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供应链社会责任协同治理的研究成果

供应链社会责任协同治理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模型是SCSR治理系统的协同演化方程,该方程利用责任管理、责任实践和企业声誉三个状态变量模拟了系统通过相互的协同作用发生的发展变化 。

供应链社会责任协同治理的研究成果

4.4.1.1 模型假设

(1)SCSR治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一个开放的系统才能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当外界的条件即协同治理的机制达到一定的阈值条件时,该开放系统可以通过自身的内部作用而产生自组织现象,从而使系统从原来的无序结构转变为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有序的稳定结构。

(2)系统协同演化的阈值条件并不唯一。阈值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整个系统各状态变量以及调整参数等的变化而改变。治理系统的动态性和实效性是其阈值条件不唯一的主要原因。

(3)系统参数指标可量化。SCSR治理系统的各衡量指标参数可以通过具体的实证数据来进行衡量。

4.4.1.2 状态变量及序参量的确定

状态变量是一组能够完整地描述系统运动的变量,其能够确定整个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要想找到系统的状态变量,就要先明确系统的运行过程。根据生命周期理论,CSR治理机制在CSR生命周期中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的。CSR内部治理机制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通过责任管理和责任实践的实施,并与企业声誉进行对照,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决策的过程。企业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及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诉求,增强自身的CSR意识,培育企业的CSR文化,并且加强社会责任的管理和开展社会责任实践。然后要基于对社会责任环境和自身CSR声誉的评估,来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目标、组织结构等,进一步将CSR融入企业战略规划,形成行之有效的CSR治理机制[116]。所以,在SCSR治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各节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管理,通过责任的战略、融合、沟通等形成完善的责任管理体系,进而去促进企业责任实践的履行,从社会责任、市场责任和环境责任三大方面进行责任履行的改善。最后通过提高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性、平衡性和可读性等特征来向利益相关者传达企业的良好运行状况,进而提升企业的声誉影响。若发布的CSR报告质量出现问题,则可导致利益相关者曲解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声誉评价[117]。因此本书选取企业的责任管理、责任实践和企业声誉为研究SCSR治理系统的三个状态变量。如图4.4所示为SCSR治理系统运行图。

图4.4 供应链社会责任治理系统运行图

序参量是SCSR治理系统中决定系统演化的慢变量。SCSR治理系统是一个存在自组织运动的复杂系统,当系统中的控制变量达到阈值条件时,该系统就会向着更加高级有序的状态发展。从动态变化的视角来看,企业所具有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沟通、融合及能力等都决定了SCSR治理系统在下一个时间点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状态。责任实践和企业声誉的好坏都是以企业责任管理的成功与否来决定的。因此,本书将责任管理状态视为系统演化的序参量。

4.4.1.3 模型构建

在SCSR治理系统协同演化的过程中,为了表示系统中各状态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需要确定出状态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系数,即调整参数。在本书的研究中,调整参数是根据不同的状态变量所选择的官方统计数据。根据以上的分析,可得SCSR治理系统的相关变量和参数的汇总表,所表4.1所示:

表4.1 供应链社会责任治理系统变量设定

将SCSR治理系统中的责任管理、责任实践和企业声誉三个变量在某一时间点的治理水平y1、y2、y3作为状态变量,是状态变量随时间的变化率。将系统外部协同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作为控制变量θ,用于反应三类变量的协同程度。α、β、γ是调整参数,分别反应三类变量的实际治理能力。

对于责任管理状态1y,建立如下的演化方程:

θy1表示协同治理机制对于CSR管理的影响,随着协同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会促进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管理。表示在协同治理机制的作用下,随着社会责任实践的提高,会促进社会责任管理的提升。γy1y3表示在协同治理的初期,企业的声誉不会受到协同治理机制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声誉在与企业责任管理的相互作用下,可以促进CSR管理的提高。

对于责任实践状态y2,建立如下的演化方程:

-θy2表示协同治理机制对于CSR实践的影响,随着协同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初期会促进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实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节点企业还会出现乘机会主义以及搭便车的行为,弱化了责任实践的履行。-αθy1y2表示在协同治理的机制下,随着社会责任管理的提高,前期会促进社会责任的实践,但是随着后期的发展,同理机会主义和搭便车的行为会减慢责任实践的实施。表示企业声誉的提高也会不断地促进社会责任的实践。

对于企业声誉状态y3,建立如下的演化方程:

-φy3表示企业声誉状态变量自身的影响因素,由于状态变量y3并不受控制变量的影响,即没有协同治理的机制,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一个企业的企业声誉是会在外界的冲击下不断下降的。表示CSR的管理对于企业声誉的影响,随着CSR的有效管理,会促进企业声誉的进一步提高。

根据上述的分析,将方程(4.84)(4.85)(4.86)联立可得SCSR治理系统协同演化的方程如下:

(www.xing528.com)

其中,φ、η为常数,α、β、γ、θ的定义如下:

表示状态变量y1的调整参数,是SCSR治理系统中责任管理的发展能力指数,其通过评价体系中责任战略、责任融合和责任沟通等责任管理指标的转换和计算获得。

表示状态变量y2的调整参数,是SCSR治理系统中责任实践的发展能力指数,其通过评价体系中社会责任、市场责任和环境责任等责任实践指标的转换和计算获得。

表示状态变量y3的调整参数,是SCSR治理系统中企业声誉的发展能力指数,其通过评价体系中CSR报告质量得分指标的转换和计算获得。

表示控制变量,在SCSR治理系统中代表了外界协同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是利益相关方合作机制、文化机制、信息机制完善程度的衡量。

模型(4.87)是SCSR治理系统的协同演化方程,该方程利用责任管理、责任实践和企业声誉三个状态变量模拟了系统通过相互的协同作用发生的发展变化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模型(4.87)与B-Z反应的演化动力学方程模型相似,二者都属于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均有三种主要的变量,协同治理机制相当于化学反应中的控制变量,而α、β、γ 则分别代表了B-Z反应中的反应速率。同时,本书设定:为1,表示SCSR治理系统在无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是可以维持现状的。η为2,表示SCSR治理系统有能力能够发展为更加高级的有序状态。因此将模型(4.87)化解后可得以 B-Z反应为基础的SCSR治理系统的演化模型,如式(4.88)所示:

复杂系统在演化过程中,一般都需要经过某些涨落才能够实现混乱到有序的转变,而涨落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系统不断地突破阈值,从而实现系统自组织演化,本书利用线性稳定性的分析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演化的阈值。首先令解得y1=y2=y3=0为系统的定态解,然后在该平衡点作泰勒展开,得到线性化方程(4.89):

将模型(4.89)写成矩阵乘积的形式,即,则存在:

模型(4.90)的通解形式为:Y=C0e∫Adt,存在非零解得条件是A-λI=0,特征方程为:(A-λI)Y=0。

解式(4.90)得:

复杂系统只有在远离稳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系统演化所需要的阈值,而系统远离稳态的条件是特征根λ有负实部。根据胡维茨(Hurwitz)判别法,式(4.92)都有负实部的条件如下所示:

最终根据式(4.92)可得整个系统的阈值条件为:

为了衡量SCSR治理系统的整体演化过程,需要确定系统序参量的演化方程,而协同学中的绝热消去法就是一种化复杂为简单,降低方程维数的基本方法之一。快变量的状态并不影响复杂系统中的整个演进过程,也不在临界值的特征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绝热消去原理使快变量的微分速率方程为零,从而消去快变量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突出整个演化过程中慢变量的主导地位,从而得到慢变量,即序参量的演化方程。如式(4.95)所示:

最终可得:

通过评价体系在获得α、β、γ、θ 具体数值的情况下,根据式(4.97)就可以获得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SCSR治理系统的序参量随时间的演化解,具体表现为y=f(t)。在阈值条件下,SCSR治理系统将向更加高级的有序状态发展,形成崭新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