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浣花溪畔:真迹百花潭

成都浣花溪畔:真迹百花潭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溪流蜿蜒于成都城郭西郊,水流之上有石桥,唤作浣花桥,桥通杜甫草堂,唐时有“女校书”薛涛长居溪水畔会友吟诗,首创了当时广为风行的薛涛笺。百花潭属浣花溪上游,薛涛在此居住后,“种菖蒲满门”。浣花溪水清流急,是沤麻及楮皮等的上好水源,在走访浣花溪一带的造纸人家后,薛涛习得经验,依己所需设计出一款规格小、颜色鲜艳的彩笺。

成都浣花溪畔:真迹百花潭

今龙爪堰至百花潭锦江河段,自唐以降称浣花溪,曾为前蜀王建所建别苑中的一段清水河,宋朝景焕(《宋史·艺文志》作耿涣)撰写的《野人闲话》说,五代成都“每岁春三月,夏四月,有游浣花乡、锦浦者,歌乐掀天,珠翠填咽。”溪流蜿蜒于成都城郭西郊,水流之上有石桥,唤作浣花桥,桥通杜甫草堂,唐时有“女校书”薛涛长居溪水畔会友吟诗,首创了当时广为风行的薛涛笺。

薛涛约出生于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大历三年(768年),据明代王世贞《艳异编》,薛涛“本长安良家子。父愀然久之。父卒,母孀居,韦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因入乐籍。”再结合元代费著《笺纸谱》所记“(薛涛)父郧,因官寓蜀而卒……及笄,以诗闻外……时韦中令皋镇蜀,召令侍酒赋诗,僚佐多士,为之改观。期岁,中令议以校书郎奏请之,护军曰不可,遂止”来看,可知薛涛的父亲因贬谪到偏远的蜀中任职,所以长期忧郁,最后伤了身体根本离世,母亲因此守寡独自抚养薛涛,在总镇川蜀的韦皋到任前,15岁周岁的薛涛就因写诗出名了,所以韦皋到任时,也即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召令蜀中名才女薛涛侍酒赋诗,之后薛涛便入了乐籍。

这场宴会中,韦皋的很多幕僚也因宴会上薛涛口吐珠玑、吟得一手好诗折服。显而易见,韦皋对薛涛的业务能力等是十分满意的,不然也不会因宴会几句诗作便邀薛涛入幕府,又在一年后同护军商议,想要奏请朝廷封薛涛为校书郎。白居易就曾任校书郎,据《唐会要》记载,这一官职不仅要求科第出身,还要求清资出身等,所以护军制止了他,薛涛任校书郎的事也就没了下文。据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另有武元衡曾奏请让薛涛任职女校书,载:“及武元衡入相,奏授校书郎。”

薛涛的才学毋庸置疑,《唐才子传》指出“薛涛流落歌舞,以灵慧获名”、“性辨惠,调翰墨”。《全唐诗》也记载,薛涛不满髻年便能就父亲的“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对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的绝句。

蜀中官僚见韦皋看重薛涛,于是试图从薛涛入手,打通贿赂韦皋的门道,《薛涛传》有“使车至蜀,每先赂涛”的记载,薛涛原先也是官家子弟,知道个中利害,所以“所遗金帛,往往上纳”。尽管薛涛并未中饱私囊,但收了别人“金帛”终是事实,“不顾嫌疑”介入了地方与节度使之间的政务,有越社会、官场等级之举,韦皋得知此事后,便罚她去松州(四川松潘古称)劳军。

松州是山区,条件艰苦,薛涛被贬后,以诗寄情,道“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薛涛《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等,向韦皋诉说自己对放逐松州的不满之情,以小女子的姿态表达对韦皋的倚赖。待韦皋收回罚令后,薛涛适才重返成都,随即向韦皋请辞脱去乐籍,之后在杜甫曾居住过的百花潭附近买了房子定居,《四川通志》说“(百花潭)其潭后,杜少陵、薛涛皆买居潭侧”。百花潭属浣花溪上游,薛涛在此居住后,“种菖蒲满门”(引《唐才子传》)。

写诗作文自是离不开文化传承的载体——纸。最初,薛涛从市面购纸,但她的作品以短小的绝句为主,市面售卖的纸张都很大,将文辞书写其上留白太多,过于浪费纸张,也不怎么好看,故而薛涛利用周边环境的优势,造出了适合写诗的小笺。

中唐时期,造纸业扩展到东南和西南地区,当时的成都产麻纸且冠绝天下,而薛涛所住的浣花溪一线十余里地,恰是成都的造纸中心,集中了近百家造纸作坊。浣花溪水清流急,是沤麻及楮皮等的上好水源,在走访浣花溪一带的造纸人家后,薛涛习得经验,依己所需设计出一款规格小、颜色鲜艳的彩笺。明朝曹学佺《蜀中广记》载:“涛侨止百花潭,躬造深红小彩笺,裁书供吟,献酬贤杰,时谓之薛涛笺”。薛涛笺只有深红色一种,《天工开物·杀青》说其“美在色,不在质也”,唐以后薛涛笺的制作工艺有了提升后,才又生产粉红、杏红、明黄等另外九色。

《艳异编》有载,此笺也是薛涛赠予元稹百余首诗作的载体,言“其浣花之人,多造十色彩笺。于是涛别模新样小幅松花纸,多用题诗,因寄献元公百余幅。”二人相识于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806—820年)中,当时元稹出使东川(今四川),“密意求访,府公严司空知之,遣涛往侍”(引《唐才子传》),二人因此相识。约摸3个月后,元稹离开东川去了洛阳,与薛涛保持着书信往来。元稹初登翰林时还特意借薛涛所种菖蒲抒发思念之情,诗曰:“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诗出元稹《寄赠薛涛》)

从青年到中年,薛涛几乎都在浣花溪畔度过,专务诗文酬唱,与之唱和的有白居易、元稹、杜牧、裴度、刘禹锡、张祜等,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到晚年才迁居城西。《四川通志》及《笺纸谱》均有记,薛涛“晚岁居碧鸡坊,创吟诗楼”。

再后来,大和(唐文宗李昂的年号,827年2月—835年12月)中薛涛孤老辞世,二次镇守成都的段文昌为她撰写了墓志。到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时任四川总督刘秉章及蜀中绅士马长卿、翰林伍肇龄等人倡导在锦江边修建崇丽阁纪念薛涛,之后马长卿等人又募款在崇丽阁附近添修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等,将这一处扩为园林(今望江楼公园雏形),专祀薛涛。

崇丽阁因阁楼矗立在锦江岸边被民间称为“望江楼”,楼高27.9米,全木结构,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晚清时期到民国初期,从龙泉驿到锦官驿东入成都,此楼是判断方位和距离的标志性建筑。(www.xing528.com)

望江楼所在的锦江一段并非薛涛居所旧处,而是唐宋时期一个相对繁华的渡口玉女津。远行的游子从万里桥码头上岸,往往有亲友同船相送,至玉女津便不能继续相送,这一渡口便成为人们践行道别之地。又据《成都城坊古迹考》记载:“玉女津本渡口名,又泛指江畔一带,其地即今望江楼下之锦江西岸,当地人以‘津’作‘井’,故得薛涛井。”

锦江上的客船,背景系望江楼

成都市第一郊外公园

薛涛井

望江楼之南正是薛涛井,因是明代蜀藩王仿制薛涛笺取水处而名,跟“万里桥边女校书”(诗出《寄蜀中薛涛校书》。唐人所作,作者一说王建,一说胡曾)薛涛本人真实的生活经历并无牵扯。

成都市1979年食油票

民国时期,此处园林又辟为公园,望江楼是园内标志性建筑,在新中国成立后,该楼阁图像经常出现在公共票证封面上,如成都市1964年、1975年、1981年粮票和1979年食油票上的图案便是。

今望江楼公园,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薛涛的古迹和游览胜地。大门楹柱上悬有一联,联语将望江楼与杜甫草堂武侯祠并列为成都的三大名胜,曰:“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杨歌小雅;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则一思贤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续离骚”,将望江楼提升到成都三大名胜地之一的位置。

知识拓展:

我国自秦汉时期即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沿途设有驿站。至明代驿站发展进入成熟期,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成为惯例,自成都锦官驿出发,经牛市口、沙河堡、黉门铺、大面铺、界牌铺,到达的第一个驿站是龙泉驿。这也是蜀巴古道,或者说东大路的一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