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忆移植:迄今未破解的谜团!

记忆移植:迄今未破解的谜团!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忆真的能够移植吗?记忆移植就是把一个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脑中的记忆转移到另一个生命体的脑中。1997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动物神经研究所,进行了一次通过器官整体切割的方式来进行记忆移植的实验。这次移植的是综合记忆——运动、情绪、形象、语词、逻辑等,视为记忆区域的整体移植,也是大脑部位切换最大的一次移植。为了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排异反应,这天牧羊犬的同胞弟弟,一条外号“白痴”的牧羊犬被选为移植对象。

记忆移植:迄今未破解的谜团!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大多数人都坚信人类各方面的能力是不断向前发展,当然也不排除爱因斯坦、霍金这样的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奇才。不说他们,光是那些让人难以想象的学霸,就让学渣们脆弱的心灵摔碎一地,如果哪一天能够将他们的记忆移植过来,就不用天天抄作业了!

记忆真的能够移植吗?如果这一设想最终实现的话,对整个人类社会将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

记忆移植就是把一个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脑中的记忆转移到另一个生命体的脑中。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有科学家曾经做过很多实验来表明这是可行的。为了证明这一点,科学家已经分别进行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两种实验。最早进行的记忆移植是直接移植——移植的是情绪记忆——一种已体验过的情绪为内容的记忆。

1994年5月,英国科学家沃克斯在老鼠身上进行了实验。他的实验方式是通过脑汁抽注法对老鼠进行多次强烈刺激,使一只叫巴迪的雌性老鼠由原来的喜暗怕亮,建立相反的情绪记忆,变得喜亮怕暗,然后再进行移植。

1996年春天在美国国防部军事生理研究中心,利用“芯片移植术”,通过将一条名叫特德的海豚游泳的记忆转移到一头美洲棕熊塔林大脑之中,最终让这头不会游泳的熊在短短几十秒内就具有了高超的游泳技巧。

这些科学家具体的操作手段是利用脑生物科技,对特德头脑中游泳动作记忆区域,进行全面的探测:包括这一区域发出的特殊脑电波、存在的生物磁场、神经肽传递的信号等,然后把系列信息复制存储在纽扣大小的芯片上,植入美洲棕熊塔林的大脑运动记忆区,芯片通过电能释放存储的信息,最终实验获得了成功。

一月后,塔林的游泳动作开始缓慢,并越来越频繁地呛水。原来是芯片附带电池的电能已快耗尽,因为大脑血流量也会消耗电能,大大的减少了它的使用寿命。通过扫描,发现芯片上布满细小的神经和血管,无法取出芯片充电。3周后,塔林完全丧失了游泳的技能,变成了原来的状态。

为了进一步确定这种记忆芯片对动物达到的影响,该研究所又进行了另一次试验。一头叫“小笨蛋”的阿拉斯加小灰熊,被植入了带有大功率的记忆芯片,因为电池电流过强,小笨蛋入水后异常笨拙,大失水准。究其原因,在其记忆区域,测得脑电波异常紊乱。最终,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用来设置移植记忆的芯片必须附带有限电流,而且保存的只能是运动记忆,保存时间也很短。(www.xing528.com)

1997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动物神经研究所,进行了一次通过器官整体切割的方式来进行记忆移植的实验。被用来做实验的是一条名叫“天才”的纯种德国牧羊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这条牧羊犬十分通人性,具有丰富的情绪记忆。这次移植的是综合记忆——运动、情绪、形象、语词、逻辑等,视为记忆区域的整体移植,也是大脑部位切换最大的一次移植。

为了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排异反应,这天牧羊犬的同胞弟弟,一条外号“白痴”的牧羊犬被选为移植对象。这条狗之所以或被叫做“白痴”,是因为它生下来就被关在笼子里,没有任何外界接触,没有得到人类的任何训练。手术完成之后,“白痴”醒来第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了“天才”的主人,并按照主人的指令行事,而被更换记忆后的“天才”则对主人视而不见,毫无反应。

虽然看起来记忆移植具有成功的可能,但要做到成熟可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对人类的利弊,同样是一个激烈争论的话题。

邪乎奇闻

1999年2月,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心理科技研究中心,输入记忆的是因车祸损害大脑平衡的中学生凯利,输出记忆的是业余体操冠军西尼尔。芯片植入成功后,从来没有进行体操训练的凯利,能做出优美而且高难度的体操动作。几天后,凯利的动作开始出现了生疏和不协调,一星期后,他觉得自己已经不会任何体操动作了,不过做一般的动作时,依然能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当记忆芯片被取出来之后,凯利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图 记忆移植

图 记忆移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