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教你如何看待外界,保持内心平和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教你如何看待外界,保持内心平和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假如参悟了佛家讲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你便深知眼中的雅俗优劣和悲喜,其实与外物遭际无关。这种坦荡和安详,是沈从文柔韧的刚强。这荷花,也像极了生命的烛光,提醒每一个正心力交瘁的人儿,换一种心境,把那倾盆当作磅礴,把那瓢泼当作洗礼,把那痛苦,看作是生命不朽的礼赞。俞敏洪讲,人分三种,为性命活,为生命活,为使命活。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教你如何看待外界,保持内心平和

一考生

青年作家七堇年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相,只有对真相的描述。”我不妨略改字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美好,只有对美好的感知。你若沉湎于阴郁落寞主义,壮举善行也只是冥暗与虚伪的粉墨登场;你若拥抱爱与阳光,凄风苦雨里也能读出苦中作乐的兴致盎然。假如参悟了佛家讲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你便深知眼中的雅俗优劣和悲喜,其实与外物遭际无关。

苏轼与佛印参禅,佛印看苏轼,是一尊佛,而反之,苏轼却笑称看到了一坨牛粪。洋洋得意的苏轼,却听到了苏小妹这样的解读:心里有什么,你便看到什么。放下心中的我执,或许就能于发自内心的赞美中,挣脱孤芳自赏的陷阱。当我们嘲笑别人的卑微,暴露的却是自己的顽劣。只有开始学着欣赏他人的点滴,才意味着自己的修行走到了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这个世界不会总讨好你,但如何去回应窗外的世界,却全看自己的境界。那动荡的年代里,多少人在蒙昧与暴力的步步紧逼下,选择了死亡。沈从文的心里,却似乎常驻着一座边城,在那里水草丰美、花气袭人。再恶毒的批评,他只当玩笑;再顽劣的挑衅,他一笑而过。这种坦荡和安详,是沈从文柔韧的刚强。在昏天黑地的咸宁给黄永玉写信,竟欣然写下“这里荷花真好”。当他推开窗,看到死神狰狞的面容的时候,眼神却又一转,深深沉醉于死神身后亭亭玉立的荷花。这荷花,也像极了生命的烛光,提醒每一个正心力交瘁的人儿,换一种心境,把那倾盆当作磅礴,把那瓢泼当作洗礼,把那痛苦,看作是生命不朽的礼赞。(www.xing528.com)

俞敏洪讲,人分三种,为性命活,为生命活,为使命活。同样的风景,浅薄的人关注的往往是琐碎庸俗之处,而心怀天下的人,却能看出繁华中的隐忧或是苦楚中的希望。龙应台在20世纪80年代刮起一股“龙卷风”,曾受到诸多的攻击与批判。“为什么不看看台湾的好?”这般的质问下,龙应台安然回应:“病理学家是要看你病入膏肓的肠胃,还是看你健康的眼睛?”秉持住兼济天下的眼光与匹夫有责的胸怀,才能感知社会的剧变,才能找到自己奉献一生的位置。从这个层面上讲,锻造自己的责任、提升自己的素养,才是避免随波逐流的要务,也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下媚俗的审美和浮躁的心境,练就出开阔高远的气度,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再现吐纳百川河山大好的盛世。

踮起脚,推开窗,探出头,这些都还不够。最最要紧的是修炼你的内心,让它包容,让它达观,让它富有,让它深刻,到那时再睁开双眼,大千世界,美不胜收。

点评:中心论点做标题,醒目,作者的主张明了。开头巧改青年作家七堇年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美好,只有对美好的感知”,对题目做了精辟解释。接着,对主旨进行论证,分别用苏轼与佛印参禅、沈从文柔韧的刚强、俞敏洪对人的划分以及龙应台刮起的“龙卷风”来例证,典型而又有说服力。结尾部分,更以洗练、明快的语言对全文做了总结,并再次呼吁“修炼你的内心,让它包容,让它达观,让它富有,让它深刻”,只有这样,“再睁开双眼,才能大千世界,美不胜收”。(李兴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