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战对国际金融格局的影响

大战对国际金融格局的影响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争的其他受益者是小型中立国的金融中心,主要是瑞士。战争期间瑞士由于对外国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而确实面临着困难,面对交战双方的金融需求事实上已经失去了自主性。为了向战争提供融资,英国出售了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证券。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带来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战争使许多国家的金融状况处于一个高度不稳定的状态。各交战国的巨额战争费用不仅通过征税和借款筹集,而且各国还大量印刷钞票,制造出了通货膨胀。

大战对国际金融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赢家毫无疑问是美国,它在几年的时间里就从债务国变为债权国:1913年美国净负债超过30亿美元,1919年净资产达到45亿美元左右。欧洲已经不再是世界最大的银行家,英国、法国和德国共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3多,约120亿美元。欧洲抛售国际证券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美国,美国的投资者在战争的前三年以相当大的折扣购回了几乎价值20亿美元的证券,美国证券的最大持有者英国到1919年总共卖出了其美国证券总持有的70%。1914年7月1日,外国投资者持有54亿美元的美国证券,到1919年12月31日已经减少到16亿美元。

战争的其他受益者是小型中立国金融中心,主要是瑞士。战争期间瑞士由于对外国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而确实面临着困难,面对交战双方的金融需求事实上已经失去了自主性。但是瑞士的银行能够运用其中立性所提供的比较优势,使苏黎世和日内瓦的外汇交易有比较大的发展,这些交易为整个20世纪瑞士金融中心的主业即招揽外国资本奠定了基础。同时,瑞士大型银行的资产在1914~1918年几乎翻了一番,由20亿法郎增加到38亿法郎,地位进一步加强。

荷兰在整个战争时期都是中立的,阿姆斯特丹处在一个对德国、法国和英国投资者比较方便的位置,这就使得大量寻求安全性的资金流入。美元证券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出售,然后再被拿到纽约出售,不少国家有了一个能获得外汇的通道,阿姆斯特丹成为交战国之间以及他们与美国之间的交易界面,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业务也有巨大增长。

由于世界经济秩序混乱而遭受损失最大的是伦敦城,正如英国的伦敦城历史研究专家基奈斯顿(David Kynaston)指出的:“战争是对伦敦城最糟糕的事情”,伦敦城的虚弱有利于纽约金融中心。为了向战争提供融资,英国出售了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证券。实行外汇管制后要获得英镑非常困难,也使伦敦城为纽约留出了国际贸易融资领域的空间。(www.xing528.com)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带来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19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运行顺畅的国际金本位制在大战爆发之初就停止发挥职能,法国和德国都在大战爆发时终止了货币可兑换性,英国是非正式终止,美国参战后坚持美元的可兑换性。1914~1918年由于美国贷款支持下的干预,主要货币间的汇率得以勉强维持:从1915年开始,英镑盯住美元,法国法郎盯住英镑。随着美国信贷支持的结束,这种稳定性在1919年3月终止,主要货币的汇率进入一个浮动阶段。

战争使许多国家的金融状况处于一个高度不稳定的状态。各交战国的巨额战争费用不仅通过征税和借款筹集,而且各国还大量印刷钞票,制造出了通货膨胀法兰西银行向法国政府的预支由1914年相当于总资产的6%提高到1918年的62%。由于这些钱用到了打仗上,没有任何实际商品产出,也就没有任何产生收入的资产来偿还战争债务。战争结束政府支出停止后,各国银行体系都非常脆弱,主要欧洲国家银行储备和资本金与银行负债的比率在1913~1920年严重恶化,英国由10%下降到7%,法国由20%下降到12%,德国由39%下降到4%,荷兰由53%下降到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