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成年人年龄证据的调查方法

未成年人年龄证据的调查方法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此,未成年人刑事庭审应格外重视对未成年人年龄证据的审查和认定。如涉案未成年人的自述、同学家长的证言、父母的证言、近亲的证言等,这些言词证据能侧面反映涉案未成年人的年龄状况,且因主体是否存在利害关系而具有证明力差异。通过骨龄鉴定可以判断鉴定时涉案未成年人的年龄范围,为年龄认定提供参考。对此,笔者认为,庭审证据调查中对涉案未成年人年龄证据的审查认定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未成年人年龄证据的调查方法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年龄认定根据主体的不同,分为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认定和被害人受害时的年龄认定,前者常见于八大类犯罪中,[22]后者常见于性侵案件中。[23]根据证明目的的不同,分为被告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认定和被告人适用法定量刑情节的年龄认定,一般涉及14周岁、16周岁和18周岁三个节点,对个案审理意义重大。实体法意义上,年龄认定不仅影响着行为的犯罪性质认定,还决定着涉案未成年人是否对其行为承担刑事法律责任、是否适用法定量刑情节。程序法意义上,被告人的年龄认定影响着该案是否适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诉讼程序,适用特殊的办案方针、原则及制度。据此,未成年人刑事庭审应格外重视对未成年人年龄证据的审查和认定。

据调研,涉案未成年人的年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证据:①人口户籍登记信息及法定身份证明,包括人员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等个人基本身份情况,这类证明由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出具,能让审理者对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作出初步判断。②出生医学证明。证明中会记载新生儿姓名、出生时间、父母亲姓名和医疗机构名称等,证明具有唯一的编号,加盖医疗机构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后生效。③相关言词证据。如涉案未成年人的自述、同学家长的证言、父母的证言、近亲的证言等,这些言词证据能侧面反映涉案未成年人的年龄状况,且因主体是否存在利害关系而具有证明力差异。④学生登记表或学生档案。这类材料中既有学生的入学时间,也有学生的基本个人信息。审理者可以通过对学生入学时间的常理推断来确定其作案时或受害时的年龄。如小学一年级学生通常应达到7周岁。⑤其他书面材料证明,如一些案件中辩护方会提交街道办或居委会出具的“年龄证明”以争取有利裁判结果。又如新生儿免疫预防接种证会记载新生儿的出生年月。⑥骨龄鉴定意见。骨龄鉴定就是通过医学、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以个体骨骼生长发育程度来判断个体的生物学年龄,是法医物证鉴定的一种。通过骨龄鉴定可以判断鉴定时涉案未成年人的年龄范围,为年龄认定提供参考。(www.xing528.com)

当前年龄认定的困境主要源于我国户籍制度的管理混乱和滞后性。信息瞒报、谎报现象突出,加之我国民间采用阴历和阳历两种时间记录方式,户籍证明信息常常缺失或者错误,年龄证据之间也时常存有矛盾。如被告人供述、亲属陈述与户籍证明相冲突,户籍证明和骨龄鉴定意见相冲突等。对此,笔者认为,庭审证据调查中对涉案未成年人年龄证据的审查认定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