面文上的“开元”二字经过改刻或者是挖补成为“大安”二字后,再经过制范或者是翻砂,才开始铸制此钱的。

所以大安通宝的钱文,不为旋读而是直读。钱文中的“大安”二字,大小有别,不为唐隶,而是辽代钱文中的真书之体。而钱文中的“通寳”二字,则全然是唐钱隶书之体。由于祖钱用的是形体精良而完好的唐代开元钱,所以在大安通宝钱的背文上,少见有错范现象,在轮郭上亦少有隐现重郭的现象。但是,铸造此钱时是由辽代工匠来完成的,所以在大安通宝钱的某些钱币上就留存只有在辽铸钱币上才留存的毛刺或者是砂眼等瑕疵。

我以为,大安通宝钱是在辽道宗大安年间所铸制的辽钱。既可称之为大安年号钱,又可视为大安年间的压胜钱。

注释:

①韩仁信——说三道营子大安通宝钱为辽钱,兼缅怀吴宗信老兄,《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5年第3期。

②③④吴宗信——大安通宝浅析,《内蒙古金融·钱币续刊》,1985年(总5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