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洲走书是舟山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地方曲艺曲种。它曾流行于舟山海岛及宁波的郭巨、咸祥、大嵩等地区。
长期以来,翁洲走书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贴近生活的题材,朴素通俗的方言口语化唱腔,用文艺轻骑兵的形式活跃在社会基层,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它是浙江曲艺界的重要曲种之一。
翁洲走书历史悠久,对浙东走书曲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纂的《中国音乐词典》有关于镇海蛟川走书的介绍,其中说:“蛟川走书,曲艺曲种,又名‘四工合’。流行于舟山群岛的桃花、六横诸岛屿,名为‘桃花走书’或‘六横走书’。传入镇海后,因镇海又名蛟川,改名为‘蛟川走书’……曲尾帮腔用‘六工尺、四工合’为衬词……”。另据《中国群众文化辞典》所载:“蛟川走书是由翁洲走书演化而成”。
浙江省著名音乐家周大风先生在省艺术学校授课期间,曾经提出:“越剧的早期音乐,与舟山‘四工火’走书音乐有较大的关系”。查阅1962年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印的《越剧唱腔研究教材》,和国家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承担的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成果《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等相关文献资料,就翁洲走书的唱调特点和伴奏形式两个方面来佐证翁洲走书的音乐起源,笔者推测:翁洲走书的始创者——定海马岙艺人安阿小,吸收了绍兴一带的说唱艺术和舟山渔歌、小曲的音乐元素,并借鉴早期越剧音乐、嵊州马塘人金其炳所创立的“落地唱书”曲调,逐渐创立、完善了翁洲走书曲调(有关这方面内容,笔者将另文详述)。安阿小创立表演翁洲走书,串街走巷,甚至跨海渡洋,到普陀六横岛定居传艺、授徒,至今已传承了七代艺人。(www.xing528.com)
翁洲走书的正式定名始于1972年,当时正值舟山地区文宣队赴杭州参加全省文艺创作节目调演期间,由笔者谱曲的曲艺节目《千年荒涂变粮仓》入选调演而需要确定曲种名称,该节目的音乐素材出自六横走书。舟山文化部门赵学敏、张明江等几位文字编创者共同研究,认为舟山古称翁洲,历史上曾有过翁洲书院等古迹,可借助这一古地名来命名,将走书名称正式定为“翁洲走书”。历史上,这一走书名称,曾有过北滩翁洲老调(又称为老书)、桃花走书、六横走书、舟山莲花走书,及冠以艺人名的阿定走书、方舟走书等异名。旧时,因翁洲走书的帮唱,其衬词衬腔独特,且好听、易记,故民间又称其为“四(字)工火(合)”走书。
现今的翁洲走书表演,通常由一名主唱者和乐手分坐案桌两旁,主唱者手执手帕或折扇,以“静木”声为信号和音效,一人兼多角,或坐或走,以说为主、说唱相夹,辅以动作,乐手兼带帮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