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挝文化概论:婆罗门教的影响

老挝文化概论:婆罗门教的影响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婆罗门教三神中的湿婆神和毗湿奴神每年正月要先后降临人间一次。每年二月的谷丰节,有两种不同的庆祝仪式,一种是佛教的仪式,另外一种就是婆罗门教的仪式。在节日当天,要在谷堆旁放一个魂盘,把白色的棉线即混线缠绕在谷堆上,请婆罗门教的师父或非佛教僧侣的讼师诵颂谷魂,同时为耕牛拴线驻魂等。(二)对历史遗迹的影响在老挝随处可见具有佛教色彩的历史遗迹,但其中也有部分是与婆罗门教有关的。

老挝文化概论:婆罗门教的影响

(一)对老挝风俗节日的影响

尽管老挝现在的很多节日都被人们视作佛教节日,但其中很多风俗中还留有婆罗门教的影子,如:

每年一月的忏悔羯磨节,老挝盛行“祭天”风俗,这一风俗就源自婆罗门教的祭奉天神活动。婆罗门教三神中的湿婆神和毗湿奴神每年正月要先后降临人间一次。湿婆神正月初七降临,正月十六返回天国;毗湿奴神正月十六降临,正月二十返回天国。二神降临的时候,民间要有盛大的欢迎仪礼,以各种歌舞敬献。

每年二月的谷丰节,有两种不同的庆祝仪式,一种是佛教的仪式,另外一种就是婆罗门教的仪式。在节日当天,要在谷堆旁放一个魂盘,把白色的棉线即混线缠绕在谷堆上,请婆罗门教的师父或非佛教僧侣的讼师诵颂谷魂,同时为耕牛拴线驻魂等。

每年四月的“宋干节”又称泼水节,是因为节日的主要活动就是泼水,意在除去一年的晦气和劳顿,祝福新的一年平安喜乐、风调雨顺。泼水活动很多,有浴佛、浴僧、向长者泼水、互相泼水等。关于泼水风俗的源起,老挝流传着这样一则极具婆罗门教色彩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富翁,年迈无子祠,于是就带自己的仆人去河边的菩提树下,用河水淘米七次,待米蒸熟后供奉菩提树神,又搬来乐器演奏,悲惨至极,感动了天神,于是天帝派坦玛古曼投胎为富翁的儿子。富翁喜得贵子,感念于菩提树神的恩情,在菩提树旁建造了一座七层高的房屋居住,儿子七岁时已经修习了婆罗门教经典《三吠陀》,掌握了各种技能,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哲人。由于坦玛古曼的美名传至天国,当时一位仙人叫帕雅卡敏拉奔,他也是一位有名的哲人,就提出三个问题想和坦玛古曼一比高低,如果七天之内坦玛古曼回答出这三个问题,那么帕雅卡敏拉奔自愿砍下自己的头颅,反之则砍下坦玛古曼的人头,这三个问题是:人的灵光早晨在哪里?中午在哪里?晚上在哪里?结果第七天坦玛古曼回答道:“早晨人的灵光在脸上,所以要洗脸;中午灵光在胸脯,所以要擦身;晚上灵光在脚上,所以要洗脚。”帕雅卡敏拉奔听后目瞪口呆,自愿砍下自己的头颅,但是他威力很大,砍下头颅的一瞬间会给人间造成一场灾难,于是在砍头前就召来自己的七个女儿,让其用金盘接住自己的脑袋,并且小心谨慎地端去藏在须弥山上,还嘱托她们在每年宋干节轮流端出来用鲜花浸泡的清水泼浴,并绕须弥山巡行后再放回。从此就有了泼水的习俗。(www.xing528.com)

每年八月的结夏节或称入腊节,是老挝佛教的一个节日。但它却是佛教沿袭古印度婆罗门教“雨期禁足”的风俗,规定每年雨季的三个月时间里,沙弥要停歇云游活动,安居一处,静心修持。

(二)对历史遗迹的影响

在老挝随处可见具有佛教色彩的历史遗迹,但其中也有部分是与婆罗门教有关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位于老挝南部站巴塞省的瓦普寺,它是吴哥时代以前留下的一座古祠,属于婆罗门教信仰的遗址,也是老挝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现今只留下残垣断壁。在瓦普寺中,有个祭台状的大石头,上面凿有两个恐怖的人形凹槽,据说是婆罗门教用幼儿幼女祭祀天神的地方,而婆罗门教有以牲畜或人祭祀天神的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