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特教学思维:实现教材目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独特教学思维:实现教材目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体系,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最终实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既有纵向发展变化,又有横向比较,同时也体现出一种教法、一种学法:联系、发展、比较,是科学化的思维体系。通过分析问题的设置特点,引导学生形成缜密的审读意识,做到依题作答,条理清晰,中心明确。教者凭借这一例子,交给学生独立鉴赏表达的锁钥,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教材的功用。

独特教学思维:实现教材目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体系,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最终实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站在宏观巅峰,才有可能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高屋建瓴,循序渐进地形成并提高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与素养,进而完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挥出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以下均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说明)

1)阅读鉴赏第二单元:必修一是现代新诗,体现新诗与传统诗歌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开学伊始将学生引入到相对较高的平台,在保护高中生对诗歌好奇心的前提下,能够体会文化的传承,从诗歌的“情感与意象”角度,提供阅读鉴赏诗歌的钥匙,指明门径:读诗要读出情感,而情感的表达和理解源于典型性意象的选择与呈现。而后三册必修教材可以说是呈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涵盖了不同阶段、不同风格的不同名家,乃至于同一名家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作。既有纵向发展变化,又有横向比较,同时也体现出一种教法、一种学法:联系、发展、比较,是科学化的思维体系。

2)从每一单元、每一课角度看,要精心研究教材的“研讨与练习”,这一部分是针对对应教材在知识点、能力点的某几个方面设计问题的,诸如必修一第二单元是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与鉴赏;必修二的则是比兴手法运用以及句式上:《诗经》四言诗,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到《离骚》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有变化,再到乐府诗以五言为主的进步,节奏韵律特征明显;必修三则是在表达感情时运用的表达方式的解读,比如想象、夸张、比喻等;必修四则是全面地体现宋词的体裁形式特点、比较全面地表现两大词派风格特征,问题涉及“摹景”“叙事”“写人”“怀古”“咏史”“寄人”“抒怀”等方面,运用何种手法、体现何种意境特点、塑造何种形象(景物、人物)、展现景情关系、抒发何种情怀等。以此为抓手,对教材范例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一年一得,最后形成一个相对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某一种体裁的阅读鉴赏方式,形成阅读鉴赏能力。(www.xing528.com)

3)钻研教材“研讨与思考”题干组成以及语言叙述,本部分题干组成类型全面,有直接提问,比如“《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说说作者在词中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有提示条件、再提出思考要求的,比如:“《离骚》多用比兴手法,正如东汉王逸所说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比以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请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既有基础知识性的,比如解释词语、判断句式特点,还有一些探究性质的,比如谈谈对某一种观点的看法等。通过分析问题的设置特点,引导学生形成缜密的审读意识,做到依题作答,条理清晰,中心明确。

叶老说过:语文教材的功能,一是“凭借”,二是“例子”,三是“锁钥”。教者凭借这一例子,交给学生独立鉴赏表达的锁钥,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教材的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