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慕课概念及特点:大规模、开放、在线

慕课概念及特点:大规模、开放、在线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慕课概念关于慕课的定义的解释,国内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学术概念,学者们多从慕课特点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大规模、开放、在线这三个词汇不仅是慕课所具有的特点,其本身就是对慕课最为有力的阐述。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慕课的开放特性可以满足我们上“名校名师”与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

慕课概念及特点:大规模、开放、在线

慕课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在全球流行,这不仅与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人们开放、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思想有关,更与慕课自身充分吸收融合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技术与思想,并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了课程模块组成密不可分。这一部分笔者详细向读者介绍慕课的概念及其三大特点。

(一)慕课概念

关于慕课的定义的解释,国内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学术概念,学者们多从慕课特点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国外对于慕课概念较为的清晰解释也只是通过强调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学习模式,与传统在线教育和传统远程教育不同的是它具有大规模免费并且没有入口门槛限制的优势来对慕课进行阐释。美国学者Downes认为:MOOC是一种参与者和课程资源都分散在网络上的课程,只有在课程是开放的、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这种学习形式才会更有效。MOOC不仅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聚集,更是一种通过共同的话题或某一领域的讨论将教师和学习者连接起来的方式。Downes的定义更多的是强调慕课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教育(学习)模式。

人们之所以对慕课无法精确描述,一方面是由于作为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慕课本身也存在一个从慕课1.0到慕课4.0的不断更新和迭代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随着慕课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慕课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断更新。但是不管慕课的实践发生怎么的变化,始终离不开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作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特征。大规模、开放、在线这三个词汇不仅是慕课所具有的特点,其本身就是对慕课最为有力的阐述。而对于慕课的课程教学含义,可以从其发展过程中梳理。

慕课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或者教育教学方式,慕课从1.0到4.0的变革的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影响的不断加深,而不变的是慕课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不断革新人们对教育教学方式的理解。慕课的核心原则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即紧密围绕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开发:在慕课1.0时期,主要采用一对多的教学形式,考虑的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行学习;在慕课2.0时期,慕课的提供者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慕课3.0时期,采用多对多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规模分散式对等教学,既照顾到大多数学习者的共同兴趣,又兼顾到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而在慕课4.0时期,更加注重不同学习者的需求,重视聆听学习者的声音,开发学习者的潜能。

总言之,不管慕课未来做怎么的发展和变化,除了始终坚持大规模、在线和开放这三个基本概念外,还要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不断引领人类学习和教育生活方式的变革。

(二)慕课的三大特点

作为一种在线教育(学习)模式,慕课的特点就深刻地体现在它所包含的四个词汇中: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在线(Online)、课程(course)。课程一词是慕课概念的定位,强调慕课必须是由一系列完整、系统化,是由明确逻辑体系的人类知识所组成的教育学习资源。它是一个课程序列,不仅仅只是一门网上公开课,也不是上传者随意上传的对某一事物所做的简单介绍与阐释。而作为一个在线教育课程,它不同于其他传统课程教育模式之处就是在于慕课的另外三个显著特点,即大规模、开放与在线。

1.大规模(massive)

作为一种在线学习模式,大规模不仅仅是指慕课所能容纳的学习者数量之多,而更多体现在其可扩展性上。众所周知,有不少的慕课动辄拥有数以万计的学习与追捧者,当然也有不少慕课在推出后鲜有学习者问津。可扩展性是指在不对任何部分或学习活动所应有的学习体验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课程所容纳的最多的学生数量。基于这个意义上,传统课堂不具有规模效应。因为教室的容量有限,教师的精力也有限。我们都知道,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来说,当学生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教学的效率就相应开始下降。而对于慕课来说,实践表明,学习者的规模不会对课程效果产生多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讲,太少的参与者,会影响课后学习者对于学习成果的共享与反馈,不利于授课者更精确地搜集数据。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对于慕课来说,一门课程拥有越多学习者我们越感到兴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们的成本,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www.xing528.com)

2.开放(open)

慕课的开放不仅是指大多数慕课是免费的,而是任何人,不管你的教育背景与兴趣爱好都可以参与课程。只需要你在相应的慕课平台上申请注册一个账号,便可以随意加入任何推出的课程。我们完全可以像追美剧那样去“追”一节慕课。授课者不会因为兴趣爱好、教育背景、性别等来拒绝任何人加入。

当然,学习者要有合理的听课动机。授课者会在课前或者慕课平台上发出温馨提示,参加一门慕课应具有相关知识基础和背景。或者,你当然可以说你只是对这门慕课感兴趣,你把授课教师作为偶像,像追星一样追慕课教师。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慕课的开放特性可以满足我们上“名校名师”与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不管我们现在身在何处,只要你愿意,有一台电脑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连接Internet,一个鼠标就可以轻松让自己享受名校或者自己心仪教师的课程。

开放的特性使慕课可能产生一种“赢者通吃”的效应。名校名师用品牌效应吸引大多数学习者慕名而来,以自身优厚的软硬件资源优势一统慕课“天下”。这也是我国国内学者对于慕课的消极看法,认为慕课是英文国家运用信息教育优势对我国教育进行“渗透”的一种工具平台。毕竟英美国家最先发展慕课平台,并且美国三大慕课平台目前已经吸引全球六十多个国家的名校参与。可以说通过慕课它们汇聚了全球最为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因此,国内不少学者从教育安全发展出发,呼吁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中文慕课平台,加快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展。

3.在线(online)

与其他在线学习材料一样,慕课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因特网来完成。教师把事前录制好的优质课程上传至慕课平台。我们就像追美剧一样及时关注课程的更新,并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电脑或者移动终端设备完成课程的学习。

与网络公开课不同的是,慕课课程拥有一个动态生成的平台,包括慕课本身也是动态生成的。这就要归功于慕课平台对于数据的收集、汇聚、分析、转化与应用。学习者在慕课平台上的任何“行为表现”都可能成为慕课平台上其他学习者的教育资源与材料,这个平台就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社区。众多学习者在这个社区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经过分析加工反馈后成为有效的学习材料与资源,授课者也根据这些“数据”及时更新调整自己的授课进程。学习者在社区中通过因特网形成一个网状学习结构。每个学生都是这个结构里的一个结点。学生在这个结构中不仅学习知识,还创建了一个互动共生的学习网络。

网络的虚拟与对数据的可承载与加工性使学习的重心不再是知识内容本身,而是在创建个人学习网络的行为中,把部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加工、运用等下放给网络中的结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创建个人学习网络上。网络可以代替大脑完成一定简单的记忆存储功能,使学习者从繁重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学习中挣脱出来,去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而在大数据时代,云服务功能在慕课平台中的充分利用,能让学习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个人学习网络的建立上,而不是一味地接受记忆性知识的灌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