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档案馆发展:比较与对策研究

公共档案馆发展:比较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由于长期局限于向历史学等研究群体提供学术利用,欧美各国的公共档案馆并没有真正深入地走向普通民众,导致西方国家档案馆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社会辐射面较小的学术利用是档案馆联系社会的主要纽带。中国公共档案馆理念与实践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公共档案馆发展:比较与对策研究

历史视角看,档案工作虽然历史悠久,但专业化、现代化档案馆的大规模出现却是19世纪以来的事情。近现代世界各国公共档案馆的建设历程,实际上是档案馆突破传统权力因素的禁锢,转向关注公民权利的保障与实现,逐步产生了“从权力到权利”的公共服务基本价值取向的过程[93],也是档案馆不断强化“公共性”社会形象、寻求身份认同的过程。

早在19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档案馆在馆藏建设上就突破了“历史资源库”的局限,开始收集现行政府文件,有些国家档案馆甚至将私有文件纳入馆藏范围,由此欧美各国开始出现档案向非专业公众开放的迹象[94],尽管这一服务的范围不大、影响有限,但是其标志性意义在于凸显了档案馆的对外服务功能。不过,由于长期局限于向历史学等研究群体提供学术利用,欧美各国的公共档案馆并没有真正深入地走向普通民众,导致西方国家档案馆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社会辐射面较小的学术利用是档案馆联系社会的主要纽带。进入20世纪中后期,在国际档案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受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财政投入减少等重大事件影响,档案馆及档案工作者认识到,在经济危机时代,公众的广泛支持是档案馆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动力,正如谢伦伯格所指出的,“在档案工作者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服务活动无疑是最重要的,这意味着向政府和公众提供档案、档案复制品或关于档案的情报资料”[95],由此欧美各国档案界逐步树立了面向普通民众的服务理念与机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公共档案馆理念与实践的发展。美国国家档案馆前任馆长温斯坦曾经指出:“公共服务是我们的核心使命;为每一位公民、为所有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为总统、国会以及法院提供档案服务,是我们的工作重心。国家档案馆的馆藏属于组成这个国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美国人民是我们的客户,我们致力于为他们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96]交通便利的档案馆选址、人性化的馆舍建筑、贴近大众社会的馆藏、简便的利用手续、低廉的利用费用、原始的保管、知情权隐私权的保护等都是这种公共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推动着公共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97]。(www.xing528.com)

中国公共档案馆理念与实践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中国公共档案馆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从1958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提出“以利用为纲”方针到1980年中共中央作出“开放历史档案”决定,都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档案馆开放利用工作的开展,但另一个显见的事实则是,公共档案馆思想与建设热潮的出现,与2002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公共服务”列入四大政府职能这一重大事件有着紧密的关联[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