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草原文化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草原文化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中华各区域文化中分布最广的区域文化。中国历史上北方草原民族总有一种向南融合发展的倾向,中原王朝到末期广泛弥漫的腐败萎靡和不堪一击,也促使草原民族一次次戎装南下,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一次次注入新鲜血液。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大规模融合、汇聚、创新,加速推动着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草原文化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近年来大量的考古资料和已有的研究证明,作为草原文化发祥地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不但分布有许多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如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扎赉诺尔文化等,而且拥有很多可以认证中华文明起源的文化遗存,如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这些特色鲜明、自成体系而又有明显渊源和“血亲”关系的史前文化被称为“红山诸文化”。它们以其丰富的内涵表明,在中华文明的起始阶段,我国北方广大草原地区社会发展程度曾经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中华文化因为有了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草原文化的灿烂源头,才使中华文化既有博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又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中华各区域文化中分布最广的区域文化。历史上,在中原地区建立统一农业区政权的同时,北方草原上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也相继建立了统一游牧区的政权。自战国时代到秦汉时期,匈奴族在北方草原崛起,建立了统一北方草原的强大政权。西晋以后,北方草原民族向中原内地迁移并建立政权,我国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东晋时期,鲜卑族逐渐壮大,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政权。五代之际,契丹族统一北方,建立了辽政权。此后女真人在北方崛起,推翻了辽、北宋政权,建立了金朝。在元、清两朝,蒙古族满族不仅统一了北方草原地区,而且建立了包括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疆域空前广阔的统一政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此期间,草原文化通过与中原文化长期碰撞、交流、吸收、融合,今天已经演变成为以内蒙古为主要集聚地、蒙古族文化为典型代表、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在文化类型上,这个以北方游牧文化为支撑的草原文化体系,与中部的农耕文化和南方山地游耕文化一起构成我国三大类型经济文化区。草原文化不断参与中华文化的构建与发展,积极地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三大文化相互交融辉映,使中华文化成为一个多元一体、丰富耀眼的文化体系。(www.xing528.com)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在世界文明古国中极为罕见。造就这种独特而伟大的文化发展现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内在建构。在这个内在建构中,草原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推进新的历史变革与发展。中国历史上北方草原民族总有一种向南融合发展的倾向,中原王朝到末期广泛弥漫的腐败萎靡和不堪一击,也促使草原民族一次次戎装南下,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一次次注入新鲜血液。诚如陈寅恪所说,北方胡人文化“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局”。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伴随着北方草原民族对中原武力征服而来的是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的融合,也是草原文化同中原内地文化的汇聚与创新。这种大规模的融合汇聚每进行一次,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就得到一次加强,中华文化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就进一步增强。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大规模融合、汇聚、创新,加速推动着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