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游览之美——浣花溪秀丽幽静

成都游览之美——浣花溪秀丽幽静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次年即择浣花溪隙地建造草堂。文意解读浣花溪在成都城西南郊,又名百花潭,相传因冀国夫人浣洗衲衣,溪中涌现百花而得名。本文节录记叙了游览浣花溪和杜甫草堂的经历,着力描写了浣花溪的幽静和秀丽,对于景物的描写较为形象细腻。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的缘故。

成都游览之美——浣花溪秀丽幽静

[国学文言文]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本文出处 选自天启刊本《隐秀轩集》。

作者简介 钟惺,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著有《隐秀轩集》三十二卷。此外,《四库全书总目》存录他名下的著作达十一种。

补充注释

①万里桥:在成都南锦江上。三国诸葛亮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吴国,在此践行,费祎感叹说:“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名万里桥。

②玦(jué):开口有缺口的环形玉器。

③瑯(láng)玕(gān):本指似玉珠的美石,后常指青玉。

④绿沉:在深底色上显示的浓绿色。(www.xing528.com)

⑤草堂:指浣花草堂。杜甫到成都,依成都尹裴冕,借居于草堂寺。次年即择浣花溪隙地建造草堂。

⑥少陵:杜甫曾在长安南少陵居住,自称少陵野老。

⑦青羊宫:成都西隅著名的道观。

⑧舁(yú)夫:轿夫。

⑨江从灌口来:指岷江灌口,灌县城南山名,岷江自此一分之三。

文意解读 浣花溪在成都城西南郊,又名百花潭,相传因冀国夫人浣洗衲衣,溪中涌现百花而得名。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流寓于成都,曾在浣花溪畔草堂中陆续住了近四年,从此,这里成为后人向往的纪念圣地。本文节录记叙了游览浣花溪和杜甫草堂的经历,着力描写了浣花溪的幽静和秀丽,对于景物的描写较为形象细腻。

[国学现代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链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深绿的瓜,深幽幽地呈现一片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青青,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有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