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心经典·作文讲话:中国宋儒的格物与科学中的归纳法

文心经典·作文讲话:中国宋儒的格物与科学中的归纳法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宋儒所谓“格物”,也是一种简单的归纳法。这也是归纳法的精神,原是不错的。我们研究科学的人,都知道葛利赖[4]、奈端[5]、达尔文诸人,在科学上的发明和发见,都是有得于归纳法的。归纳法系由已经知道的事实推知同类的事实。“以类为推”实在是归纳法的萌芽。于是论理学家乃根据科学的实验,规定归纳法的次序。我们且依耶芳斯所说,归纳法有四步功夫:第一步,对于一些有关系的事实,用观察法。

文心经典·作文讲话:中国宋儒的格物与科学中的归纳法

什么是归纳法呢?

归纳法,英文为Induction,凡由个别事实,以发见[3]普遍原理的,叫做归纳法。

中国宋儒所谓“格物”,也是一种简单的归纳法。小程子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这也是归纳法的精神,原是不错的。但宋儒的所谓格物,格来格去,终格不出所谓古代“圣贤”的手掌心。正如朱子所说:“夫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这简直是一种演绎法,认“圣贤之书”的“精蕴”为普遍原理,用来推论一切了。陆王一派的格物,主张“心外无物”,简直是一种唯心论,不是归纳法。

清代的校勘学如胡适之先生所说,是有科学精神的(参看《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胡适文存》,卷二),但平心而论,清代的汉学家花那么多的时间在故纸堆中去研究什么音韵、训诂之学,成绩虽好,也是可惜的。古灵禅师骂窗纸上的蜂子说:“世界如许广阔,不去寻路,只钻这故纸,驴年出!”中国几千年来的学问,都是一些故纸上的学问。

我们研究科学的人,都知道葛利赖[4](Galileo)、奈端[5](Newton)、达尔文诸人,在科学上的发明和发见,都是有得于归纳法的。归纳法实在是近代科学之母。

什么是归纳法呢?

归纳法系由已经知道的事实推知同类的事实。“以类为推”实在是归纳法的萌芽。电光来了,我们知道快要打雷,因为往日打雷之前,我们也看见电光。黑云四布,天色似墨,我们知道快要下雨,因为往日下雨之前,一定天上有许多黑云的。张三死了,李四死了,皇帝死了,总统也死了,老板死了,伙计也死了,于是我们知道“凡人皆有死”。昨日天冷了,刮风了,下雪了,今日天冷了,刮风了,也下雪了,于是我们又猜着明日天冷,刮风,也许要下雪。姊姊吃了苍蝇泻肚了,弟弟吃了苍蝇也泻肚了,于是我知道妹妹吃了苍蝇也要泻肚。这种平常的类推法子,在论理学上叫做“推论作用”。

这虽是平常的法子,但奈端因苹果坠地而悟地心吸力,瓦特(Watt)因壶水上升而悟蒸汽原理,富兰克林(Franklin)以铜丝系纸鸢放于空中而发见电光。科学上的发明和发见常有基于这种推论的。

所以归纳法是由个别事实,以发见普遍原理,个别的真的事实愈多,则推论的原理愈确。论理学上归纳法的普通公式如下:

我们且用这个公式举出一个例子:

我们且用这个公式举出一个例子:

我们且用这个公式举出一个例子:

这是论理学上归纳法的普通公式。

但天下的事物不是这样简单。同是一样的火柴,有的能燃火,有的不能燃火。同是一样野菌,有的吃得死人,有的吃不死人。天下因同果同的事情固多,因同果不同的事情也不少。归纳的简单公式固不能推测无限的事物。于是论理学家乃根据科学的实验,规定归纳法的次序。

我们且依耶芳斯(Jevons)所说,归纳法有四步功夫:

第一步,对于一些有关系的事实,用观察法。

第二步,造立假设(Hypothesis),用臆度法。

第三步,用演绎法的法子,推较所臆度的假设。

第四步,多用实事以校勘所得的例,用印证法。

这四步都是重要的。(参看严译《名学浅说》八十三至八十四页)

杜威在他的《我们如何思想》(How we think,Chapter 7,此书有刘伯明译本,名《思维术》,中华书局刊行。刘公译文间有可议处,惟不失为好参考本)中,曾举了一个普通的例子。他说,假如一个人有一天走出去了,他出去的时候,房中的东西是井井有条的,但当他回家的时候,房中已紊乱不堪,东西翻得不像样了。他心中一惊,以为家中是失窃了。他为什么要想到失窃呢?因为房中的秩序紊乱,东西翻动,是一件事实。他想到从前他的外婆家、娘舅家、阿姨家失窃的时候,房中的东西都翻动,秩序紊乱的。他“对于这一些有关系的事实,“用观察法”,造立一个“失窃”的“假设”(Hypothesis)。这是归纳法的第二步。但是停了一会,他又想到,这房中的东西紊乱,或是他的小儿子从学校中回家捣乱过了。他的太太在小学校中教书,他的儿子在学校中读书,每天一定要下午四点钟才回家。这时是下午两点钟,他们决不会回家。他用演绎法推论,他儿子捣乱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于是又想:假如是失窃,一定要打开箱子的,他开箱一看,箱子里的五十元钞票没有了。他的皮大衣、银手表、古董全丢了。于是他想,这些事情,他的儿子是不会做的。于是他走到窗前一看,窗门上果然有贼爬进爬出的痕迹。他用“种种事实以校勘所得到的例”,于是“失窃”这个“假设”是证明了。这是归纳法的第四步。(例子的大意是杜威的,但话句的说明,是我自己的,未依原书。)

这是一个很粗浅的例子。归纳法的原理,实在不过是:“观察事实,造立假设;寻求证据,证明假设。”原理虽简单,而应用无穷。要明白归纳法的详细规则和应用,不可不看论理学专书。这里只说个大略罢了。(www.xing528.com)

这是论理学上归纳法的普通公式。

但天下的事物不是这样简单。同是一样的火柴,有的能燃火,有的不能燃火。同是一样野菌,有的吃得死人,有的吃不死人。天下因同果同的事情固多,因同果不同的事情也不少。归纳的简单公式固不能推测无限的事物。于是论理学家乃根据科学的实验,规定归纳法的次序。

我们且依耶芳斯(Jevons)所说,归纳法有四步功夫:

第一步,对于一些有关系的事实,用观察法。

第二步,造立假设(Hypothesis),用臆度法。

第三步,用演绎法的法子,推较所臆度的假设。

第四步,多用实事以校勘所得的例,用印证法。

这四步都是重要的。(参看严译《名学浅说》八十三至八十四页)

杜威在他的《我们如何思想》(How we think,Chapter 7,此书有刘伯明译本,名《思维术》,中华书局刊行。刘公译文间有可议处,惟不失为好参考本)中,曾举了一个普通的例子。他说,假如一个人有一天走出去了,他出去的时候,房中的东西是井井有条的,但当他回家的时候,房中已紊乱不堪,东西翻得不像样了。他心中一惊,以为家中是失窃了。他为什么要想到失窃呢?因为房中的秩序紊乱,东西翻动,是一件事实。他想到从前他的外婆家、娘舅家、阿姨家失窃的时候,房中的东西都翻动,秩序紊乱的。他“对于这一些有关系的事实,“用观察法”,造立一个“失窃”的“假设”(Hypothesis)。这是归纳法的第二步。但是停了一会,他又想到,这房中的东西紊乱,或是他的小儿子从学校中回家捣乱过了。他的太太在小学校中教书,他的儿子在学校中读书,每天一定要下午四点钟才回家。这时是下午两点钟,他们决不会回家。他用演绎法推论,他儿子捣乱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于是又想:假如是失窃,一定要打开箱子的,他开箱一看,箱子里的五十元钞票没有了。他的皮大衣、银手表、古董全丢了。于是他想,这些事情,他的儿子是不会做的。于是他走到窗前一看,窗门上果然有贼爬进爬出的痕迹。他用“种种事实以校勘所得到的例”,于是“失窃”这个“假设”是证明了。这是归纳法的第四步。(例子的大意是杜威的,但话句的说明,是我自己的,未依原书。)

这是一个很粗浅的例子。归纳法的原理,实在不过是:“观察事实,造立假设;寻求证据,证明假设。”原理虽简单,而应用无穷。要明白归纳法的详细规则和应用,不可不看论理学专书。这里只说个大略罢了。

这是论理学上归纳法的普通公式。

但天下的事物不是这样简单。同是一样的火柴,有的能燃火,有的不能燃火。同是一样野菌,有的吃得死人,有的吃不死人。天下因同果同的事情固多,因同果不同的事情也不少。归纳的简单公式固不能推测无限的事物。于是论理学家乃根据科学的实验,规定归纳法的次序。

我们且依耶芳斯(Jevons)所说,归纳法有四步功夫:

第一步,对于一些有关系的事实,用观察法。

第二步,造立假设(Hypothesis),用臆度法。

第三步,用演绎法的法子,推较所臆度的假设。

第四步,多用实事以校勘所得的例,用印证法。

这四步都是重要的。(参看严译《名学浅说》八十三至八十四页)

杜威在他的《我们如何思想》(How we think,Chapter 7,此书有刘伯明译本,名《思维术》,中华书局刊行。刘公译文间有可议处,惟不失为好参考本)中,曾举了一个普通的例子。他说,假如一个人有一天走出去了,他出去的时候,房中的东西是井井有条的,但当他回家的时候,房中已紊乱不堪,东西翻得不像样了。他心中一惊,以为家中是失窃了。他为什么要想到失窃呢?因为房中的秩序紊乱,东西翻动,是一件事实。他想到从前他的外婆家、娘舅家、阿姨家失窃的时候,房中的东西都翻动,秩序紊乱的。他“对于这一些有关系的事实,“用观察法”,造立一个“失窃”的“假设”(Hypothesis)。这是归纳法的第二步。但是停了一会,他又想到,这房中的东西紊乱,或是他的小儿子从学校中回家捣乱过了。他的太太在小学校中教书,他的儿子在学校中读书,每天一定要下午四点钟才回家。这时是下午两点钟,他们决不会回家。他用演绎法推论,他儿子捣乱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于是又想:假如是失窃,一定要打开箱子的,他开箱一看,箱子里的五十元钞票没有了。他的皮大衣、银手表、古董全丢了。于是他想,这些事情,他的儿子是不会做的。于是他走到窗前一看,窗门上果然有贼爬进爬出的痕迹。他用“种种事实以校勘所得到的例”,于是“失窃”这个“假设”是证明了。这是归纳法的第四步。(例子的大意是杜威的,但话句的说明,是我自己的,未依原书。)

这是一个很粗浅的例子。归纳法的原理,实在不过是:“观察事实,造立假设;寻求证据,证明假设。”原理虽简单,而应用无穷。要明白归纳法的详细规则和应用,不可不看论理学专书。这里只说个大略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