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古代诗集《万叶集》引领文学绚丽荣耀》

《日本古代诗集《万叶集》引领文学绚丽荣耀》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万叶集》是日本最早及最负盛名的古书,该书系由二位作者所编撰,计有20卷,包罗4.5万首诗,纵贯400年的久。而广大群众对吟诗的投合,并未使诗陷于粗俗。日本诗人似乎以谦逊的态度以弥补历史学家的自夸。在古印度须以一头象才能换取的女性贞操,在这宫廷里只要巧妙地吟出31音节的诗,就可获得。和歌共有三行,由五、七、五共17个音节所组成。其在自然诗的片断诗句中,表现出宁静哲学,并为日本文学界誉为对诗浓缩暗示的典范。

《日本古代诗集《万叶集》引领文学绚丽荣耀》

《万叶集》——《古今集》——日本诗的风格——实例——戏诗——和歌——赌徒

诗,是最早期的日本文学,而最早期的日本诗又以地道的日本学者所作的为最上乘。《万叶集》(Manyoshu)是日本最早及最负盛名的古书,该书系由二位作者所编撰,计有20卷,包罗4.5万首诗,纵贯400年的久。此书特别显示柿本人(Hitomaro)与山部赤人(Akahito)的作品,这是奈良时代诗的鼎盛部分。书中记述柿本人的爱妻去世,施予火葬,火烟冉冉冒上山际,他赋着下列这么一首哀悼的诗:

啊!那岂非爱妻?

徘徊于那寂静山丘上的云彩!?

醍醐天皇对保存日本古诗免于消失可谓不遗余力。他曾在一本所谓《古今集》中搜罗了1100首诗,纵贯了150个年代。协助醍醐整编《古今集》的最得力助手纪贯的,在该集所写的序言,远比书中片断的诗更引人入胜,序言写道:

日本的诗,像种子一样,从人的心中发芽,创造出无数用语言构成的子叶。在这个充满万物的世界里,人们努力着找出优美的字句,来表示出他们所视所闻而尚留存于心底的印象。因此人们寻找字眼表达他们对于百花齐放美景、鸟语花香、薄雾笼罩大地、晨露消失等的感触。当人们看到春晨白雪飞扬笼罩着樱花树,大地雪白一片;或秋天黄昏时刻的落叶萧条;或时不我予顾影自怜;或为草地露珠颤抖所焦虑等时刻,他们激起无限心思,赋的于诗。

纪贯的很恰当地表现了日本诗的反复题材——语气与景象、盛与衰、火山所美化的岛国性格、多雨所造成的翠绿。日本诗人喜爱原野、森林、及海洋等的不平常景象——举凡山涧跳跃的鳟鱼,静池突然跃入的青蛙,平静无浪的海岸,浓雾笼罩山丘,雨珠纷落犹似草地上层叠的宝珠等均为诗人吟诗的良好体裁。他们也常对其崇敬的世界吟织一首爱的诗歌,或哀悼花的凋谢以及爱情与生命的短暂。然而,这个崇尚武士道的国家,很少以诗来歌颂战争,只偶尔有诗人唱些赞美诗。奈良时期的后,大部分诗篇都是简短的。在《古今集》1100首诗中,仅有5首保存短歌(Tanka)形态——即一首诗有31音节,排成5行,首行与3行为5个音节,其余每行7个音节。在这些诗里没有韵律,因为日本文字几乎都是无变化的母音字尾,使得诗人无取舍韵律余地;而且在这些诗中也无重音、音调、或音量。但有诡异的虚词,这是为了音调好听而加上的无意义的字首;另有“序言或句子”附诸于诗,使的更显得圆满;尚有“轴字”用以衔接上下联诗句。日本人对这些规则的设计,就像英文中的押韵或韵律一样,是经相当时间的考验才被认可的。而广大群众对吟诗的投合,并未使诗陷于粗俗。相反地,这些古典的诗,本质上均带有贵族的思想与形态。他们因为生于一个宫廷的气氛里,而养成了傲慢严谨的风格,他们追求诗的模式的完整而非意思的新奇。他们抑制感情而非表达感情,也由于过于高傲,使他们事事追求简短。世界各地很难找出像日本诗人表现得这么沉默寡言。日本诗人似乎以谦逊的态度以弥补历史学家的自夸。日本人曾谓如为西风描述三页文字,未免显得鄙俗冗长。真正的艺术家不能尽为读者设想而诱使他主动地思考,而是寻出一个新奇的知觉力来启发他的观念与感觉,此为西欧诗人所坚持想出以自我为中心并带有独占性的细节。然而对日本人来说,每篇诗应该是其一时的灵感的静态记录。

倘若我们想从这些诗集里,或从日本的宝藏——《百人吟集》(Hyaku-nin-isshu)里寻找任何英雄史诗与抒情奔放的史诗,我们将会被导入歧途。这些诗人所吟的诗,犹似客栈里美人鱼的机智一样,仅以一绳悬吊以终。因此当西行法师(Saigyo Hoshi)的最亲密的朋友去世时,他削发为僧,后来在一个借以安慰心灵的寺庙里,神秘地被发现。他仅简单地写了下列几行诗:

隐居此地

究为何故

我无所知;

惟我心灵,充满慰藉,

百感交集,苍然泣下。

另外当加贺的千代(女)(Kaga on Chiyo)的丈夫辞世时,她也仅仅地写了下列几行诗,以示追悼:

万事犹似一场空梦(www.xing528.com)

我梦寝。我清醒

床何其宽,

孤单一人。

后来她又痛失幼子,于是她又补上了二行诗:

勇哉蜻蜓猎人

今日你已远游。

在奈良与京都的宫廷圈子里,作短歌渐成为贵族们的嗜好。在古印度须以一头象才能换取的女性贞操,在这宫廷里只要巧妙地吟出31音节的诗,就可获得。当时皇帝在接待客人时,常指定客人吟诗助兴。而当时的文学也常反映人民时以离合诗句交谈,并反映出人民在街道散步时也背诵着短歌诗句。在平安时代的盛期,皇帝常定期作短歌的比赛,多至1500位候选人在学者的裁判下公平吟诗竞赛。公元951年为使这些诗艺比赛得到适当安排而成立了特殊的吟诗会馆,而每次比赛获胜的作品均存于馆内供人观览。

至16世纪日本的诗因厌于短歌过于冗长,又渐缩短短歌或俳句(hokku)。和歌共有三行,由五、七、五共17个音节所组成。在公元1688年至1704年元禄时代(Genroku age),和歌的吟作大盛,并渐趋狂热。因为日本人在心智的敏感上与美国人一样,因而其心灵上对诗的喜好形态,升沉急快。男男女女、商人与战士、工匠与农人等竟荒废生活上的职务,沉溺于吟和歌作兴,即刻造成了恶兆。多少日本人在作和歌的竞赛上下了大笔的赌注,更有一些不肖的徒,把这种赌注当作事业来经营,诈取千万人民的金钱,最后政府被迫禁止这种吟诗赌注的行为。最著名的和歌大师乃松尾芭蕉(Matsura Basho 1643—94),他本为一年轻武士,在为其恩师去世感叹的余,摒弃了宫廷生活及物质享受,到处漂泊,沉思,教学。其在自然诗的片断诗句中,表现出宁静哲学,并为日本文学界誉为对诗浓缩暗示的典范。他的诗简短地写着:

寂寞古池塘

青蛙跳入水中央,

泼剌一声响。

或:

一片青丛,

蜻蜓点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