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哥特王国史:利奥维吉尔德及子嗣继承

哥特王国史:利奥维吉尔德及子嗣继承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乌瓦一世在位三年后驾崩,利奥维吉尔德成为整个西哥特王国的统治者。利奥维吉尔德尽管曾显赫一时,但最为人所知的是遭到长子埃尔蒙涅吉尔德背叛的悲剧故事。最终迫于无奈,利奥维吉尔德只得诉诸武力镇压叛乱各省。利奥维吉尔德的士兵在塔拉戈那擒获了埃尔蒙涅吉尔德并将他关进大牢。利奥维吉尔德怒火中烧,下令处死儿子埃尔蒙涅吉尔德。

哥特王国史:利奥维吉尔德及子嗣继承

精彩看点

利奥维吉尔德统治有方——一派富丽堂皇——埃尔蒙涅吉尔德叛变——埃尔蒙涅吉尔德“殉教”——利奥维吉尔德与教会

阿塔纳希尔德驾崩后,西哥特人用了整整五个月才最终确定阿塔纳希尔德的继承者。不过争议的时间虽长,却从没有任何人想要诉诸武力解决。西哥特人已深得教训,知道内战有百害而无一利。西班牙的各个城市都妥协了,放弃推选候选人。尽管高卢当时已经成为整个西哥特王国中影响力最弱的地方,但各个城市都同意从高卢选择一位国王。新继任的国王利乌瓦一世生性缄默,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在历史上是一个无功无过的人。利乌瓦一世随后将西班牙的统治权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利奥维吉尔德,自己则安于纳博讷。纳博讷因此也再次短暂地成为西哥特王国的首都。利乌瓦一世在位三年后驾崩,利奥维吉尔德成为整个西哥特王国的统治者。

利奥维吉尔德在很多方面都不愧是同时代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利奥维吉尔德首先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他征服了西班牙西北部的苏维汇王国,并从对方手里夺取了多个本已沦陷的城池,还彻底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原住民。利奥维吉尔德建要塞,筑城市,为西哥特王国建立了一整套新的管理制度,同时还与时俱进地根据西哥特王国的社会变化制定了新的法律。正是在利奥维吉尔德的铁腕统治下,西哥特人及其他已经罗马化的原住民才逐渐感受到彼此是属于同一个王国的子民,各民族之间最终形成了全面的民族大融合局面。

利乌瓦一世

利奥维吉尔德

利奥维吉尔德的宫殿的辉煌宏伟之势远远超过了先前的诸位西哥特国王。利奥维吉尔德是第一个在西哥特贵族集会上坐在突出的宝座上的西哥特国王,而且是第一个将自己戴着王冠的肖像印刻在执政期间发行的硬币上的西哥特国王。罗伯特·骚塞[1]诗歌《罗德里克》中直截了当地写道:

金色的果子,豪华的排场,

貂袍、金丝开衫、珠光荡漾,

利奥维吉尔德以万千华贵登场,

赤裸裸炫耀无上荣光。

利奥维吉尔德尽管曾显赫一时,但最为人所知的是遭到长子埃尔蒙涅吉尔德背叛的悲剧故事。埃尔蒙涅吉尔德后来成了天主教会的圣人和殉道者。叛变的根源就如同西哥特历史中很多其他悲剧一样,依然是与法兰克人的联姻导致。利奥维吉尔德为儿子埃尔蒙涅吉尔德选择的联姻对象是西吉贝尔特一世与布吕尼希尔德的小女儿英格纳斯。两人的婚礼在托莱多举行。婚礼极尽奢华,处处彰显着富贵,一切都符合利奥维吉尔德的喜好。埃尔蒙涅吉尔德其实早已从父亲利奥维吉尔德那里受封许多象征王权的尊号,颇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味道。不过利奥维吉尔德还是希望与法兰克公主的联姻能确保埃尔蒙涅吉尔德继任王位。

布吕尼希尔德的小女儿英格纳斯自然是信奉天主教;而哥斯温莎王后——阿塔纳希尔德的遗孀,后来嫁给利奥维吉尔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阿里乌教派教徒。法兰克历史学家及天主教主教都尔的额我略记载道:哥斯温莎王后扯着英格纳斯的头发并将她拖在地上残酷地殴打,之后强迫她接受一位阿里乌教派牧师洗礼。如此夸张的情节很有可能只是捏造的,但从后来事态的发展来看,或许哥斯温莎王后与儿媳英格纳斯当时确实整天吵得鸡飞狗跳。为了息事宁人,利奥维吉尔德打发儿子埃尔蒙涅吉尔德去塞维利亚做整个西班牙南部地区的统治者。

埃尔蒙涅吉尔德

不久后,埃尔蒙涅吉尔德受到妻子英格纳斯和身为塞维利亚天主教的利安德[2]的蛊惑,背弃了父亲利奥维吉尔德的宗教信仰。埃尔蒙涅吉尔德改宗天主教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他联合了当地的东罗马帝国士兵发动兵变,试图从自己信仰异端的父亲利奥维吉尔德手中夺取西哥特王国的政权。(www.xing528.com)

利安德

利奥维吉尔德百般恳求自己最爱的儿子埃尔蒙涅吉尔德能够清醒过来,做好一个儿子该做的事。然而,一切都是徒劳。埃尔蒙涅吉尔德不知是鬼迷心窍还是野心难抑,对于父亲利奥维吉尔德的恳切言辞竟一句也听不进去。最终迫于无奈,利奥维吉尔德只得诉诸武力镇压叛乱各省。不久之后,利奥维吉尔德便将埃尔蒙涅吉尔德围困在塞维利亚。塞维利亚围城战达两年之久,最终塞维利亚失守,城中士兵和百姓遭遇了严重的饥荒。埃尔蒙涅吉尔德逃亡科尔多瓦,不料一个来自君士坦丁堡的背信弃义的朋友为了一点儿酬金就将埃尔蒙涅吉尔德的行踪透露给利奥维吉尔德。埃尔蒙涅吉尔德藏身在一座教堂中,还送信请求父亲利奥维吉尔德的原谅。后来在回信中,利奥维吉尔德郑重承诺饶恕埃尔蒙涅吉尔德的性命。埃尔蒙涅吉尔德随即离开藏身地,跪在父亲利奥维吉尔德的脚下。利奥维吉尔德痛哭流涕,一把将儿子埃尔蒙涅吉尔德抱在怀里。不过利奥维吉尔德知道再不能信任儿子埃尔蒙涅吉尔德了,也再不能让他参与政权,便命令他脱下象征皇家身份的长袍并以平民身份居住在巴伦西亚。

埃尔蒙涅吉尔德被关进大牢

然而,不到一年光景,利奥维吉尔德便听闻埃尔蒙涅吉尔德背弃了待在巴伦西亚的诺言,准备前往高卢。出发之前,埃尔蒙涅吉尔德将妻子英格纳斯托付给西哥特王国的敌人——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希腊军官之手。埃尔蒙涅吉尔德似乎谋划着寻求法兰克人的帮助,再次发起企图废黜父亲利奥维吉尔德的叛变。利奥维吉尔德的士兵在塔拉戈那擒获了埃尔蒙涅吉尔德并将他关进大牢。据说,利奥维吉尔德一次又一次派出信使去埃尔蒙涅吉尔德的牢房中传话,称只要埃尔蒙涅吉尔德愿意放弃信仰天主教便可重获自由之身及皇家身份。但埃尔蒙涅吉尔德仿佛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任何威逼利诱都无法让他回心转意。最后,一位前去为埃尔蒙涅吉尔德行圣餐礼的阿里乌教派的主教回来后称受到了埃尔蒙涅吉尔德极其恶劣的侮辱。埃尔蒙涅吉尔德称这个主教为魔鬼的仆人。利奥维吉尔德怒火中烧,下令处死儿子埃尔蒙涅吉尔德。埃尔蒙涅吉尔德的死刑执行得非常快:行刑者进入牢房,斧起头落。叛变的王子埃尔蒙涅吉尔德一命归西。全程没有再进行任何佯装作态的审讯。

处死埃尔蒙涅吉尔德

埃尔蒙涅吉尔德的故事令人无限唏嘘。一方面,作为儿子竟然公然因为宗教原因起兵向自己的父亲发起战争;另一方面,一个父亲竟然下令杀死自己的儿子。公正地说,生于埃尔蒙涅吉尔德同时代、同国家的天主教教徒们似乎都将埃尔蒙涅吉尔德的叛变看作罪行。不过后来,当人们渐渐忘却从前的故事之后,反而开始纷纷颂扬埃尔蒙涅吉尔德当年离经叛道的行为体现了最高贵的基督教美德。甚至自此之后埃尔蒙涅吉尔德的名字还被写在了基督教历史上的圣人和殉道者的那一页上。

追捕英格纳斯

东罗马帝国的军官们对待埃尔蒙涅吉尔德的遗孀英格纳斯的方式名义上是以客人的身份待之,实际上将她视为犯人。英格纳斯试图逃跑至高卢的其他亲戚处避难。然而,追捕她的人很快就追上了她,并将她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阿塔纳吉尔德放在一艘船上运往君士坦丁堡。后来英格纳斯死于途中,不过她的儿子阿塔纳吉尔德顺利地到达了东罗马帝国,并被交给东罗马帝国皇帝莫里斯[3],由东罗马帝国皇帝莫里斯抚养长大。此事是我们能了解到的关于东罗马帝国皇帝莫里斯插手统治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的最后事件。

令人无比遗憾的是,自从埃尔蒙涅吉尔德叛变之后,利奥维吉尔德便将天主教看作一个威胁国家统治的元素,并且采取了一些被世人诟病为宗教迫害的行动。不过很多相关的故事都过于夸张。利奥维吉尔德的确流放了一些天主教主教,但“利奥维吉尔德统治下所有的天主教教徒都惨遭杀害”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利奥维吉尔德压根算不上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人们经常诟病利奥维吉尔德是一个伪君子,因为利奥维吉尔德既尊崇基督教正教,同时令异端的圣人们享尽宗教荣耀。利奥维吉尔德很快就发现运用强硬手段对待天主教教会的主教们并不能赢得天主教教徒的拥戴,因此他便决定利用更加柔和的方式来影响天主教教徒们。利奥维吉尔德说服了阿里乌教派的牧师同意只要天主教教徒愿意改宗阿里乌教派,便可以直接改宗,不用另行洗礼;另外,要求阿里乌教派的牧师们在向改宗的天主教教徒们陈述信仰的条款时要尽可能缩小与基督教正教的区别。此举的结果使大量的天主教教徒声称接受了利奥维吉尔德国王的宗教信仰。但总体而言,信仰阿里乌教派的人仍然是少数,且信徒们并非十分虔诚;而天主教教徒却越发虔诚。显而易见,一个信仰异端的君主想要在西班牙保住王位相当困难。当伟大的利奥维吉尔德国王于587年驾崩后,人们相信一场殊死的较量即将上演,最后唯一的结局将会是西哥特人统治的崩溃

【注释】

[1]罗伯特·骚塞(1774—1843),英国作家,湖畔派诗人之一。“消极浪漫主义”诗人,他曾一度激进,后反对法国革命,于1813年被国王封为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为早期的浪漫主义者,带领着民谣体诗得以复兴。他尝试使用无韵的不规则诗句,是19世纪和20世纪自由诗体运动先行者。——译者注

[2]常称“塞维利亚的圣利安德(534—601)”,塞维利亚的天主教主教。利安德在利奥维吉尔德的两个儿子埃尔蒙涅吉尔德和雷卡雷德一世皈依天主教的过程中,甚至在埃尔蒙涅吉尔德背叛父亲起兵造反的过程中都扮演了推波助澜的关键角色。——译者注

[3]莫里斯(539—602),582年到602年在位。——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