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蒂吉斯和罗马围城战:哥特王国史第22章

维蒂吉斯和罗马围城战:哥特王国史第22章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蒂吉斯同时还提议留下四千士兵守卫罗马城,其余士兵跟随自己前往拉韦纳。维蒂吉斯做的决定无疑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动身前往拉韦纳前,维蒂吉斯强迫罗马教皇西尔弗里斯及元老院议员们立下重誓永远效忠于自己。年轻貌美的玛瑟逊莎无疑会成为维蒂吉斯算计的对象。如此一来,维蒂吉斯名正言顺地获得了继承王位的血统资格。抵达拉韦纳后,维蒂吉斯召集东哥特贵族进行集会,旨在动员东哥特贵族们同意东哥特王国与法兰克人达成和平条约。

维蒂吉斯和罗马围城战:哥特王国史第22章

精彩看点

新任国王维蒂吉斯——维蒂吉斯的错误决策——玛瑟逊莎——贝利撒留占领罗马——维蒂吉斯最终采取行动——第一次正面对抗——万德里哈里——罗马围城战爆发

继承了狄奥达哈德王位的维蒂吉斯是个实诚人,本性善良。早在三十年前大战格皮特人时,维蒂吉斯就曾展示出过人的勇猛。然而,维蒂吉斯并没有统率全军的才能,尤其对手还是用兵如神的贝利撒留。可东哥特人还是坚信维蒂吉斯的智慧和勇气,相信他很快能够将东罗马帝国的军队赶出意大利。

虽然各种事实表明维蒂吉斯并不是一个聪慧且有远见的人,但他还是能很明智地意识到如果选择与贝利撒留硬碰硬开战无异于自残。要想打赢贝利撒留,必须要做好两手准备:首先要严肃东哥特军队的军纪,之前两任无能的国王从未狠抓过军纪问题;其次必须与法兰克人和解,如此一来才能将纠缠于北方战线的东哥特士兵腾出来对抗东罗马帝国。维蒂吉斯召集在罗马的东哥特人举行集会,以“各位士兵同胞”称呼民众,并解释了自己之所以没有选择立即开战的原因。民众听后非常失望,不过还是选择尊重维蒂吉斯的决定。维蒂吉斯同时还提议留下四千士兵守卫罗马城,其余士兵跟随自己前往拉韦纳。对此民众也没有提出异议。

维蒂吉斯做的决定无疑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如果东哥特人能全力戍守罗马城,则贝利撒留绝不敢凭借手中为数不多的士兵攻打罗马城,那么贝利撒留想要破城无疑就需要等待援军,如此一来自然也会被维蒂吉斯寻得一直渴望的战机。然而,维蒂吉斯极其愚蠢地选择了逃往拉韦纳,不光没能推迟战争的发生,反而是加速了开战的步伐,相当于将所有的作战有利条件都拱手让给了敌人。虽然维蒂吉斯知道不能过于指望罗马人的忠心,可他也万万没想到只留下四千将士守卫罗马城,无疑等于自寻死路。维蒂吉斯没有意识到,一旦罗马城失守,对东哥特王国而言将会是釜底抽薪般的滔天灾难:意大利的所有民众将会毫无顾忌地支持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同时哥特人定会因为觉得胜利无望而士气全无。

维蒂吉斯

维蒂吉斯终究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动身前往拉韦纳前,维蒂吉斯强迫罗马教皇西尔弗里斯及元老院议员们立下重誓永远效忠于自己。为了确保教皇西尔弗里斯及议员们恪守誓言,维蒂吉斯带走了一些元老院议员作为人质。一位久经考验、勇气过人且技艺非凡的军官卢达哈里负责统率留守罗马城的四千士兵。随后维蒂吉斯带着东哥特大军动身前往拉韦纳。

教皇西尔弗里斯

虽然维蒂吉斯当选国王是通过民众的一致选举,但维蒂吉斯内心十分介怀于自己没有阿马林斯家族的血统,因此他时刻担心阿马林斯家族在世的两位有王位继承权的人可能发动政变。其中一位是狄奥达哈德之子狄奥达吉塞。因为父亲狄奥达哈德在世时已然臭名远扬,狄奥达吉塞显然不再对王位具有威胁性。不过维蒂吉斯觉得仍然有必要将狄奥达吉塞关进大牢,这样才能高枕无忧。还有一位在世的阿马林斯家族后人便是阿玛拉逊莎的女儿玛瑟逊莎。年轻貌美的玛瑟逊莎无疑会成为维蒂吉斯算计的对象。为了坐稳王位,维蒂吉斯前脚刚刚抵达拉韦纳,后脚便休掉了自己的发妻并迎娶了玛瑟逊莎。如此一来,维蒂吉斯名正言顺地获得了继承王位的血统资格。维蒂吉斯在致辞东哥特民众时呼吁民众恪守对阿马林斯家族的忠心,甚至他在位时期发行的货币中有的还印刻着由玛瑟逊莎姓名首字母组成的组合图案。不过当时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玛瑟逊莎完全是被迫与维蒂吉斯结婚。她从未掩藏过对维蒂吉斯的厌恶,有很多线索显示玛瑟逊莎婚后与维蒂吉斯的多个仇家结成了联盟。

抵达拉韦纳后,维蒂吉斯召集东哥特贵族进行集会,旨在动员东哥特贵族们同意东哥特王国与法兰克人达成和平条约。和平的前提是东哥特人放弃在高卢所拥有的一切,同时支付法兰克人两千磅黄金。维蒂吉斯声称此条约的确“令人痛心却万不得已”,而且口口声声说再没有更好的选择。一番商榷后,东哥特贵族们同意了维蒂吉斯的建议。法兰克人接受了和平条约,并承诺会在战争中援助东哥特王国。但法兰克人又称并不想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有正面冲突,所以他们并不会派兵上战场,只是会授意下属的诸侯国阿勒曼尼亚公国及勃艮第王国[1]派出军队支援东哥特王国。

正当维蒂吉斯在拉韦纳一边忙着操练士兵,一边忙着与法兰克人谈判时,惊天的消息忽然传来:贝利撒留已占领罗马。此前罗马教皇西尔弗里斯及元老院议员们早就听说那不勒斯城抵抗东罗马军队的悲惨下场,因此,他们为了防止相似的惨剧发生在罗马,决定早早投降,全然不顾早先面对东哥特人立下的誓言。教皇西尔弗里斯和元老院议员们派出了代表团,告知贝利撒留直接快马加鞭行军,罗马城的大门已随时准备迎接贝利撒留的大军。贝利撒留自然一口答应,只留下三百士兵继续戍守那不勒斯城,随后带领着剩余的将士们直奔罗马城而去。

罗马城墙下的贝利撒留

罗马城内的元老院议员们听闻贝利撒留即将进城,便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向罗马城的东哥特守军首领卢达哈里和盘托出。卢达哈里立刻集结手下士兵,并动员说虽然遭到罗马人恬不知耻的背叛,但仍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罗马城。然而,东哥特士兵们拒绝从命,并异口同声地称应立即放弃罗马,前往拉韦纳与大部队会合。

536年12月9日,贝利撒留率军从南面经阿西尼亚门进入罗马城;与此同时,原本留守罗马城的四千名东哥特士兵从北面经弗拉米尼安门逃出罗马城。誓死不愿弃城而逃的卢达哈里最后被捕入狱。贝利撒留将卢达哈里与罗马城的城门钥匙一道作为胜利的标志呈送给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

贝利撒留入住宾西亚丘陵上的宫殿后,立即着手修复罗马城各级城防要塞,同时从西西里岛调集了大量的谷物。罗马民众看到贝利撒留的一系列行动,逐渐心生沮丧。一切迹象表明贝利撒留已经在为未来可能的围城做准备。罗马民众觉得背叛维蒂吉斯似乎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民众仍然面临着有朝一日被围困于城中的可怕命运。而且谁都无法预料罗马城未来究竟会鹿死谁手,万一罗马城又落入了化悲愤为力量的哥特人之手呢?这时罗马民众早已将当初喜迎贝利撒留入罗马城时的欢欣雀跃全部转化成了满腔的不满与失望。

然而,东哥特人不会立即就围攻罗马城。维蒂吉斯仍不动声色地安居拉韦纳;而贝利撒留险中求胜,从本来就数量不多的将士中派出了一支小分队攻占了托斯卡纳行省。贝利撒留手下那个叫贝萨的哥特军官占据了位于纳尔尼的岩石要塞;另一个叫康斯坦丁的军官更是一路拿下了斯波莱托及佩鲁贾,惊得当地居民无人胆敢反抗。听说东罗马军队已占领了位于罗马与拉韦纳之间的佩鲁贾,维蒂吉斯派出了一支由亨尼拉与皮扎两位将领率领的军队前去收复佩鲁贾。就士兵数量而言,东哥特的要远远多于康斯坦丁的。然而,双方难分胜负。最后,落荒而逃的东哥特人被东罗马军队乘胜追击、穷追猛打,只留下个别活口被放回去讲述惨败的经历。俘虏了亨尼拉与皮扎后,康斯坦丁立即将他们押送至贝利撒留面前。

佩鲁贾惨败后,维蒂吉斯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维蒂吉斯其实还没有按计划做好万全的准备,因为从高卢调回来的士兵还未抵达拉韦纳。即便如此,维蒂吉斯当时也已手握十五万大军,并且“几乎每个士兵都配备钢质的护胸甲”。维蒂吉斯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弗拉米尼安路前去包围由贝利撒留带领的少量守卫部队把守的罗马城。(www.xing528.com)

维蒂吉斯一路上并没有试图收复沿线失守的城镇,而是马不停蹄地赶路,直奔罗马城而去。东哥特大军一路上时不时会遇到从罗马城里被赶出来的民众。民众说罗马城规定“不养吃闲饭的”,因此,不得已只得北上返回北方的家园。听民众讨论东罗马军队已然令罗马城不堪重负,维蒂吉斯心中不禁为自己当初所做的愚蠢决定懊悔不已,不知当初自己怎么就鬼使神差地放弃了罗马城!不过维蒂吉斯相信,只要能将贝利撒留围困在罗马城内,那么胜利便指日可待。维蒂吉斯生怕等自己赶到罗马城的时候,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贝利撒留还在罗马城内吗?”维蒂吉斯在路上看到一个一两天前才从罗马城出来的牧师后急不可耐地询问。“千万别担心,”牧师大笑着回答道,“贝利撒留是不太可能会逃走的。”牧师当时真实的想法可能是:维蒂吉斯更应该担心贝利撒留会长久占据罗马,而不是天真地担心贝利撒留会逃走。

米尔维亚大桥

东哥特军队一路挺进,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径直来到米尔维亚大桥。米尔维亚大桥横跨台伯河,罗马城在距离米尔维亚大桥以北两英里处。东哥特大军万万没想到会在米尔维亚大桥遭遇拦截——贝利撒留早已在米尔维亚大桥入口处修建了一座城楼,同时派精兵把守。如此一来,无论谁想要占领米尔维亚大桥必然都要经过一番鏖战。贝利撒留的初衷并非是阻止东哥特大军渡河,而是想在君士坦丁堡派出的援军到来之前尽可能拖延时间。无论东哥特大军最终选择攻打城楼、乘船渡河,抑或是另辟蹊径放弃米尔维亚大桥转而寻觅另一座可渡河的大桥,无疑都能让贝利撒留争取几天的时间。为了让东哥特人的渡河难上加难,贝利撒留决定安营在台伯河沿岸最靠近罗马城的地方。

一看到米尔维亚大桥有重兵把守,维蒂吉斯瞬间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东哥特军队中的大部分军官都认为攻打城楼是最好的选择,但最终还是决定在第二天黎明前均不采取任何行动。

不料当天夜里,看到黑压压的东哥特大军后,驻守城楼的东罗马士兵惊恐不已,随后溜之大吉。当然,逃兵不敢朝罗马方向逃亡,而是一股脑奔向了坎帕尼亚。守城楼的士兵中有二十二个东哥特士兵当场倒戈,其余士兵均纷纷逃往各自的家乡,并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讲述了亲眼所见的一切。因此,第二天一大早,东哥特大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捣毁了城楼,如履平地般顺利渡过了米尔维亚大桥。

就在东哥特大军成功渡河的同时,贝利撒留仍然以为东哥特军队还滞留在河对岸,自己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便率领一千名骑兵外出寻觅合适的营地。突然一阵震耳欲聋的喊叫声传来,贝利撒留的侍卫们发现前方出现了刚刚通过米尔维亚大桥的东哥特骑兵先遣部队。贝利撒留虽勇猛有余却沉着不足,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安危多么事关全局,一马当先冲到阵前,如一个普通士兵一般奋不顾身地杀敌。贝利撒留当时骑的是自己最爱的战马——一匹深棕色且额头上有一颗白星的骏马。先前从米尔维亚大桥城楼中逃跑的东哥特士兵认出了贝利撒留,“盯住额头有白星的马”,这一消息迅速在东哥特军中蔓延。东哥特士兵虽然并不知道其中深意,但都按照消息指令行动,纷纷举着长矛刀剑杀向东罗马军队的统帅贝利撒留。贝利撒留的近身护卫们围成了一个圈,将贝利撒留保护在圈内,并在贝利撒留四周围起了盾牌墙。昏天暗地般的恶战过后,东哥特先遣部队返回营地,阵亡一千将士。

贝利撒留遭到东哥特军队围攻

然而,新过河的东哥特骑兵很快发起冲锋,已然遭受重创的东罗马军队不敢恋战,逃离了战场。正当东罗马军队在一个山头上意欲停留片刻喘口气时,东哥特军队又追了上来。双方又一次陷入激战。贝利撒留的继子手下有一个叫瓦朗蒂讷的人。瓦朗蒂讷作战的架势好比一头狮子。仅凭瓦朗蒂讷一人之力,一度削弱了东哥特大军的士气。然而,面对东哥特大军潮水般的攻势,一切抵抗都无济于事。东哥特大军一鼓作气将东罗马军队直逼至罗马城墙附近。其中一些逃得比较快的东罗马士兵连滚带爬地逃进了罗马城内,并称贝利撒留已然阵亡,且东哥特大军正在大举杀向罗马城的路上。罗马民众紧急关闭了城门,因此,当贝利撒留率众抵达罗马城外时发现竟然被关在了城外。贝利撒留自然是奋力疾呼、大声咒骂,但城楼上的守城士兵并没有听出贝利撒留的声音,而且因为当时光线昏暗,再加上贝利撒留的脸上布满了血迹和灰尘,与普通的士兵毫无两样。贝利撒留眼看着东哥特军队即将越过护城河将滞留在城外的自己和手下的士兵们斩杀得片甲不留,说时迟那时快,他突然想到一个极其大胆的计策,得以令自己和当时所有随行的手下都幸免于难。在夜色掩护下,贝利撒留命令手下为数不多的士兵组成作战队形,并向东哥特军队发起了一次突然袭击。东哥特人误以为是罗马城内的东罗马驻军发起了突围,瞬间惊慌失措,如鸟兽般散去。城楼上的哨兵通报称东哥特军队确已逃走,贝利撒留得以带领着人数不多但骁勇过人的小部队回到罗马城内。贝利撒留当时进城的城门被叫作贝利撒留门,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闻名天下。

有一位历史学家在记录了贝利撒留此战四两拨千斤的战绩的同时,还记录了当天东哥特军队中一位能与贝利撒留相媲美的勇士。此人叫万德里哈里,姓氏确切来说是威斯顿,也称比斯恩。在与东罗马军队的交战中,万德里哈里全身上下共中了十三处剑伤,与他并肩作战的哥特士兵们认为他已经死了,便将他留在了战场上。然而,当战后第三天东哥特士兵回到战场上准备埋葬死去的战友时,发现万德里哈里虽然已经不能开口说话,却还有呼吸。众人迅速给万德里哈里灌水。进水后的万德里哈里清醒了几分,众人将万德里哈里抬入大营。万德里哈里活了很长时间,而且凭借在战争中展示出过人的勇敢与坚毅,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东哥特民众的崇拜,一生享尽荣誉。

漫长的一天终于快要过去。虽然焦头烂额的这一天早已令贝利撒留疲惫不堪,但贝利撒留知道还有很多事情亟待自己去做,事态还不允许自己拥有片刻的休息时间。贝利撒留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罗马城墙的守卫问题。罗马城墙长十三英里,呈环状。贝利撒留手下的士兵本来就不多,显然无法再腾出人手去守卫城墙。贝利撒留命令手下的军官去罗马城内各个区域召集所有身强力壮的男子,然后将所有合适的人选分入不同的小组。这些小组中的一些人立即上岗,到达罗马城墙上的指定位置执勤;其余人员等待换岗,所有哨位都要做到日夜有人执勤。每逢无月之夜,城墙上规整的缺口处必须有大型烽火不间断燃烧。东哥特人密切注视着罗马城墙上的一举一动。当他们趁着烽火发出的光亮突然发现城墙上有身着便装的民众掺杂在东罗马士兵中的时候,立即派出一位叫瓦基斯的首领前去训斥背叛了东哥特人的罗马民众。“你们究竟是中了什么邪啊,罗马人!”瓦基斯喊道,“你们竟然背叛了不畏生死保护你们的哥特人,投入一小撮奸诈阴险的希腊人[2]的怀抱。希腊人根本无力保护你们。希腊人带给意大利的除了戏子和盗贼还有什么?”民众鸦雀无声,瓦基斯返回大营。

与此同时,贝利撒留正忙着指派手下几员大将分别前去守卫罗马城的各个城门。不料任命还未结束,贝利撒留便收到了负责守卫普兰斯廷门的哥特人军官贝萨传来的消息,称东哥特军队已经攻陷了以爱尔兰传说中的守护者圣潘克拉斯命名的罗马城门,同时还占据了罗马城内台伯河以西的区域。听闻消息后,众人言辞恳切地劝说贝利撒留立刻从其他罗马城门逃走。然而,贝利撒留认为贝萨的消息不过是无稽之谈,随即派出骑兵渡过台伯河去一探究竟。探马回禀称一切看似风平浪静。贝利撒留向负责守卫罗马各个城门的所有军官下达了死命令,称无论罗马城内出现什么动静,所有人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每个人只需恪守自己的职责,”贝利撒留说道,“其他所有事都交给我。”

一大早贝利撒留就开始一刻不停地指挥部署,甚至连一口饭都没有吃。一天中屡次经历大起大落,贝利撒留似乎已经忘记了饥饿和疲惫。一直到后半夜,贝利撒留才在妻子与友人的劝说下从忙碌的工作中抽出片刻休息时间,草草吃了几口饭。

第二天的黎明预示着罗马城即将迎来有史以来历时最长的围攻。围攻从537年3月月初开始,一直持续了一年零九天。贝利撒留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围城战伊始便笃定了信念,从未有过片刻的迟疑与恐惧。贝利撒留早已预测到战局的走向:东哥特军队虽然人数庞大,但指挥官领导无方;同时东哥特大军并不熟悉围城战术,最终他们自然会因为饥荒引起士兵的大规模出逃而数量骤减,不战自败于罗马城墙外。而且贝利撒留还坚信,要不了多久东哥特王国就会彻底覆灭,意大利终将会处于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罗马民众想不通为何在面对看似如此凶多吉少的局面时贝利撒留依然能够保持自信,纷纷嘲笑贝利撒留像个疯子,是一个疯癫而自负的希腊人。其实就连贝利撒留手下的士兵们也都有所怀疑,不过这时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动摇士兵们对于久经沙场的指挥官贝利撒留的信任。

【注释】

[1]此时的勃艮第王国已不再是勃艮第人建立的国家,而是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一世的儿子们的封国。——译者注

[2]作为地中海文明的发源地,希腊文化也深刻影响了东罗马帝国,甚至可以认为东罗马帝国是个“希腊化”国家。因此西方中世纪也常用“希腊人”指代东罗马帝国人(拜占庭人)。——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