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应链社会责任协同治理:影响与研究成果

供应链社会责任协同治理:影响与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益相关者期望、社会团体的要求:供应链在履行责任和进行SCSR协同治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不能违背非政府组织、社会媒体和外部公众等的期望,要主动将其态度和监督作为重要的外部刺激输入系统。竞争者采取的CSR战略、产品改进技术、对消费者需求做出的CSR响应等都会对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对其社会责任水平认知产生一定的威胁。从而,通过各主体间的交互作用,以期进行谈判、联盟,形成SCSR协同治理的系统。

供应链社会责任协同治理:影响与研究成果

本节应用CAS理论中的微观模型(适应性主体的基本模型)来具体分析SCSR协同治理的过程。

复杂适应性主体的执行系统通过刺激—反应模型来体现。探测器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将环境的刺激转变为信号,经过分类、整合以及过滤将其传达给主体的行为系统,主体在规则的约束下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通过效应器传递指令或决策,产生反应对环境进行反馈。在SCSR协同治理系统中,我们认为适应性主体是低层次的企业主体和高层次的聚集体,即节点企业形成的供应链系统。因此从复杂系统适应性主体的视角出发,对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分析。交互作用的规则即协同治理系统的行为标准,在系统形成和协同治理的过程中逐渐更新、修正以及优化,表现在主体适应性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过程,我们建立了SCSR协同治理的刺激—反应模型,见图3.2。

图3.2 企业主体的执行系统模型

1.探测器——消息集合

探测器反映出适应性主体是否具备识别和抽取来自环境的信息的能力,用于接受刺激,输出信息。根据总结相关文献及上述对协同治理的驱动力分析,SCSR协同治理的探测器需要感知的外部环境刺激包括: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经济目标、社会责任价值观、政府关于社会责任的政策及法规、利益相关者期望、社会团体的要求、竞争者威胁。企业主体会将这些外界刺激与自身的CSR行为现状进行匹配和分析,以便做出新的CSR决策适应并反作用于外部环境。

联盟企业的经济目标、价值观:企业主体之间各为环境,以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制造商为例,其CSR决策受到上游供应商的经济目标、价值观的影响。供应商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还是系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价值观中有没有CSR,是否采取CSR行为,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如何,在CSR决策时倾向于分散决策还是集中决策。上述这些都是需要制造商的探测器进行接收和分析的外部刺激,从而作为自身行为决策的基础。

政府政策及法律:企业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主体,其决策行为受到政府的引导和控制。政府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持,如政府对于采取CSR行为的供应链进行系统或者个体返税;另一方面制定法规调控企业行为,如强制要求供应链或企业履行环保、减排等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期望、社会团体的要求:供应链在履行责任和进行SCSR协同治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不能违背非政府组织、社会媒体和外部公众等的期望,要主动将其态度和监督作为重要的外部刺激输入系统。

竞争者威胁: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偏好越来越成为决定市场需求的关键。谁能履行社会责任并能达到消费者的预期,谁就能获得竞争优势,占领市场。竞争者采取的CSR战略、产品改进技术、对消费者需求做出的CSR响应等都会对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对其社会责任水平认知产生一定的威胁。

2.规则集——行为系统(www.xing528.com)

行为系统是执行系统的关键,功能在于分析外部刺激,挑选匹配的规则。协同治理系统中的规则集(行为系统)包括以下六个步骤,且该治理过程是循环往复的,主体会根据环境刺激不断调整、优化其行为策略,以改善治理机制并提升治理效果,以期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演化过程。

(1)识别标识:企业间通过各自的进攻标识和防御标识进行匹配,即企业辨识自身和各候选企业的CSR意识、CSR投入能力、CSR治理水平、经济目标等指标的步骤。从而,通过各主体间的交互作用,以期进行谈判、联盟,形成SCSR协同治理的系统。

(2)协商目标:供应链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必然有系统的社会责任目标和经济绩效,各节点企业间需要从系统利益出发,协商目标。体现为信息是否能迅速精确地在主体间传递共享,这是系统协同治理的前提。

(3)协同治理:包括关系协调和权责约束,作用于SCSR协同治理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对协同主体的关系进行协调,以减少目标冲突和社会责任风险。另一方面明确和约束各个主体的权责,不能不承担或者少承担社会责任而平等的分享利益,抑制机会主义。这是供应链协同治理的关键环节。

(4)评估效果:一方面对SCSR的协同治理过程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对协同治理的目标及实现的效果进行评估。由于多种内外部因素的扰动,可能会与预定的目标发生偏差,如CSR响应没有带来声誉的提升、CSR水平没有达到预期、CSR投入转化率低等,所以监控规则的实施和评估其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5)建立机制:要从合法性和控制权的角度对SCSR进行建设,就要明确协同治理系统各构成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即治理机制。通过上述步骤,供应链中各个主体在协同治理的过程中学习和积累经验,并不断发现和形成新的一系列的规则体系,从而供应链可以建立并不断完善系统的治理机制,指导并规范节点企业的运行与合作。

(6)评价选择:企业根据资源水平和社会责任能力选择出较为合适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联合形成的供应链并非一成不变的,合作双方或者多方对联合方式和治理效果进行评估的同时,也需要对合作伙伴的CSR履行情况、对外界的CSR响应速度及效果、对SCSR水平的贡献度等进行评价,选择继续合作还是淘汰重组。从而继承和积累相关经验,淘汰或优化冗余的、作用不大的治理机制。

3.效应器——决策生成

效应器表现了SCSR协同治理系统中的主体对消息运行的结果,反映出主体的决策行为,作用于外部环境,代表了主体对环境反应的效果。效应器将输出通过主体的行为系统处理之后的消息,输出的消息转化为主体决策。从决策的方面考虑,效应器表现为:选择或放弃企业联合、协调确定协同治理目标。从主体行为过程的方面考虑,效应器表现为:调整企业联合标准、优化协同治理机制。

总结来说,就是“刺激—反应—检查治理效果—修改规则”的过程循环往复。通过适应性学习,发现产生新规则并不断优化,进而产生分工、分化,直到形成更高一层的主动个体,并导致整个系统结构的突变及演化,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协同治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