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翁洲走书活起来:唱腔音乐探研

翁洲走书活起来:唱腔音乐探研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阿小的这种演唱形式很快流传开来,一枝奇葩在海岛山野开放,传承至今的翁洲走书由此萌发。据2018年8月出版的《六横镇志》载,安阿小原籍镇海柴桥沃家村,原名沃小安,因与两个堂兄一起参加太平军反清,失败后避难于定海马岙,改名安阿小。六横解放后,沃阿定自编一些宣传节目,配合“土改”“镇反”等运动。21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开展以来,定海、普陀确认了一批新一代翁洲走书传承人,镇志未录。

翁洲走书活起来:唱腔音乐探研

距今一百多年前的定海马岙乡,有一个叫安阿小的人,用自制的竹鼓、竹板打节拍,利用当时流行的“北摊翁洲老调”说唱故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马岙人在辛勤劳作之余也有文化生活需求,安阿小的说唱给他们带来一份欢乐,很受渔农民的欢迎。安阿小的这种演唱形式很快流传开来,一枝奇葩在海岛山野开放,传承至今的翁洲走书由此萌发。

1993年,浙江省文化厅要求各地市为《中国曲艺志》撰稿,舟山市文化局组成以言秋士为主编,何直升、陆炳森为副主编的编辑组,于1994年4月编就《中国曲艺志·浙江卷舟山市资料本》(以下简称《资料本》)。当时曲艺界的一些老艺人和负责分管曲艺工作的夏祖英同志尚健在,他们提供的情况比较客观可信,《资料本》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翔实的资料。

《资料本》介绍早期的翁洲走书:“翁洲走书早期称北摊翁洲老调,单口坐唱形式,书目多为短篇。其基本曲调为‘慢调’、‘急赋’两种,部分板腔如‘二簧’、‘词调’、‘四平’等,则吸收于‘莲花文书’,伴奏乐器仅一竹根制成的竹鼓及竹竿、竹板,曲艺人自击自唱,艺人自安阿小始”。

据2018年8月出版的《六横镇志》载,安阿小原籍镇海柴桥沃家村,原名沃小安,因与两个堂兄一起参加太平军反清,失败后避难于定海马岙,改名安阿小。安阿小从小能唱各种地方小曲,会即兴编词哼唱,又有一副好嗓子,便走村串户靠卖唱度生计。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收同村沃嗣福(烂眼阿福)为徒。安阿小在马岙一唱十余年,得知有沃氏一脉在六横大支定居,便迁居到六横认亲,与阿福师徒俩把唱曲卖唱带到了六横。安阿小的族弟沃阿来(1881—1948)爱好文艺,天资聪明,好学上进,有一定文化,村中有“小秀才”之称。28 岁那年,拜阿福为师学艺。沃阿来对师傅的唱法大胆进行革新,改一人单档坐唱为两人走唱:一人主唱,手持一把折扇进行表演说唱,时而手击醒木以助声势;另一人为副手,坐在桌旁,手击竹制的笃鼓和尺板,进行伴奏或帮腔。把说唱的方言改为“地方官腔”(即书面话),吸收和融入戏曲身段动作,形成集走、唱、表于一体的演唱手法,称之为“六横走书”,并由沿门卖唱形式开始转为在晒场、庭院、厅堂演出。沃阿来还将师傅传授的传统曲目加以修改和整理,将平时看到和听到的小说、民间故事、戏曲等移植或改编到曲目中来,提高和丰富走书的曲目。据其儿子沃生金回忆:“父亲平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大多用于购书,他去世后,家里留下120 多部大书和各类戏曲唱本。”

“六横走书”的第四代传人是沃阿来的侄子沃阿定(1895—1973)。沃阿定16 岁时由他母亲送到叔父沃阿来处学艺。沃阿定虽是文盲,但天资聪明不亚于他叔父,一般书目只要听师傅说解几遍就牢牢记住。沃阿定嗓音洪亮,吐字清晰,说唱生动逗人,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他一生能唱《金龙鞭》等24 部书目。沃阿定唱书很受群众欢迎,生意很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六横走书”正处于兴旺时期,请沃阿定唱书要预约排队。据传,沃阿定正月唱“灯头”(初一至廿三,分为“灯头”“二灯头”“正灯头”“后灯头”),二月唱“庙会”(六横有庙十六座,每座庙唱2 天),不到两个月时间,沃阿定可收入稻谷4300 斤。沃氏叔侄渡海到郭巨试唱,不仅深受当地村民欢迎,而且前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六横走书”很快在柴桥、大碶、镇海城区等地流传开来。沃阿定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1930年春节期间,因参与反对国民政府横征暴敛的“六横暴动”而被捕,受尽酷刑,致使左腿残疾。1935年出狱,请他唱书,必须由人抬他到书场。六横解放后,沃阿定自编一些宣传节目,配合“土改”“镇反”等运动。沃阿定知名度很高,他的足迹遍及定海、岱山、嵊泗、虾峙、桃花各岛,镇海郭巨,鄞县咸祥、大嵩等地他也都到过。

笔者手头有一本台湾出版的《宁波艺文杂志》,专门刊载当年去台湾的一些宁波地区人士写的回忆家乡艺事的文章,其中有一个叫汤强的镇海人写的一篇题为《文书、四工火、唱新闻》的文章。他回忆当年在家乡镇海看到的三种曲艺:“文书(四明文书)、四工火、唱新闻”。“四工火”就是舟山的翁洲走书,他写道:“唱四工火仅有两人,不用任何乐器,主唱者拿折扇一柄,借装手势,另一人待主唱者唱完几句,连忙接口唱出‘凡工尺上乙四火’之音的各种过门,以代替乐器,过门调头颇多,好比国剧的西皮、二簧、快板、慢板等,但其尾声终是一句‘四工火’,乡俗因而名之。‘四工火’采用的资料和文书(指四明文书)大同小异。虽然没有音乐伴奏,听起来也很别致。”作者对翁洲走书(四工火)的回忆很逼真,说明他对翁洲走书的演出印象很深。不知道他看到的“四工火”是不是沃阿定的演出。他在文章中还说道:“唱‘四工火’并没有锣鼓喧天,丝竹乱耳,关起大门,宅内表演,不怕墙垣有耳,往往唱弹词小说中之男女幽会部分,而且刻意描述,形容得淋漓尽致。”汤强的文章印证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翁洲走书走红的说法。

《六横镇志》说:“翁洲走书以长篇传统曲目为主,计有《乌盆记》、《还金镯》、《千金记》、《双金钗》、《黄金印》、《双凤阁》、《双玉燕》、《玉连环》、《六月雪》、《六美图》、《百花台》、《百香楼》、《合同纸》、《白蛇传》、《单兰英》、《送花楼会》、《文武香球》、《金龙鞭》、《玉蝴蝶》等24 部。创作、改编的现代曲目有《党的女儿》、《红岩》、《51 号兵站》、《六横暴动》、《嫁祸于人》等。”

《六横镇志》所列的翁洲走书传承谱系如下:

第一代——安阿小(定海马岙)

第二代——阿福(六横大支)

第三代——沃阿来(六横大支)(www.xing528.com)

第四代——沃阿定(六横大支)

第五代——黄次生(定海紫微)李宝湘(六横西厂)

刘阿云(六横余姚房)陈可采(六横长涂)

汪成云(宁波镇海)虞定玉(六横双塘)

虞振飞(六横双塘)汪康章(宁波镇海)

刘章成(六横山西)

第六代——虞海凤(六横双塘)王凤亚(六横双塘)

乐 静(宁波镇海)张安信(六横东升)

自安阿小落户六横起,六横即成为传承翁洲走书的基地,《镇志》所记的传承谱系是比较全面且真实可信的。21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开展以来,定海、普陀确认了一批新一代翁洲走书传承人,镇志未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