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哥特王国史:第28章东哥特王国覆灭

哥特王国史:第28章东哥特王国覆灭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哥特人再次成为意大利的主人。如果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当时能同意托提拉的提议,或许东哥特王国的封建君主制就能确立,并且整个欧洲南部的历史进程都会改变。东哥特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人心惶惶。如此一来,吉曼努斯此次率领的远征军就成了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登基以来历次派往意大利的军队中最强大骇人的一支,直接威胁东哥特王国的生死存亡。

哥特王国史:第28章东哥特王国覆灭

精彩看点

哥特人再次夺取罗马——吉曼努斯远征——吉曼努斯病逝——纳尔塞斯受命攻打意大利——纳尔塞斯进军意大利始末——纳尔塞斯扎营塔吉那附近——一场大战——托提拉驾崩——托提拉的高风亮节——德亚当选国王——拉克塔里山战役,德亚驾崩——法兰克人与阿拉曼人趁火打劫——东哥特王国覆灭——拉韦纳易主

贝利撒留前脚刚走,后脚罗马城便失守了。跟上次罗马城失守一样,这次也是因为罗马城城内出了叛徒将罗马城拱手让给东哥特人。罗马城的东罗马帝国守军中有一些伊扫罗士兵因为自己的军饷长期拖欠而心生不满。根据普罗科匹厄斯的记载,事实上士兵们已经很多年都没有收到过东罗马帝国发放的一分钱军饷!东罗马帝国则允许士兵们尽情肆意抢掠意大利当地民众来弥补军饷的缺失。伊扫罗士兵听说上次罗马围城战中有四个战友叛变打开了阿西尼亚门从而获得了托提拉慷慨的奖赏,因此决心效仿前人。托提拉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伊扫罗士兵的提议。当双方说好的行动时刻到来之时,一阵巨大的号角声响起,罗马城守军立刻赶往河旁边的城墙位置,以为一场大战即将在此处爆发。与此同时,背叛的伊扫罗士兵打开了罗马城西北面的圣保罗门。托提拉率领着东哥特军队先头部队进入了罗马城。东罗马帝国的士兵从罗马城的其他各个城门落荒而逃,但托提拉早已布置了重兵拦截这些逃兵,最后只有极少数东罗马帝国士兵逃得一命。

不过,东罗马帝国军队中有一位异常勇敢的军官——来自西利西亚的保罗。保罗率领着手下四百名士兵藏于哈德良陵避难,并试图利用皇陵作为要塞迎接一切攻击。但东哥特人非常聪明,没有贸然发动攻击,而是悄悄地包围了保罗藏身的皇陵并按兵不动,坐等保罗一行耐不住饥饿的折磨束手就擒。最后,四百名勇敢的士兵意识到坐以待毙只有死路一条,决心发动突击与对手拼个你死我活。或许是冥冥中感觉到此行凶多吉少,四百名士兵出征前彼此拥抱并且“带着死神的气息亲吻彼此”。随后,这四百名士兵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即便是死路一条,也要死得其所”,从皇陵的大门一拥而出。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四百名士兵刚冲到东哥特人的阵前就看见前方树立着休战的旗帜,同时四百名士兵做梦也想不到东哥特国王托提拉竟然提出只要他们放下武器并承诺永远不再与东哥特人作战便可毫发无伤地返回君士坦丁堡。托提拉还提议如果四百名士兵愿意的话,可以加入东哥特人的军队,并且与其他东哥特士兵享受同样的待遇。虽然四百名士兵都是铁骨铮铮的硬汉,但毕竟谁也无法抵挡生的诱惑。忽然死里逃生,所有人都禁不住欢呼狂喜。起初,四百名士兵要求返回君士坦丁堡,但一想到回去之后将会遭受种种冷遇,以及已经卸下武器的自己在路上将会遇到的重重危险,转念一想,比起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托提拉其实更值得效力。因此,四百名士兵最后同意加入东哥特军队。当时还有另外四百名东罗马帝国的士兵没有逃出罗马城,而是在城中的教堂里避难,后来也加入了托提拉的军队。

在上述事件发生前几个月的时候,托提拉曾派出一支使者团面见法兰克国王提奥德贝尔特一世,请求联姻。不料使者团不光带回对方回绝的消息,同时还有一句非常侮辱人的话。“回去告诉你们国王,”法兰克国王提奥德贝尔特一世说道,“我们并不认同一个占据了罗马城却守不住罗马城还让罗马城落入对手之手的人号称意大利的国王。”这句讥讽令托提拉有如芒刺在背。托提拉决心向全世界证明自己是罗马城名副其实的主人。托提拉差人精心修复了罗马城之前惨遭摧毁的所有建筑物及城墙,同时还召唤当时尚被囚禁于坎帕尼亚的罗马元老院议员们返回罗马城。罗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面貌。罗马城内最后一次出现有国王在场的古老庆典活动,当时国王高坐在“西部恺撒”的御座之上。

东哥特人再次成为意大利的主人。仍然滞留在罗马城城内的东罗马帝国的残兵败将们已经没了任何兴风作浪的能力。托提拉派使者觐见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提出希望受封为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封臣,条件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需认可托提拉为意大利的统治者。如果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当时能同意托提拉的提议,或许东哥特王国的封建君主制就能确立,并且整个欧洲南部的历史进程都会改变。然而,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最终甚至都没面见托提拉派出的使者,使者们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便无功而返。

托提拉接下来的举动便是出兵执行自己酝酿已久的计划:惩罚失信的西西里岛人。托提拉带兵在西西里岛上那些富饶的城市肆意抢掠扫荡达两年之久,还征服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并顺利攻占了希腊境内原本属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许多领土。

教皇维吉里

正当东哥特人节节胜利的时候,忽然传来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令所有东哥特人都坐立不安。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因为经不住教皇维吉里的一再恳求,又派出了一支军队,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侄子吉曼努斯率领,远征意大利。东哥特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人心惶惶。东哥特人人心惶惶的原因之一便是东罗马远征军的新任指挥官吉曼努斯正是东哥特公主玛瑟逊莎的丈夫,而且据说玛瑟逊莎会陪同吉曼努斯一起来到意大利。一想到要与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后人作战,东哥特人内心总感觉不是滋味,而且东哥特人更担心托提拉手下的很多士兵也许会因为介怀玛瑟逊莎而失去应有的作战水准。除此之外,过去的很多战事也证明吉曼努斯的确是一位颇有能力的将才。虽然吉曼努斯的军事能力远不如贝利撒留,但吉曼努斯的受拥护程度远超伟大的贝利撒留。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划拨了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支持吉曼努斯的远征军,同时吉曼努斯本人也贡献了大笔个人财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高额的军饷吸引了包括格皮特人、赫鲁利人、伦巴第人在内的大批蛮族人应召加入吉曼努斯的队伍。如此一来,吉曼努斯此次率领的远征军就成了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登基以来历次派往意大利的军队中最强大骇人的一支,直接威胁东哥特王国的生死存亡。

命中注定的是吉曼努斯并不能征服托提拉,因为吉曼努斯还没来得及渡过亚得里亚海便不幸病逝。整个东罗马帝国都为吉曼努斯的死感到惋惜。吉曼努斯纯良高尚,很多人都希望吉曼努斯能够继承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皇位。一旦吉曼努斯登基,从前饱受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剥削的百姓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过上像样一点儿的日子了。

吉曼努斯去世不久之后,玛瑟逊莎便诞下一子,孩子取了跟父亲一样的名字,也叫吉曼努斯。据说,当时东哥特民众中有一部分人渴望小吉曼努斯有朝一日能受封为“西部恺撒”,或者叫“哥特人与意大利人之王”,受到君士坦丁堡朝廷的认可与护佑。然而,小吉曼努斯似乎对王权功名并没有什么野心。小吉曼努斯先是安静地度过了五十年养尊处优的日子,之后因为卷入了一场阴谋,于604年与自己唯一的孩子——一个女儿一同惨遭处死。如此一来,狄奥多里克大帝的血脉全部断绝。

吉曼努斯突然病逝后,摆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究竟应该派谁代替吉曼努斯担任远征军的总指挥。任命的新人选必须是一个有绝对权威,能令其他所有军官毫无争议心服口服的人。突然将一个军官提拔至拥有最高军事指挥权也许会再一次激起其他军官的嫉妒与逆反,当年贝利撒留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最终任命了当时君士坦丁堡朝廷官衔最高的宫廷大臣纳尔塞斯为远征军总指挥。前文中讲到过纳尔塞斯。十二年前,正是因为纳尔塞斯在贝利撒留的意大利战争中横加干涉最终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惨败。此时的纳尔塞斯已是七十五岁高龄,身体虚弱,但事实证明纳尔塞斯的头脑依然非常敏捷。正是已逾古稀之年的纳尔塞斯完成了当年正值壮年的贝利撒留都没能完成的使命——摧毁东哥特王国,建立隶属于东罗马帝国的意大利王国。

当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提出有意任命纳尔塞斯为意大利远征军总指挥时,纳尔塞斯称除非答应自己一个条件,否则自己不会接受任命。纳尔塞斯提出的条件是必须得到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毫无限制的资金供应。只要有足够的钱,纳尔塞斯便可以组建一支数量上有压倒性优势的浩荡大军。纳尔塞斯认为即便是吉曼努斯当时组建的大军数量似乎还是不够大,而且他还希望自己到达意大利之后能够通过全额发放之前东罗马帝国拖欠的军饷来安抚即将暴动的士兵,同时收归叛变的士兵。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知道年迈的纳尔塞斯对东罗马帝国忠心耿耿且智慧非凡,而且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也总结出了过往的惨痛教训——过度吝啬军费的确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因此同意了纳尔塞斯的要求。没过多久,纳尔塞斯便率领军队来到了亚得里亚海岸边。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从未见识过规模如此庞大的一支大军。队伍中的士兵除了来自东罗马帝国的每一个地区,还有很多来自东罗马帝国疆土之外的各个蛮族,其中甚至还有来自遥远的波斯王国。波斯国王的一个孙子率领的一大群逃兵也加入了纳尔塞斯的大军。

纳尔塞斯最初的计划是从北面攻入意大利,之后沿着意大利半岛一路向南长驱直入,但这个计划在征途中遭遇了始料未及的困难。因为早在纳尔塞斯出征前,托提拉就已经部署了一支大军前往维罗那。这支军队的指挥官是一个叫德亚的将军。德亚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手段组织纳尔塞斯试图入侵意大利的企图。德亚一边破坏道路,一边开挖沟渠、路堤。与此同时,法兰克人的大军占据了威尼提亚,并拒绝东罗马帝国军队借道通过,声称因为东罗马帝国的军队里有法兰克人的宿敌伦巴第人。当时的情形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果纳尔塞斯顽固坚守最初的计划,那就意味着纳尔塞斯不光要与东哥特人作战,还要与法兰克人强大的军队为敌。

货币上的德亚

但纳尔塞斯还能有什么其他选择吗?纳尔塞斯手里并没有足够多的船通过海路运送士兵,想要沿着河岸一路行军似乎也不可行,因为横亘在面前的共有十二条宽宽的河流。纳尔塞斯召开战时会议,在会上维塔利安的孙子约翰将军提出了一条妙计解决了纳尔塞斯的困境。约翰的计谋是,全军沿着海岸徒步行军,同时船队跟着军队一道并排航行,一旦遇到河流,船队就可以排列起来充当桥梁的角色,士兵们便可安然渡河。

纳尔塞斯采纳了约翰的妙计。纳尔塞斯率领全军毫不费力便抵达拉韦纳,并于拉韦纳休整了九日。东罗马帝国大军休整期间,纳尔塞斯收到了一封来自阿里米努姆的东哥特驻军指挥官乌德里拉(或称奥德提拉)的信,信中嘲讽东罗马帝国军队是否准备躲在石头城墙后面永远当缩头乌龟,并且嘲笑东罗马帝国军队不敢站出来像男人一样战斗。看着这封言辞愚笨的信,纳尔塞斯不由得哈哈大笑,待东罗马帝国士兵们都休整好之后,纳尔塞斯便开拔前往阿里米努姆。双方在马雷基亚河的一座桥上爆发了一场小规模战斗,之前口不择言的乌德里拉不幸丧命。东罗马士兵将乌德里拉的头颅砍下带回大营。纳尔塞斯并没有继续攻打阿里米努姆,而是顺着弗拉米尼安路率军疾行至小镇塔吉那(或称塔迪诺)附近。恰逢托提拉刚与德亚率领的军队会师,正于塔吉那安营扎寨。

纳尔塞斯派了一些军官前去敦促东哥特国王托提拉投降,不要冒险与纳尔塞斯的大军开战。托提拉压根就不理会任何关于投降的说法,东罗马来使便要求托提拉给出一个确定的开战日期。“下个星期的今天。”托提拉答复道。不过如此小儿科的伎俩可骗不了纳尔塞斯。东罗马来使返营后,第二天,东哥特人全副武装攻打东罗马大营。然而,纳尔塞斯早已做好战斗准备,打了一场守株待兔的战斗,使托提拉遭受重创被迫撤退。

双方都铆足了劲儿为下次大战做准备。两军阵前的指挥官们都在发表演讲,试图鼓舞士气,为意大利的命运而战。东哥特士兵眼看东罗马帝国数量大得惊人的军队及精良的设备,全军士气极其低迷,托提拉必须要展示极尽雄辩的口才才能避免东哥特士兵们陷入绝望。

“士兵们,”托提拉说道,“即将到来的战役是我们的最后一搏。倘若我们能获胜,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力量便会土崩瓦解,哥特人的自由便有了保障。像个男人一样,不然等到明天一切都为时已晚。不用顾及你们的战马和武器,因为今天无论成王成寇,以后都再也用不着马和武器了。切记,唯有胜利才能保障你们的安全,逃跑就是自寻死路。不要被对手军队的数量吓破了胆。我们哥特人是为我们的自由而战,为我们的国家而战,为我们生命中珍视的一切而战!对手不过是靠花钱买来的匈人、赫鲁利人充充门面,他们只不过是些来自不同民族、讲着不同语言的形形色色的凑数者而已。古时原本彼此仇深似海,根本没有任何共同的利益而言,今日聚在一起无非都只是为了钱。”(www.xing528.com)

双方军队都以战斗队列拉开了阵势。纳尔塞斯按兵不动,希望托提拉能率先开战。托提拉觉得有必要再等一等,因为他原本指望依靠的一支两千人的军队还没有如约到达指定地点。为了拖延时间,托提拉派信使前去与纳尔塞斯周旋,假装有意和解;但纳尔塞斯拒绝专门召开会议商议此事,因为纳尔塞斯知道所谓和解的请求不过是托提拉想出来的缓兵之计而已。与此同时,为了安抚士兵们的不安情绪,托提拉亲自策马到东哥特军阵前,身着金色盔甲和紫色长袍,展示着自己的马术技巧。托提拉一边绕圈骑马飞驰,一边将自己的矛扔向空中后又在飞驰过程中妥妥接住。托提拉还进行了其他一些类似的马术表演。“就好像托提拉曾经受过马戏团的训练一般。”普罗科匹厄斯描述道。接近正午时分,托提拉苦等的两千名士兵终于抵达,托提拉继而返回帐中更换服饰,同时其余东哥特士兵开始享用午餐。午餐时间一结束,托提拉便率领士兵突然袭击了东罗马帝国军队。因为托提拉料想午餐时间自己稍事休息,之后突然出手必然能令对手始料未及。但纳尔塞斯毕竟是只老狐狸,早已看穿托提拉的心思。东罗马帝国所有士兵依然是严阵以待,就连午餐的食物都是由专人送到队列中给士兵们吃。

显然,托提拉的计划是欠妥的。不过无论是什么样的将才,面对士兵数量和武器精良程度都远远胜过自己的敌人,纵然是再有万般能耐恐怕也无济于事。不仅如此,纳尔塞斯还使尽了浑身解数激发士兵的斗志与血性。开战之前,纳尔塞斯骑马穿梭于各营地之间,同行者的长矛项圈上、手镯上及马匹装饰物上都镶嵌着黄金,而黄金正是对当日表现突出者的嘉奖。即便纳尔塞斯手下的蛮族士兵听不懂纳尔塞斯的训话,但一定能读懂黄金释放的信号,因此与东罗马帝国士兵一道争先恐后地杀敌,渴望获得纳尔塞斯承诺的嘉奖。东哥特人自然是竭尽所能背水一战。但自打战争打响那一刻,局面就对东哥特人非常不利。入夜后,东罗马帝国军队已将东哥特军队驱逐出战场。六千名东哥特士兵阵亡,成千上万的东哥特士兵先是被俘,后来全部惨遭冷血屠杀。

战斗结束后,东哥特国王托提拉在两三名忠臣的护送下仓皇逃命,格皮特人首领阿斯巴德提着长矛一路追击托提拉,但因为天色黑暗,阿斯巴德并不知道自己追赶的究竟是何人。一个东哥特人愤怒地大喊道:“狗东西!你当真要杀害自己的主人吗?”阿斯巴德这才知道原来自己追击的竟然是托提拉,便用尽全力刺向托提拉,不料随后自己却因受伤而倒地。东哥特人一路护送着托提拉行至距战场七英里外的卡普拉村,随后托提拉便在此不幸去世。同行者将托提拉秘密埋葬于卡普拉村附近。然而,托提拉陵注定不得安宁。战斗结束后没过多久,一个东哥特妇女将托提拉的葬身之处透漏给了东罗马帝国一些军官。得知消息的东罗马帝国军官们难以抑制地想要确认托提拉是否真的已经驾崩,随即开棺验尸,发现原来这个东哥特妇女所讲均为实言。随后东罗马帝国军官们便再次将托提拉的尸首放回去,入土前还专门剥去了托提拉的衣服及随身携带的装饰品,将这些东西寄给了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以证明东罗马帝国的死敌托提拉已死。

在位统治十一年后,年轻而骁勇善战的托提拉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我们不能像历史上有些人曾经评价的一样,称托提拉为最伟大的东哥特人。因为与狄奥多里克大帝比起来,托提拉既不聪明过人,也不具备掌控全局的能力,但他与狄奥多里克大帝一样恪守公正、励精图治。尽管托提拉在位期间数次以残酷的手段报复对手,这种“势必让对手血债血偿”的做法似乎有损托提拉的明君形象,但从整体来看,托提拉绝对是一个充满了骑士精神同时又拥有鸿鹄之志的君主。与托提拉同时代的人中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可以与托提拉相媲美的人。历史上能够像托提拉一样因为命途多舛而使人难以抑制同情心的名人当真寥寥无几,或许也只有哈罗德·戈德温森能与托提拉相提并论。这就如同在东哥特历史中,人们将狄奥多里克大帝与英格兰的阿尔弗雷德大帝相提并论一般。

塔吉那大败后,东哥特军队残部退守意大利北部并选举德亚继任东哥特国王。纳尔塞斯继续大兵压境杀向罗马。经历短暂的围城战之后,罗马城再次归属东罗马帝国。这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罗马城第五次易主!意大利民众的命运在此次所谓“罗马人”的胜利中的悲惨程度堪称历史之最。据说,东罗马帝国军队中的蛮族士兵“但凡挡道者一律格杀勿论”,也就是说不分敌我,该杀则杀,该抢则抢。驻守在意大利境内其他尚未失守的城市的东哥特士兵燃烧着复仇的怒火,由于再也没有托提拉的管束,他们开始以令人毛骨悚然的残酷手段疯狂报复着无辜的罗马人。德亚亲自下令屠杀托提拉时期曾经作为人质扣押的三百名来自最尊贵的罗马家庭的年轻人。

塔吉那一战令东哥特王国受到了致命一击,不过尚有一丝生机。东哥特王国最后的殊死挣扎非常惨烈。德亚非常清楚,如果没有外援,仅凭东哥特王国孤军奋战,想要抵抗纳尔塞斯的庞大军队毫无胜算可言。因此德亚用尽了各种手段想要拉拢法兰克国王图德巴德组成联盟,并提供了数额巨大的贿赂金。但法兰克人并不买账。法兰克人打的算盘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到东哥特人大败且东罗马帝国军队也因激烈的厮杀而元气大伤之时将意大利据为己有。

发现无法获得法兰克人的帮助之后,德亚便率领全军前去祈求托提拉的兄弟阿利根的援助。当时阿利根在战略重镇库迈被一支强大的敌军部队包围,而当时东哥特王国的财产有很大一部分囤积在库迈。纳尔塞斯率领全军火速赶往库迈迎战德亚。德亚想要尽量拖延这场实力悬殊的战役:德亚扎营于维苏威火山山脚下一个有利的据点,旁边有一处险峻而狭窄的峡谷作为天然屏障,峡谷脚下便是流淌着的萨尔诺河。两军对峙在峡谷两侧,彼此投掷能充当武器的各种物体袭击对方。纳尔塞斯发现既不能通过武力驱逐东哥特人,也无法使计引诱东哥特人自行撤退。东哥特军队的扎营位置简直是得天独厚,甚至能够保障东哥特军队不间断地从海路获得各种补给品。德亚的打算是一直等下去,等到幸运女神会不经意间眷顾自己。当然,这只不过是德亚的一厢情愿。

东罗马帝国军队与东哥特军队在拉克塔里山交战

不料两个月后,东哥特舰队的总指挥忽然叛变,将原本想要运送给东哥特人的补给品全部交给了东罗马方。如此一来,东哥特方便面临着挨饿的风险,无奈只得放弃了原本固若金汤的据点。一开始东哥特人选择前往拉克塔里山山巅。这里虽不失为一个能免遭攻击的安全据点,但要想寻觅粮食仍然无望。不过东哥特人不齿于向东罗马帝国军队投降。对于东哥特人来说,剩下唯一的出路便是不顾一切与东罗马帝国军队打一场你死我活的硬仗。东哥特人放走了他们自己的战马,徒步行军并突然向惊恐万分的东罗马帝国军队发起了攻击,战争可谓异常惨烈。普罗科匹厄斯曾写道:“荷马笔下的英雄里没有任何一人能够与德亚在当天的战争中表现出的惊为天人的英勇相媲美。”德亚在阵前厮杀了多个小时之后,命令替德亚拿装具护甲的士兵为德亚更换盾牌。盾牌由十二个破损的长矛制成,非常重。更换盾牌的一瞬间德亚失去了保护,对手的一支飞镖扎进了德亚的胸口。意大利最后一位东哥特国王就此驾崩。东罗马士兵割下了德亚的头颅并挂在一根杆子上示众,一来是为了鼓舞东罗马士兵的士气,二来是为了打击东哥特士兵的士气。但即便是痛失君主的事实也丝毫没能减弱东哥特士兵的满腔怒火,他们继续战斗直至夜幕降临,待到第二天破晓之时又继续投入战斗,直到夜晚再次来临东哥特士兵才又一次短暂休战。

德亚被飞镖刺穿胸膛

战败的东哥特军队的残余部众踏上了北去的征途

第三天清晨,疲惫不堪且饥肠辘辘的东哥特人终于觉得自己再也无法继续战斗。东哥特首领们派出使者前去与纳尔塞斯言和。即便如此,东哥特人仍然不愿意屈从自己成为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臣民,只是承诺永远不会再次拿起武器对抗东罗马帝国,而且提出条件要求东罗马帝国必须保证东哥特人能够安然无恙地离开意大利,并且为东哥特人提供远行路上所需的路费。

东罗马帝国的将军们很快召开会议讨论东哥特人的提议。因为之前已见识过东哥特人在战场上奋不顾身的英勇,他们决定接受东哥特人提出的条件。553年3月,战败的东哥特军队的残余部众踏上了北去的征途。至于这批部众后来的具体下落,史书上并没有记录。或许东哥特人的残余部众后来与法兰克人或阿拉曼人定居在一起,亦或许是一路西行至西班牙加入了西哥特王国。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虽然战败的东哥特人已经离开,但纳尔塞斯后来仍然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才彻底征服意大利全境。驻守意大利其他城市的东哥特士兵仍然进行着顽强的反抗。正当东罗马帝国的将军们全力投入各个城市的围城战时,法兰克人发现等待多日的时机已到。秋天到来的时候,法兰克人在堪称“半野蛮人”的阿拉曼人的辅助下,集结八万人拥入了意大利。勇敢的阿利根之前已守卫库迈达一年之久,转而向东罗马帝国军队投降。因为阿利根认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将军总比成为法兰克人的奴隶要划算。不久之后,东罗马帝国军队又占据了卢卡,但驻守其他城市的东哥特人纷纷为法兰克人打开城门。入侵者随心所欲地穿行在墨西拿海峡以北的整个意大利半岛,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纳尔塞斯的军队因为在之前的战争中消耗巨大,已不再是法兰克人与阿拉曼人庞大联军的对手。于是,纳尔塞斯只能忍辱负重,任由蛮族军队肆无忌惮地扫荡意大利。

不料入冬之后,因为瘟疫爆发及自身的酗酒放纵,法兰克人与阿拉曼人的联军数量不断减少。与此同时,联军中阿拉曼人的一位首领也返回了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另一侧的家乡。当春天来临之际,坚持操练了一个冬天的东罗马帝国军队在纳尔塞斯的带领下准备与法兰克-阿拉曼联军展开一场事关生死的正面决战。

双方军队在卡西利努姆的沃尔图诺河的两岸对峙。东罗马帝国军队在数量上仍然处于下风,但后来东罗马帝国的将军们靠着优秀的作战能力在当日的战斗中力挽狂澜。法兰克人的联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之后便没有再做任何抵抗,惊慌失措地向自己的老家逃命去了。卡西利努姆大捷后,纳尔塞斯率胜利之师行进在罗马城内。这也是罗马城历史上最后一次举办隆重的胜利游行典礼。

接下来的一年中,失守的城池一个个归属了罗马人。之前抵抗东罗马军队的东哥特人有的惨遭流放,有的伪装并混入了周围的人群中。东哥特王国不复存在,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说来也是奇怪,同样在原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同样都是由日耳曼人建立,而且成立时间都在5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的两个伟大王国,最终的命运竟会有这般天壤之别。历经十四个世纪之后,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一世当年征服高卢的胜利果实依然开枝散叶泽被后世。即便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一世当年建立的王国已不复存在,然而从真正意义上来讲,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一世堪称法国的缔造者。法兰克人从未因为任何原因受驱逐而离开高卢。尽管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母语,同时在岁月变迁中不断地受到自己从前征服的庞大外族人的同化,但时至今日,“法国”这一名称仍来自法兰克。狄奥多里克大帝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讲都要比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一世伟大,但狄奥多里克大帝征服意大利的战果仅仅留存了八十年。东哥特王国的覆灭是多种原因联合导致的结果:最初是因为东哥特人的数量实在少得可怜,无法通过武力占据意大利;东哥特人大都是信奉阿里乌教派的基督教异端,即便东哥特人高风亮节,十分包容各种宗教问题,也不可能真正赢得信奉天主教的臣民的信任;狄奥多里克大帝的继承者们既没有遗传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天赋才能,也没有像狄奥多里克大帝一样的高尚品格。即便如此,我们依然相信如果当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能鼓励东哥特的历任国王在意大利建立一个强大的、隶属于东罗马帝国的自治领土,那么东哥特王国最终的结局也必定会不一样。如果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真能如此,那才是做了一个更明智的决定,因为征服意大利给东罗马帝国带来的好处根本不足以弥补为了征服意大利而付出的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册封意大利的征服者纳尔塞斯为“皇帝特使”,也就是意大利实际上的统治者。纳尔塞斯选择了当年狄奥多里克大帝的都城拉韦纳作为行宫所在地。纳尔塞斯和他的继承者们以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名义统治意大利长达两百年,但统治的面积与当初接手时同伦巴第人和法兰克人连续征战后遗留下来的面积基本相同。不过,至于意大利在纳尔塞斯及其后人统治下经历的风风雨雨是喜是忧,都已与我们讲的故事完全无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