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考阶段2007-2016年:选考模式与探究能力研究成果

选考阶段2007-2016年:选考模式与探究能力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一般称之为课标卷,并将相对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高考试卷称为大纲卷。由于各省份开始课程标准试验的时间不一致,所以大纲卷和课标卷并行了长达8年的时间。2014年,最后一个进入课标试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使用课标卷,大纲卷退出了高考的历史舞台。2007年第一次命制课标卷时,文学类文本选用的是小说,实用类文本选用的是传记。虽然2013年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相关链接”,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选考阶段2007-2016年:选考模式与探究能力研究成果

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以此为依据的高考试卷。社会一般称之为课标卷,并将相对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高考试卷称为大纲卷。由于各省份开始课程标准试验的时间不一致,所以大纲卷和课标卷并行了长达8年的时间。2014年,最后一个进入课标试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使用课标卷,大纲卷退出了高考的历史舞台。

与大纲卷相比,课标卷中现代文阅读最大的不同在于选修模块的设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应的,课标卷现代文阅读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为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选考题,考生从中选择一个大题整体作答。2007年第一次命制课标卷时,文学类文本选用的是小说,实用类文本选用的是传记。之所以这样设计,考虑的是选考文本和考点之间的匹配问题:相比于其他文本,小说与传记更为近似,更容易做到两道试题之间的难度相对平衡。小说和传记的组合成为课标卷的标配,一直沿用了10年。实际上,传记和小说只是形式上的类似,两者的阅读难度很难达成一致。虽然也曾采取增加相关链接等方式来提高传记难度,以接近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难度,但效果并不理想。选考模式不仅没有达到尊重考生选择性的初衷,还带来了教学上的功利化:将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局限于传记,以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

在这10年间,阅读情况和阅读能力内涵的变化非常大。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提出,“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的构建,使得国民阅读率一改1999—2005年连续6年下降的趋势,开始逐渐递增。数字化阅读更是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趋势,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数字阅读主流。随着阅读载体、阅读率和阅读方式的变化,出现了多组对立的概念:经典阅读与流行阅读、深阅读与浅阅读、系统阅读与碎片化阅读、单一文本阅读与超文本阅读等。如果说1994—2006年间,阅读的变化仅仅是显示出一种趋势的话,2007—2016年间,变化已经成为显著的事实,并且带来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为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批判性思维被看作信息爆炸时代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在教育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在高考中考查批判性思维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当超文本成为阅读普遍对象、读图成为阅读常态时,高考阅读文本的形式依然是单篇的文字。虽然2013年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相关链接”,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在考查能力方面,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所进步,主要体现在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实践上。探究是2003版课程标准的关键词之一。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最后一题,采用开放性问题,引导考生从内容或形式方面对文本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这种问题一般不设标准答案,考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命题者给出两种答案,并在评分参考中注明,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都可酌情给分。试题推出后,受到一线教学界的欢迎,称之为探究题。探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有重合之处,也有差异。探究能力的考查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做好了准备,不少试题已经在尝试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考查,如2012年课标卷第11题第(4)小题,选文是老舍的《马裤先生》,要求学生回答是否同意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并要说出具体理由。遗憾的是,这一步始终没能迈得更开一些。探究题固化成特定试题的特定问法,限制了进一步对探究能力的考查。首先,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方式应多种多样,能够正反两方面回答的开放性问题仅是其中一种,而且,不是所有的开放性问题都在考查探究能力,很多时候两者被混同起来。其次,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应建立尊重文本特点的基础上,有些文本意蕴丰富,适合作深入思考,有的文本简单浅易,意思明了,缺乏进一步探讨的价值。(www.xing528.com)

选考阶段,年度间的、区域间的试卷,现代文文本的体裁、字数高度一致,试题考查能力、题干设问、回答方式高度一致。试卷呈现出的规范化特点,有利于考生备考,也有利于年度间、区域间考生水平的比较。但缺少变化、不能及时反映国民阅读情况变化的规范化,一步步走向了模式化和套路化,利于备考也在功利化的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利于应试。

1977—2016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达到了考查的目的,为高校选拔了具备足够阅读能力的学生、对基础教育教学也起了积极引导的作用。40年试题的命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