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洋品牌:发展现状和展望分析

海洋品牌:发展现状和展望分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未来上海名牌将逐步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品牌建设体系的合理布局,各方将进一步合力规范上海名牌推荐程序,加强名牌培育与保护。其中,主办方第三次将中华老字号单独列出发布榜单,并公布了中华老字号的前26位排行榜。在前26名的榜单中,山东、浙江、江苏入围数量位居前三,分别拥有6家、4家、3家老字号品牌。上海的中华老字号品牌2019年仅1家上榜,相比2018年上榜数量6家,下滑较为明显。

海洋品牌:发展现状和展望分析

闫彦明[1] 汪 菁[2]

一、2019年上海市品牌发展概况与特点

(一) 品牌经济在上海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整体而言,上海企业品牌运作能力、品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上海国内外品牌集聚程度持续提升。目前,上海拥有中华老字号180个,占比15.96%,排名全国第一;上海品牌已从传统消费品向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海企业使用自主品牌多,抗风险能力强;一些上海企业正运用品牌无形资产运作和国内、国外品牌并购方式实现快速发展;许多在各地成长起来的企业纷纷迁栖上海,在发展中替代已呈落后的上海企业,给上海品牌和上海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3]但与历史上曾经拥有的地位相比,上海的品牌优势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上海围绕城市品牌、行业/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这三层架构,作了大量探索,不断推动“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上海已走在全国品牌建设工作的前列。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提出,要“着力构筑上海发展的四个方面战略优势,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2018年4月20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18〕8号),文件明确提出:一是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在持续扩大上海优质服务供给规模的基础上,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服务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70%左右,建设形成10个左右服务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服务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二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基本建成国际高端智造中心,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左右……品牌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领域名品、名企、名家、名园”。三是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建设面向全球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国内外消费吸引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消费创新度全面提升,消费者体验度、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到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打造2条世界级商街、10个国内一流商圈、20个特色商业街区,打响50个具有鲜明上海特色的新品牌和50个老字号”。四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全面打响……到2020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以上,打造2个以上平台级新媒体、2家以上国内领先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在品牌战略与品牌经济的支撑下,上海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能持续增长。2019年上海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81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27752.28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回顾21世纪以来的品牌发展过程,上海品牌经济虽然出现一定的波折,但在伴随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追求创新发展、自主品牌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海名牌战略的有效实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推动了产品和服务总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全社会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的增强。在国家名牌战略作为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从“上海名牌”战略推进转向“上海名牌”“上海制造”“上海服务”等品牌无形资产保护方向,推动本土品牌的国际化、“走出去”并参与全球市场竞争,都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未来上海名牌将逐步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品牌建设体系的合理布局,各方将进一步合力规范上海名牌推荐程序,加强名牌培育与保护。

图2-1 2014—2019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资料来源:《201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上海市统计局网站。

(二) 2019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榜情况

2019年5月9日,由新华社、经济日报社、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价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9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活动公布了2019中国企业品牌价值榜单,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区域品牌和自主创新品牌四大方面发布了多行业、领域的前50位排行榜。其中,主办方第三次将中华老字号单独列出发布榜单,并公布了中华老字号的前26位排行榜。

在“2019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榜单”中青岛啤酒、漳州片仔癀东阿阿胶分别以品牌价值439.49亿元、288.96亿元、209.61亿元位居前三位。在前26名的榜单中,山东、浙江、江苏入围数量位居前三,分别拥有6家、4家、3家老字号品牌。从品牌价值来看,山东省品牌价值合计最高,达825.1亿元,福建省次之,品牌价值为288.96亿元,江苏省品牌价值合计位列第三,品牌价值为234.42亿元。从涉及行业来看,主要包括酒业、中药、食品等。上海的中华老字号品牌2019年仅1家上榜,相比2018年上榜数量6家,下滑较为明显。

表2-1 2018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榜前20位

序号老字号品牌名称省份/地区品牌强度①品牌价值(亿元)1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967434.492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946288.963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948209.614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935143.425稻香村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910133.096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湖南928119.497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837104.498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93683.259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92781.3510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87768.6611杭州胡庆余堂集团有限公司浙江91854.3812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上海88046.613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92344.29

①品牌强度是评价中华老字号的品牌价值品牌强度三个维度之一,另外两个维度是财务分析,市场分析。其中,评价品牌强度的子维度有:(1)市场性质。市场壁垒情况,壁垒越高,品牌强度得分越高。(2)稳定性。越早进入市场,品牌拥有忠诚消费者越多,得分更高。(3)品牌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对市场影响力越大,得分越高。(4)行销范围。行销范围越广,产品销售领域越大,抵御竞争者和扩张市场的能力越强,因而得分越高。(5)品牌趋势。品牌越具时代感,与消费者需求趋于一致,越具价值。(6)品牌支持。获得持续投资和重点支持的品牌通常更具价值,注重投资的效率与质量。(7)品牌保护。有商标专用权等,受法律保护的具有更大市场价值。

续表

序号老字号品牌名称省份/地区品牌强度品牌价值(亿元)14山东福牌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88641.32 15杭州解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82938.116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山西93932.3417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甘肃85826.8518浮来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78122.9119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88022.0920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浙江90721.35

资料来源:http://www.ce.cn/cysc/yy/hydt/201905/10/t20190510_32045920.shtml。

中华老字号,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经济、文化、民族、传统故事的民族品牌,凝聚着无数中国人的感情。传统老字号凭借精湛的工艺与品质、蕴藏的“匠人精神”开始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悠久历史底蕴的老字号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激烈竞争,传承与创新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老字号急需树立现代品牌观念。如阿里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共同完成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商务部数据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总计1128家,其中仅10%蓬勃发展,不少企业的经营面临着一定的困境。经过对阿里平台上100多家老字号企业的调研发现,大部分老字号企业都存在创新发展的障碍,产品创新动力不足、组织架构陈旧、人力资本匮乏等成为阻碍老字号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但是,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浪潮下,也涌现了一批积极转型的老字号品牌,借助于新技术和平台,在产品、营销、渠道甚至组织架构上不断创新,以新零售为途径,焕发新活力,开辟新市场,并用实践为更多老字号品牌发展带来信心。面向未来,振兴中华老字号,不仅是对一个品牌、一个行业的振兴,更是对国家的振兴、民族的振兴,是对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有力传播和弘扬。在当前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中华老字号想要创新发展,可借互联网之机把“品牌”和“文化”价值融合,既注重提升老字号产品的品质,又丰富产品的传统文化情感,抓住老字号发展的新契机。

(三) 知识产权保护助力上海品牌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而实现创新发展,主要在于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知识产权是私权法律制度创新与变迁的结果,是直接保护创新活动的基本法律制度,也是品牌塑造和品牌活力的重要保护性制度。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创新成果涌现时期,创新对于中国产业转型、对于上海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上海也通过一系列新政策措施的推出,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

2018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中提出新命题: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是实现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核心任务和必由之路。上海提升核心竞争力首要的方面就是要提升源头创新能力。2018年8月,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发《〈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管理办法(试行)》(沪工商规〔2018〕5号)。该文件指出,由上海市工商局负责制定《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六类注册商标可以纳入保护名录,分别是:本市打响“四大品牌”、推进品牌培育提升中涌现的较高知名度商标;本市驰名商标;涉外高知名度商标;上海组织、举办、承办国际性或国家级、市级重大活动(项目)期间,需要加强保护的相关参与者的商标;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知名度较高且在上海遭遇侵权需要加强保护的商标;其他需要加强保护的商标。2018年10月,上海商标海外维权保护办公室在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地方商标海外维权保护机构。办公室运行后,将加强对企业的商标国际注册指导、建立商标海外维权信息平台、开展商标海外维权培训、提供商标海外维权法律服务、发挥社会力量海外维权作用,促进企业增强商标海外注册意识,提高商标海外维权保护能力。[4]

在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推动下,上海市各类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也持续增强。在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等指标方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根据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数据,2019年,上海市专利申请量为173586件,同比增长15.5%,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比例为41∶46∶1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1398件,同比增长13.8%;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80604件,同比增长15.9%;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21584件,同比增长20.5%(见图2-2)。

图2-2 上海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2010—2019年)

资料来源: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数据。

同年,上海市专利授权量为100587件,同比增长8.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2735件,同比增长6.6%;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为61640件,同比增长10.9%;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为16212件,同比增长4.3%。

图2-3 上海专利申请量类别分析(2010—2019年)

资料来源: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数据。

图2-4 上海专利授权量类别分析(2010—2019年)

资料来源: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数据。

2019年上海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 专利申请量保持较快增长,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同比增幅均超过10%,全年专利申请总量突破17万件。

(2) 专利授权量增长8.8%,其中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虽然不高,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继续排名全国第二位,达47.5件。

(3)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达到0.32万件。

图2-5 2010—2019年上海市职务型专利申请明细

资料来源: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数据。

图2-6 2010—2019年上海市职务型专利申请明细

资料来源: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数据。

二、国家战略助力上海市品牌发展

品牌已经成为现代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世界各国都把品牌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品牌的力量不断彰显。据《2017沪深上市公司商标品牌价值排行榜》数据显示,100家上榜企业的商标品牌价值总额达37575.02亿元,占“百强”上市公司市值总和的19.02%,商标品牌价值已成为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核心资产。

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创中心,在推动品牌战略过程中,有责任、有义务率先探索一条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2018年5月10—12日,主题为“中国品牌·世界共享”的首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在上海展览中心成功举办。活动主要包括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和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两部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加强品牌建设作重要批示;会上,来自浙江、山东、内蒙古、上海等省市的50余个参展代表团、近600家国内知名品牌企业、100余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和近20个品牌服务机构集中展示了自主品牌的魅力。[5]

这些品牌实践活动有利于在推进路径方面,从微笑曲线底端向两边扩展,这种扩展不仅是在价值链上的一种攀升,更是创新的主要表现。往前扩张,可以走到设计领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往后延伸,可以走到服务领域,推动一系列生产型服务领域的新兴产业不断创新发展。对上海而言,各类企业都不应忽视自身品牌的培育和成长,并要努力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品牌;同时,通过国家品牌、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的互为支撑,形成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坚强保障。

三、长三角地区城市品牌发展横向比较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并已成功占据世界经济版图中的重要一席,跻身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其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26;常住人口2.2亿人,占全国的1/6;经济总量19.5万亿元,占全国的近1/4。[6]

然而,相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庞大的企业群体,其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性影响力的企业并不多,在世界范围内还不是品牌强区。与世界前五大城市群比较,长三角城市群存在明显的短板,其中之一就是缺乏世界品牌。在福布斯“世界500强”排名榜以及世界品牌实验室的品牌排行榜中,长三角城市群的公司及品牌虽然上升势头强劲,但总体并不占优。这使得长三角城市群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处于弱势地位。由此,一个重大的命题凸显出来,即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品牌建设,使其更好地承担国家战略,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7]

2018年4月,首届长三角(上海)品牌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主题为“品牌·城市·生活”,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300余个品牌联袂参展。这是我国首次以长三角城市群为范围,通过城市品牌、产业(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等多维度展示长三角地区品牌经济发展成就的盛会,成为长三角推进品牌经济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

(一) 基于城市竞争力排名的分析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中极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并与城市品牌影响力高度相关,成为城市吸引和利用各经济要素的重要参考指标,是形成城市风格和城市品牌的主要驱动力。201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新一期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按照指标最小化原则,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宜居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宜商竞争力指数,对2018年中国两岸四地293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8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宜商竞争力进行详细的评价,从整体上衡量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格局以及理想状态的差距。

根据报告的情况,在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方面。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北京、苏州、南京、武汉、台北、东莞。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相对深圳和香港赶超趋势并不明显。

进一步从经济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中除上海外,苏州、南京两个城市入围前10名;20强城市中,隶属江苏省的无锡常州两个城市上榜,浙江省会杭州上榜;安徽省没有城市入选20强。可见在整体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内部城市竞争力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城市竞争力的角逐相当激烈。

表2-2 2015—2018年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情况(前10位)

2015年城市2016年城市2017年城市2018年城市1深圳1深圳1深圳1深圳2香港2香港2香港2香港3上海3上海3上海3上海4广州4台北4台北4广州

续表

2015年城市2016年城市2017年城市2018年城市5台北5广州5广州5北京6天津6天津6北京6苏州7北京7北京7天津7南京8苏州8澳门8苏州8武汉9澳门9苏州9南京9台北10无锡10武汉10武汉10东莞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历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从该报告反映的城市竞争力排名各方面信息综合判断,上海具有培育和发展城市品牌的优越环境,但尚待提升品牌拓展和品牌成长的驱动力,特别是在提升城市活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方面亟待加大力度

(二) 基于2019胡润品牌榜的分析

2019年12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胡润品牌榜”,这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14年发布胡润品牌榜。从排行榜情况看,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入围品牌数量仍有待提升,这反映出区域品牌发展仍存在不足。

在“2019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强中,品牌价值榜中企业品牌价值集中度非常高,前10名的品牌价值总和为28500亿元,占全部榜单的比重达到了37%。其中,贵州茅台以6400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2019最具价值中国品牌”,品牌价值涨幅高达137%;中华跃居第二,品牌价值3500亿元;天猫以3200亿元位居第三,品牌价值较去年上升68%。从地域上来看,10强中总部在北京和广东的最多,各有3个,其次为浙江,有2个,贵州和上海分别有1个,江苏、安徽没有企业品牌入榜。

表2-3 “2019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强

排名品牌总部品牌价值(亿元人民币)行业1贵州茅台贵州6400酒类2中华上海3500烟草3天猫浙江3200电子商务和零售

续表

排名品牌总部品牌价值(亿元人民币)行业4淘宝浙江3000电子商务和零售5中国工商银行北京2350金融6微信广东2300生活服务7平安广东2150金融8腾讯广东2000科技9中国建设银行北京1850金融10中国移动北京1750电信

资料来源:《汇桔网·2019胡润品牌榜》。

从“2019最具价值中国民营品牌”来看,200强中一半以上(110个)是民营品牌,与去年持平;53个民营品牌进入全国百强,与去年持平;5个民营品牌进入全国10强;11个新上榜品牌中8个是民营品牌。从地域上来看,民营品牌10强中总部位于广东的最多,有5个,浙江其次,有3个,北京有2个,上海、江苏、安徽没有民营企业品牌入榜。

表2-4 “2019最具价值中国民营品牌”10强

排名品牌总部品牌价值(亿元人民币)1天猫浙江32002淘宝浙江30003微信广东23004平安广东21505腾讯广东20006华为广东12507QQ广东12008百度北京10509支付宝浙江10009京东北京1000

资料来源:《汇桔网·2019胡润品牌榜》。

从“2019最具价值中国品牌”的总部地域分布来看,与过去10年保持一致,总部在北京的最多,共58个,比去年减少2个,总部在北京的三大最具价值品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移动;总部在广东的共有44个,与去年持平,排名第二,总部在广东的三大最具价值的品牌分别是微信、平安和腾讯;总部在上海的共有34个,与去年持平,排名第三,最具价值的品牌分别是中华、拼多多和交通银行。浙江排名第四,有17个品牌上榜,与去年持平,最具价值的品牌分别是天猫、淘宝、支付宝;江苏排名第五,有9个品牌上榜,与去年持平,最具价值的品牌分别是梦之蓝、南京、苏宁。安徽有2个品牌入榜。从城市分布来看,前五名分别是北京(58个)、上海(34个)、深圳(23个)、杭州(15个)和广州(11个),前五名的城市上榜品牌数量占整张榜单的七成。总体来看,上海的品牌数量与北京相距甚远,但和广东地区差距尚可,其品牌数量和价值在全国范围内的分量不可小觑,浙江次之,江苏再次,安徽的品牌影响力不大。

表2-5 “2019胡润品牌榜”上榜企业总部数量排名

排名总部数量比去年增减地区最具价值品牌前三名1北京58-2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移动※2广东44—微信、平安、腾讯3上海34—中华、拼多多※、交通银行4浙江17—天猫、淘宝、支付宝5江苏9—南京、梦之蓝、苏宁6四川63五粮液、国窖1573、泸州老窖※6福建6-1兴业银行、安踏、达利8山东4—青岛啤酒、海尔、东阿阿胶8云南4-1玉溪、云烟、云南白药10香港3—华润、太平保险、金茂11重庆2—长安、金科11湖北2—黄鹤楼、斗鱼11内蒙古2—伊利、蒙牛11安徽2—古井贡、黄山11湖南2—芙蓉王、白沙16贵州1-1贵州茅台16辽宁11桃李面包※

续表

排名总部数量比去年增减地区最具价值品牌前三名16河南1—双汇16山西1—汾酒16黑龙江1—哈尔滨啤酒16海南1—海航16河北1—长城汽车16吉林1—修正

※新进入地区前三名
资料来源:《汇桔网·2019胡润品牌榜》。

从“2019最具价值中国民营品牌”的总部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位居榜首,有35个品牌上榜,比去年减少1个,总部在北京的三大最具价值民营品牌分别是:百度、京东和滴滴出行;广东第二,有25个品牌上榜,与去年持平,总部在广东的三大最具价值民营品牌分别是:微信、平安和腾讯;上海第三,有21个品牌上榜,比去年增加1个,总部在上海的三大最具价值民营品牌分别是:拼多多、陆金所和携程。总体来看,上海的民营品牌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也很有竞争力。浙江次之,江苏再次,安徽的民营品牌影响力不大。

表2-6 “2019最具价值中国民营品牌”企业总部数量排名

排名总部数量比去年增减地区最具价值民营品牌前三名1北京35-1百度、京东、滴滴出行2广东25—微信、平安、腾讯3上海211拼多多、陆金所※、携程4浙江13—天猫、淘宝、支付宝5福建4-1安踏、达利、永辉6四川22天味食品※、新乳业※6山东2—海尔、张裕6江苏2—苏宁、海澜之家9湖北1—斗鱼9河北1—长城汽车

续表

排名总部数量比去年增减地区最具价值民营品牌前三名9海南1—海航9辽宁11桃李面包※9重庆1—金科9吉林1—修正

※新进入地区前三名
资料来源:《汇桔网·2019胡润品牌榜》。

(三) 基于“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的分析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上一年营业收入总额为参考指标发布的排序结果,是我国评价民营经济和民营品牌企业发展成效的重要参照。该排名自1998年首发以来按照年度连续开展排名并向社会发布。2019年8月,全国工商联在青海西宁发布了“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19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2019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三份榜单,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规模以上民营品牌的发展情况。

1.排名概况

2019年有5384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参与了调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海融集团有限公司、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位列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三名。受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多的影响,与上年相比,2019年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生较大变化,有85家企业新进入榜单。

从民营企业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呈现东部优、中西部追赶的态势。2018年入围的民营企业500强中,东部地区企业为390家,同比减少6家,占500强比重为78%;中部地区企业53家,同比增加1家,占500强比重为10.6%;西部地区企业为43家,与上年持平,占500强比重为8.60%;东北地区企业为14家,同比增加1家,占500强比重为2.8%。东部地区企业数量仍占主导优势,东北地区增速显著其他地区企业数量变化不大。2018年,浙江、江苏、山东民营企业入围数量位居前三名。值得注意的是,2019中国民营企业入围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占比有居高不下,为416家。由此可见,中国区域经济呈现的两极分化状态日益明显。

表2-7 “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省际分布10强

省 份企业数量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浙江省9293120134138138139江苏省83868294919693山东省61735848535454广东省60605950402421河北省33241918151916福建省2220109784湖北省18151918161518北京市1715161212108上海市15181314141516重庆15141112111011

资料来源:《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

2.长三角地区上榜企业情况

从长三角地区的分布情况看,入围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浙江有92家、江苏有83家、上海有15家、安徽只有2家。三省一市共有192家企业上榜,作为一个板块整体是名副其实的区域经济的高地。其中:

(1) 浙江连续21年上榜企业数位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但浙江入围企业数量占比有所下降。浙江入围企业数量占比18.4%,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总额占比为14.95%,同比增加0.05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占比为9.43%,同比增加0.06个百分点。而广东虽然入围企业数量排名第四,但其资产总额持续增长,占比为28.69%,位居第一。(www.xing528.com)

(2) 江苏省的民营企业也较为密集,同样为民营经济大省。江苏省入围企业数量占比略有下降,但营业收入总额占比、资产总额占比有所上升。

(3) 上海民营企业在数量和排名上来看,和其他经济强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未来需要继续努力。

(4) 安徽省入围500强的2家企业分别是文一集团262位、山鹰国际348位,安徽上榜企业数只占长三角地区上榜企业总数的1%。安徽在民营品牌建设方面仍需发力。

3.上海辖区上榜企业情况

“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上海共有15家企业入榜,比上年减少3家;其中4家企业位居百强,比上年减少1家。上海在民营品牌企业建设方面仍需继续努力推进。

表2-8 “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上海地区入榜企业

上海排名企业名称民营企业500强排名所属行业营业收入(万元)1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4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3760512复星国际有限公司48综合109351643上海均和集团有限公司52综合104043614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58互联网和相关服务96055095杉杉控股有限公司16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6409886中运富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66综合45232827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277综合30621028上海中梁企业发展有限公司280房地产业30420099圆通速递股份有限公司307邮政业274651410月星集团有限公司309商务服务业273879811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340邮政业251652612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46综合248175313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374道路运输业230253214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396综合220693915上海胜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46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983694

资料来源:《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http://finance.sina.com.cn/zt_d/2019_mq500qbd/。

另外,“2019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上海有6家企业入榜,数量与上年持平,其中2家企业进入前100名,较上年增加1位。这体现出上海民营经济品牌的总体实力仍有待增强。

表2-9 “2019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上海地区入榜企业

上海排名企业名称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排名所属行业营业收入(万元)1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2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3760512杉杉控股有限公司8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6409883上海胜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27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9836944奥盛集团有限公司307其他制造业17945955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260156上海鑫冶铜业有限公司4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02779

资料来源:《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

从“2019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情况看,共有6家上海企业入榜,比上年增加3家。

表2-10 “2019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中上海地区入榜企业

上海排名企业名称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排名所属行业营业收入(万元)1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20互联网和相关服务96055092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77综合30621023上海中梁企业发展有限公司78房地产业30420094圆通速递股份有限公司89邮政业27465145月星集团有限公司91商务服务业27387986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98邮政业2516526

资料来源:《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上海市上榜企业的总数、排名情况等并不够突出,与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等民营经济强省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根据《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品牌民营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也面临较为突出的人才、税费、资金等问题,这同样也是上海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例如,在此次的调查中,大多数民营企业500强,都认为自己所处的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市场环境、公共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的进步。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强调,用工成本上升、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等,仍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 基于201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分析

2019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发布了2019年(第十六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教授(Robert Mundell)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给品牌成长带来新的希望”。该排行榜主要基于财务数据、品牌强度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等指标进行评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中不少指标近些年来出现门槛持续提升的情况。如2004年,第一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发布时,榜单入选门槛仅为5亿元,前500名品牌的平均价值为49.43亿元。15年以后的2019年,入选门槛已经提高到25.16亿元;而前500名品牌的平均价值高达437.42亿元,增加幅度为784.93%。

世界品牌实验室的分析认为,一个区域的竞争实力,主要取决于其比较优势,而品牌效益直接影响着地区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发展。与企业品牌一样,区域品牌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一个区域内的超级品牌集中,就容易形成品牌集群效应。从品牌所在地来看,来自北京市的企业占据榜单前10名中的6位,广东占据2位,山东、吉林分别占据1位。值得注意的是,前10名中没有来自上海的品牌,说明上海还是缺乏能够引领世界的国际著名品牌,这是上海城市品牌发展的方向。

表2-11 201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前10名

排名品牌名称品牌拥有机构品牌价值(亿元)主营行业影响力发源地上市1国家电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4575.36能源世界北京否2工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156.79金融世界北京是3海尔海尔集团4075.85物联网生态世界山东是4腾讯腾讯控股有限公司4067.25信息技术世界广东是5中国人寿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3539.87金融世界北京否6华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3486.76通信电子世界广东否

续表

排名品牌名称品牌拥有机构品牌价值(亿元)主营行业影响力发源地上市7中化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3296.18能源世界北京否8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3106.94石油化工世界北京是9中国一汽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3008.36汽车世界吉林否10CCTV中国广播电视总台2956.23传媒世界北京否

资料来源:世界品牌实验室,http://www.worldbrandlab.com/brandmeeting1/2019china500/。

从本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区域分布来看,北京有96个品牌入选,名列第一,主要原因是盈利能力强的央企总部集中在北京;广东和山东分别有90个和41个品牌入选,位居第二和第三。上海共有40个品牌入选,位居第四,在数量上上海仍处于“第二梯队”,和北京、广东相距甚远。浙江和江苏分别有35个和32个品牌入选,位居第六和第七。而安徽仅有海螺、古井贡、奇瑞、江淮、科大讯飞、三只松鼠、洽洽七个品牌入选。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海、浙江、安徽的入选品牌数均相差不大,江苏有所增加。

表2-12 201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省市分布前10名

排名省份/地区2019年2018年品牌数百分比品牌数百分比1北京9619.20%9418.80%2广东9018.00%9018.00%3山东418.20%408.00%4上海408.00%418.20%5福建367.20%499.80%6浙江357.00%346.80%7江苏326.40%285.60%8四川204.00%173.40%9河北132.60%91.80%10河南91.80%102.00%10湖北91.80%91.80%

资料来源:世界品牌实验室,http://www.worldbrandlab.com/brandmeeting1/2019china500/。

2019年,上海共有40个品牌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总价值为13180.56亿元,占总榜单品牌价值比例为6.03%,其品牌市场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对推动消费升级和产品创新也不容忽视。

表2-13 201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上海入围品牌

排名品牌名称品牌价值主营行业排名品牌名称品牌价值主营行业16上汽2345.67汽车49上海电气812.76机械50红星美凯龙792.06零售54宝武786.92钢铁58太平洋保险758.39金融76豫园股份663.85多元化101SMG506.32传媒103圣象502.85建材117东方航空453.46航空服务131锦江国际446.54旅游服务142光明424.78食品饮料159新民晚报398.66传媒167绿地集团376.82地产184老凤祥313.14珠宝214双钱265.17轮胎219上海银行262.71金融235春秋旅游249.67旅游服务249联华超市236.24零售256上港集团230.61物流271上海机场219.01航空服务284上海航空205.74航空服务296世茂199.52地产330飞科156.72家电332梅林155.61食品饮料340上海丝绸147.62纺织服装358丽丽Lily137.64纺织服装366罗莱136.57纺织服装372亚细亚135.45建材401百雀羚86.92日化410冠生园85.74食品饮料415自然堂84.98日化441晨光文具79.12文具443微创78.29医疗器械458佰草集74.13日化471六神70.25日化474大白兔68.86食品饮料478海螺62.52纺织服装484玖姿57.52纺织服装486古今55.91纺织服装487三枪55.82纺织服装

资料来源:世界品牌实验室,http://www.worldbrandlab.com/brandmeeting1/2019china500/。

从上海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行业分布来看,排名靠前的行业分别是纺织服装、日化、食品饮料、航空服务,占比分别是17.5%、10%、10%和7.5%。由此可见,上海最具价值品牌的企业是以轻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凸显出上海传统企业品牌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消费需求的把握和产品创新的能力。

与全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入榜企业的行业分布相比较,排名靠前的行业分布相差较大。纺织服装在上海最具价值品牌方面贡献最大,其次是日化和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业品牌的发展与上海“红帮裁缝”的历史紧密相关,可以说是沪上老一代裁缝撑起了上海纺织服装品牌的一片天。但这些行业大部分都不属于高科技、创新型的制造业,这反映出我国及上海市整体品牌企业的产业能级仍面临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压力依然突出。

图2-7 201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上海入围品牌行业分布

四、上海市品牌发展存在的困局及制约因素

据有关统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注册商标一度占全国80%。相形之下,目前的上海品牌优势面临严峻挑战,在国有企业仍保持品牌优势的同时,本地的民营品牌、传统领域的品牌均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 上海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困局

1.国外品牌实力强大,本土品牌成长存在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吸引外资外企,助推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此过程中,海外品牌纷至沓来,不少外资企业以品牌入股,并采取“技术+品牌”输出的策略,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产业资本,还通过品牌营销和品牌推广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收益,占据了市场重要地位。在许多高科技产业领域,实力强大的外资品牌对本土品牌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使得上海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不少跨国公司通过合资或者实施并购等战略,收购重组上海企业自主品牌,使得一些本土品牌淡出大众视线。

在国外品牌的挤压下,目前上海的自主品牌,尤其是那些面向世界市场的自主品牌,多数集中在服装、日化、食品饮料等行业,消费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需求弹性小,导致上海的许多企业虽然拥有自主品牌,但利润仍十分微薄,且受技术、环境等非关税壁垒的制约日益加深,品牌发展空间有限。

2.“老字号”品牌亟待转型

“老字号”品牌是中国自主品牌的集中代表,它们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中国品牌发展的核心。但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整个老字号行业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据统计,目前中华老字号企业中仅有10%经营效率较好,70%可勉强维持现状,还有20%则处于长期亏损甚至濒临破产倒闭。上海老字号因在经营管理、产品创新、供应链打造等方面存在问题,很多企业陷入了发展瓶颈,亟须吐故纳新,再创历史辉煌。老字号企业亟须改变故步自封、踏步不前的心态,主动探索品牌、产品升级,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创造新业态、新服务,以适应新环境下的消费需求。资料显示,相较于2015年,2017年老字号企业入驻京东的品牌数增长达到229%。这是不错的信号,但老字号企业如何创新发展仍需要更深入、更宽广的路径探索。

3.企业产品创新不足,品牌培育滞后

产品是品牌的物质载体,品牌是产品的价值保障,品牌的持续发展与产品的创新升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上海一些国有企业对于产品创新的投入相对不足,不仅导致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能力薄弱,也削弱了自主品牌的产品基础,延缓了自主品牌的发展步伐。此外,根据品牌经济学理论,企业品牌的内涵主要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品牌的内涵体系。纵观当前上海本土企业品牌的发展情况,重知名度而忽视了其他两个方面的案例普遍存在,因此美誉度、市场忠诚度等方面已经成为阻碍上海品牌崛起的短板。

(二) 上海市品牌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

1.企业品牌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升

品牌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并需要企业精心呵护,对于市场各类侵犯品牌权益的事情进行法律维权。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知识产权维护制度比较滞后,使得国内许多企业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例如,近年来国内不少名牌在海外被其他企业抢注,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一些企业被迫放弃多年经营并赖以生存的品牌,失去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佳时机。而与国外专业化律师中介机构相比,国内知识产权维护的水平有比较有限,进一步制约了企业品牌的自我维护。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框架下,中国亟须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品牌强国”,上海作为科创实力强、开放程度高的城市之一,有条件、有能力率先以高质量产品、优秀品牌形象和高内涵品牌价值来立足国际市场,提供不断开发出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成果,规范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全面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影响力、话语权。

2.“中华老字号”等传统品牌优势亟待进一步提升

上海本土企业中有相当大比例都是国资国企,特别是一些“老字号”企业往往都经历了“家族企业—公私合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或私有化)”的变化历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经营模式与理念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这导致许多“老字号”企业品牌难以为继。而根据商务部的资料显示,体制转换难、网点流失严重、缺乏创新机制、人才流失严重这四大难题正威胁着一批“老字号”的生存。与一般品牌企业的共性是,老字号品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不断创新,不同的是在传承好特色工艺、产品花色、诚信质量、企业文化的同时,更要做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

从上海及其他省市“中华老字号”发展情况看,其他的制约因素还包括:

(1) 产权不够清晰。一些“老字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改造成为国有企业,并按照计划经济方式开展经营,但由此使得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在市场经济时代,随着股份制改造的不断推行,企业产权制度变得模糊,制约了企业的决策与发展。

(2) 治理结构和管理理念滞后。许多老品牌在保持传统品牌的同时,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管理理念也保持延续,尚未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在食品餐饮行业等传统产业中非常明显,导致许多老品牌“故步自封”。

3.品牌专业中介服务业亟待发展

中介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助推器和清障机,所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中介服务业有最为直观的体现。从品牌经济建设的业务流程看,可以细分为诸多具体环节,如品牌评估、价值分析、增信管理、商标注册、品牌策划、品牌法律、品牌人才、品牌培训等。这些细分领域虽然可以与目前已经在快速发展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估公司、人才中介机构等相对应,但这些机构的业务都是具备普遍性、常规性的业务特点,不一定能够符合品牌建设的专业需求。特别是在面向国际的知识产权维权等领域,更需要精通国际法律业务的专业机构、专业人才。

五、上海市品牌发展的趋势、展望与建议

(一) 趋势与展望

面向2020年,上海将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都需要相当数量的品牌企业作为支撑。近年来,上海品牌经济特征越来越明显,并将在“十三五”期间,着力推进品牌经济发展,在注重中华老字号品牌创新的同时,加大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品牌,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更高发展水平以及更高价值,不断提升城市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上海全面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战略的推进,上海区域品牌经济发展战略能级进一步提升,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如上海市按照“进一步推进亚太知识产权中心建设”战略目标,推动知识产权在“十三五”期间成为上海城市转型、品牌发展重要的支撑性力量。这清晰反映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上海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创中心建设的路径,这也是品牌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 建议

1.全面贯彻落实“打响四大品牌”战略,助力上海品牌之都建设

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需要把握高端产业的资源控制力,增加网络联通辐射力、高标准制定引领力,增强城市整体创新活力。为此,上海需紧紧抓住品牌经济、品牌企业的核心优势,全面贯彻落实“打响四大品牌”战略,构筑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战略优势,以占领竞争制高点,全面建设品牌之都。

在上海服务方面,要依托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开放“试验田”“破冰船”方面的先导作用,逐步推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完善,着力营造开放、透明、有序的服务业发展环境,通过引进境外服务品牌、培育本土品牌并重,推动“上海服务”成为优质服务、高端服务的代名词,持续提升上海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在上海制造方面,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上海智造”,系统开展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的深度研究,发挥品牌企业在创新产业集群方面的枢纽作用,努力推动形成全球制造高地。在上海购物方面,要把握好新的消费潮流,提升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重塑商业地标,形成与全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商业文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在上海文化方面,在紧密跟踪全球品牌发展动向的同时,加大对文创等现代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注重发挥品牌企业在开展文化交流、集聚文化人才、形成文化产品、素质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引领性作用,多力并举打造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2.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持续优化区域品牌经济环境,强化品牌战略协同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多年来区域产业链体系持续优化,这为搭建梯度化、差异化品牌战略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上海正在打造全球科创中心;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户上海、合肥;杭州正在积极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积极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城东智造大走廊“两廊”建设,可以说,创新是长三角城市群品牌中最不可或缺的因素。

虽然长三角地区在世界范围内离品牌强区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跨省市的品牌战略合作提供了新的支撑。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合作已跨越了初期的同质化竞争阶段,并逐步发展到制度合作阶段;长三角城市群具有良好的国际影响力,具有追求品质、品位的偏好;长三角城市群具有较强的城市品牌消费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打造营商服务新格局,完善长三角品牌合作机制;运用“互联网+”理念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品牌培训和人才认证市场,加强品牌培育的基础工作;加强基层品牌管理和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开展建档立库、信息咨询、上门服务、宣传培训;加强品牌保护工作,将有效加快推进长三角品牌唱响世界。从而推动长三角地区品牌建设,促进区域创新联动、融合发展,在更高水平上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3.跟着全球品牌经济动态,实现振兴老品牌与培育新品牌并举

上海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肩负着国家经济改革开放的重任,为此要紧密跟踪全球品牌经济动态,把握品牌经济前沿技术与管理先机。为此,要在加快品牌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着力开发、提升社会老字号品牌价值,形成新、老品牌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一方面需要老品牌推陈出新,实现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新兴品牌不断崛起,形成上海品牌经济新动能。

在振兴老品牌方面,目前上海老品牌主要集中于消费品、轻工业等传统领域。据统计,上海老字号品牌按其经营状况大体可分为三类,其中约20%的品牌能够在全国行业内保持优势地位,如老凤祥、上海家化、光明食品等;大约占比一半的品牌虽然在市场上仍占有一定份额,但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已日渐式微;约30%的品牌接近名存实亡,市场影响力已十分微弱。在振兴老品牌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推行“老字号品牌振兴工程”,梳理一批具有恢复条件的上海老品牌,采取一牌一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此外,体制机制落后是大部分在困境中挣扎的老字号的痛点。为解决老字号品牌活力不足、经营模式落后、销售渠道拓展乏力、价值缩水等问题,政府一定要积极将老字号品牌推向市场,促进其建立与市场环境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在培育新兴品牌方面,上海要注重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上海可以积极推行本土品牌创新工程,遴选一批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品牌意识的本土企业,通过政策支持、品牌培训等方式,助推企业形成品牌发展战略。其中对于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品牌,上海可将其纳入城市创新体系中予以扶持,并积极推动相关产业的品牌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为品牌企业成长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良好的园区环境。

4.积极推进品牌建设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品牌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成果的支持。“上海制造”想要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重要的节点位置,需要强化基础科研能力,力争在核心知识产权及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上海制造品牌的技术优势。尤其在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高端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上海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的过程中,要着力制度创新,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推进产学研协同攻关的创新模式,不断在产品中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协同推进,助推上海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R].2019.

[2] 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R],2019.

[3] 陈岚.论上海老字号品牌包装设计中海派文化的集体情感共鸣[J].上海包装,2017(2).

[4] 苑辉.老品牌复兴守住市场才能守住情怀[J].上海企业,2016(5).

[5] 谢京辉.品牌经济的理论重构及其演化形态研究——兼论中国发展品牌经济的思路[J].上海经济研究,2014(4).

[6] 徐铭.发展自主品牌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J].上海质量,2014(11).

【注释】

[1]闫彦明,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

[2]汪菁,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3]http://shszx.eastday.com/node2/node5368/node5376/node5390/u1ai100214.html.

[4]http://www.sgs.gov.cn/shaic/html/mtsd/2018-10-23-0000009a201810220001.html.

[5]轶斐.中国品牌,世界共享,首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J].上海质量,2018, No.345(05):13—15。

[6]元卉.品牌嘉年华:展示长三角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首届长三角(上海)品牌博览会4月28日在沪揭幕[J].上海企业,2018, No.426(05):12—17.

[7]http://www.shanghaibrand.org.cn/ResearchResults/Details?id=b2955308-3e69-e811-9415-bddbcf27a9a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