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分析:成因及展望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分析:成因及展望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国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对本国汽车工业科技力量建设的投资不足3亿元,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只占当年年销售额的1%左右。这些经费是远远满足不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提升和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而中国传统的汽车消费群体是政府机构、生产企业、出租车汽车行业,而不是私人。狭小的现实需求市场使得中国汽车企业在未来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分析:成因及展望

我国的汽车工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在产业规模、汽车品种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经济体制与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与国际汽车工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法律制度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技术开发与企业创新能力差

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轿车制造业方面的差距,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据统计,这一段时期在各型汽车特别是轿车制造技术方面引进了300多项各种各样的制造技术,引进的方式经过了从单一引进生产制造技术、工艺技术向引进产品开发技术的推进;从比较重视整车产品技术向零部件,特别是系统化零部件引进转变。经过这次大规模的引进,我国的一些大型汽车工业集团已经开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例如,一汽吸收、消化了德国大众的整车技术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发动机技术,自主匹配成功了红旗轿车,并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国产化率约为90%;天津汽车工业集团在引进日本大发株式会社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后,经过多次技改,形成了15万辆的年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中国最大的中美合资汽车制造企业,上海通用(SGM)利用美国技术生产别克轿车,该种轿车有3种车型,在美国也是刚刚在1998年上市,并根据中国消费者的特点作了600多项改进。首期10万辆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国产化率可达62%;此外,上海大众1998年推出200Gsi时代超人江铃推出17座全顺客车;广州本田推出2.3L雅阁轿车等,都表示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从总体上分析,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目前大部分主流产品分属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国外70年代末80年代初技术成熟期产品,而汽车企业自身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不强,其直接表现就是各主流车型更新周期长,如桑塔纳轿车在投产10年后方才推出新一款2000型轿车。此外,在开发设计、基础理论、技术装备、排放标准、被动安全保护装备技术与乘员安全保护方面差距仍然非常巨大。这说明,虽然我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技术引进,与世界技术强国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是缩小不多,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整体上比西方国家落后约15年。

这种差距的成因是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工业重生产轻研制、重技术引进轻开发创新。建国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对本国汽车工业科技力量建设投资不足3亿元,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只占当年年销售额的1%左右。我国汽车行业是人均装备率最高的企业,其装备率也仅有韩国的1/36.日本丰田公司的1/100;企业的自主开发创新人才极为缺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汽车企业在R&D项目上一直资金雄厚。开发一个新车型,国外便宜的大约10亿美元,一个汽车大公司,年销售收入大于500~600亿美元,像通用、福特这些公司大约有1800亿美元,他们的R&D经费约为销售额的3%~5%,完全可以满足研发需要;而我国1998年全汽车行业销售收入约2400亿元,R&D经费平均仅为销售额的1%,即24亿人民币,不足3亿美元。这些经费是远远满足不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提升和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

(二)不具竞争力的轿车价格与产业规模(www.xing528.com)

WTO是市场经济规则,市场对价格是最敏感的。而中国汽车(轿车)在技术上还达不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情况下,其价格却比世界市场上的价格高出许多。表1-1说明了这一情况:

表1-1 轿车价格比较(2000年中期)

而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普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尚难以承担如此昂贵的价格。而中国传统的汽车消费群体是政府机构、生产企业、出租车汽车行业,而不是私人。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私人汽车保有比例从1990年的14.8%经过八年的缓慢爬升,到1997年达到29.3%,不足30%。由于轿车的高价格限制了社会上的汽车私人消费,使得我国汽车行业一直在低水平过剩的境地之中苦苦挣扎。例如,1987年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报送了《发展轿车工业 促进经济振兴》的报告,其中预言,“2000年我国轿车的需求量有可能达到700~1000万辆,但是考虑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其他相关条件,经过努力,争取轿车保有量达到300~400万辆是有可能的”。而实际情况是2000年我国汽车与轿车的实际产量分别是200万辆与60.5万辆(未包括进口的5万辆)。狭小的现实需求市场使得中国汽车企业在未来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我国汽车生产低水平过剩的另一个恶果就是规模不经济。按照国际上30万辆的经济规模,目前中国无一家汽车企业能够达到(最大的上海桑塔纳也就是刚刚达到23万辆的生产规模)。到1998年,我国汽车整车生产厂家已达125家,就企业数量而言,堪称世界之最,广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分属于机械航空交通兵器等九个部门和系统,其中109个中小型企业的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8%,每家产量平均仅为1000多辆,规模之小也堪称世界之最。而对我国汽车工业来说,生产厂家过多和生产规模过小,使得大多数中小汽车企业在技术开发、价格与成本等方面面临竞争与发展的瓶颈,难以应对世界贸易组织货物贸易协议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