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学生联结力,《阅读力》教材教学策略

提升学生联结力,《阅读力》教材教学策略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联结书箱中挑一本书进行朗读,让学生聆听所有的联结。·邀请学生与同伴交流分享他们的联结。选择一对学生上前来示范他们的联结。一年级样本第七至第九课:选择一本书·让每个学生从联结书箱中选择自己的图书,给每个人属于他们自己的便利贴。年长的学生可以在每一张便利贴上快速写下他们的联结,年幼的学生则简单地标注C和他们的姓名。·可以给年长的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学校或公共图书馆找一本属于自己的联结书。

提升学生联结力,《阅读力》教材教学策略

第一课(教师示范):介绍联结力

·参见第45—46页的“什么是联结力”。

·阅读保罗·弗莱希曼的《C大调回旋曲》或是柯林·麦克诺顿的《不一样的上学日》。

·提问:“为什么在这本书里,当屋子里的每个人都听着同一段音乐时,他们想到的却不一样?”

·讨论这一现象:尽管每个人都在听同一段音乐,每个人却想着不同的东西,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故事”或者不同的经历。

·讨论这个话题:上述现象跟我们阅读时所出现的情况是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回忆和经历储存在自己强大的大脑里,所以我们会建立不同的联结。你的人生故事会帮助你理解你所阅读的故事。

第二课、第三课(教师主导):示范你的思考

·找一本可以强烈引发你自己联结和记忆的图画书。

·用这本联结书示范一次大声朗读/有声思考,使用便利贴,用代码C标注你的联结,或是用代码R标注“让我想起”。在某一页暂停,贴上你的便利贴,并示范使用以下用语:“这部分的故事让我想起了……”

·在你示范时,如学生希望参与,可以采用“安静联结竖拇指”(参见第37页)的方式。

·使用精品包中的图书,继续类似的课程至少两次。在示范时,尽量确保你对以下每一种内容都进行了联结:故事的一个部分,一幅图,一个人物和一种感受。

我的专属联结书,也就是我每次在第一堂联结课上用来做示范的书,是罗伯特·麦克洛斯基的《海边的早晨》,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在梅恩岛与家人共度的暑假。这个故事里满满都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人感觉写的就是我。一个出生在萨斯喀彻温省的教师使用的联结书是亨利·瑞普林格的《如果你不是来自大草原》。读这本书用去了她两天的时间,因为每一页都是一个她童年在农场里生活的故事。读写顾问约迪·卡森寻找了数周,终于找到了她的联结书:大卫·考尔·卡尔沙写的《赌博奶奶的故事》,因为这本书让她想起了她的祖母曾经每个周五晚上教她和她的妹妹玩21点。也许你需要跑好几趟图书馆才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联结书,但你一旦找到,它会让你的第一堂课变得生动有力。学生们也许不会记得你读的故事,但他们一定会记得你讲的故事。

二年级样本

第四课(在教师指导下的集体练习):集体联结

你可以参考这堂课进行类似的集体联结练习,并让学生们在课后与同伴分享一个联结。选择一两对学生向全班示范他们的联结。

·从联结书箱中挑一本书进行朗读,让学生聆听所有的联结。

·再读一遍这本书,让每个学生走上前来,在各自做出最好的联结或是思考的声音“最响亮”的那一页贴上一张便利贴(上面有学生的名字)。这时候不要让他们做分享,只是让他们在你读到那页的时候贴上他们的便利贴。

·继续通过贴你自己的便利贴进行示范。

与感受建立联结通常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感受往往是推测出来的,所以这正是你可以做示范的联结。

·示范你希望学生们如何分享:“我在这一页……贴上了我的便利贴。这里让我想起了……”

同样的课程也可以在介绍其他与书本建立联结的方式时运用(参见第66页“扩展你的联结#2”):

文本—自己:“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文本—文本:“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我读过的另一本书。”

文本—世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些不仅仅对我个人,而且对世界上其他人产生影响的事情(如欺凌行为)。”

·邀请学生与同伴交流分享他们的联结。当两人一组分享时,你巡视全班,聆听所有的联结。选择一对学生上前来示范他们的联结。你所选择的这对学生应该分享他们人生故事的一个“篇章”,而不是简单地陈述,如“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弟弟”。

·本课推荐图书包括:弗洛伦斯·帕里·海德的《吓人的事》,伯纳德·韦伯的《勇气》和芭芭拉·瑞德的《生日派对》。

第五课、第六课(在教师指导下的集体练习):扩展联结

·制作一张大图表(参见第65页上的“扩展你的联结#1”),在全班进行展示。

·对学生们解释,当我们阅读时,我们可以与书中的不同部分建立联结:故事的一部分、一幅图、一个人物,或是一种感受。

·重复集体联结课(参见第49页)。在学生们都在书上贴上自己的便利贴后,解释一下你很快会把他们的便利贴还给他们。拿出大图表,告诉他们,你希望他们把便利贴贴在他们认为今天做过该种联结的那一栏。用你的便利贴进行示范并解释你的思考。

一年级样本

第七至第九课(独立练习):选择一本书

·让每个学生从联结书箱中选择自己的图书,给每个人属于他们自己的便利贴。

根据年级限定你给学生的便利贴数量:一年级学生可能有三张;而五年级有六张。

·请他们默读并用便利贴标注他们的联结。年长的学生可以在每一张便利贴上快速写下他们的联结,年幼的学生则简单地标注C和他们的姓名。

·当学生完成阅读和标注后,他们可以找一位同伴相互分享自己的联结。

·这堂课还可以这样进行,在学生标注完他们的联结后,与一位同伴交换图书,再使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在书上标注自己的联结。之后同伴之间可以分享和比较他们的联结。(www.xing528.com)

第十至第十二课(独立练习):通过写作扩展联结

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和同伴都贴了便利贴、但产生的联结并不相同的一页,这种“双联结”也可以与全班分享。

·解释书上的每一个便利贴是如何代表了一位学生生活的一个小篇章的。

·选择你之前做过的一条联结,通过把它写在一张图表纸上——要有细节、姓名和感受——来示范如何将联结扩展为写作。

至于评估方面,撕下的便利贴会成为你了解学生想法的一扇窗户,那可是无价之宝。

·在学生独立阅读和标注他们的联结之后,让他们选择自己思考的声音“最响亮”的联结,将之扩展为写作。这可以通过写在日志里或者是使用模板来进行(参见第67—70页)。

·许多教师给学生们“阅读力笔记本”来进行这些延伸写作。学生可以把便利贴从他们读过的书上撕下来,贴在笔记本上,顶头写上书名和作者,然后选择其中一条联结写在这一页的背面。

·规则:绝不要先把书放回书箱而“把你的思考抛到脑后”。在还书前必须把便利贴撕下来。

三年级样本

第十三课(独立练习):寻找一本你自己的联结书

·复习联结力的概念。

·可以给年长的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学校或公共图书馆找一本属于自己的联结书。

·去图书馆选择你的专属“联结书”。 ·写一写这本让你产生了强烈联结的图画书。

1.概述这个故事。

2.举例说明你是如何通过故事情节、图画、人物或是感受与这本书产生联结的。

3.解释你是否建立了“文本—自己”“文本—文本”“文本—世界”联结。给出例子。

4.解释为什么这本书对你如此特别。

·准备用你的“联结书”为全班做一次口头展示。

·可以将图书与写下来的联结、学生的照片一起做陈列。

·作为教师,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联结书加入这次陈列。

书名:《曲棍球衫》

作者:霍克·卡瑞尔

绘者:谢尔顿·科恩

七年级教师卡蒂·麦考马克·亚当斯示范她的联结书。

我选来做自己专属联结书的是霍克·卡瑞尔的《曲棍球衫》这本书。这是一位住在蒙特利尔一个小镇上的男孩的故事。这个小镇里所有的孩子都疯狂地热爱曲棍球,整日想着曲棍球。他们最爱的球队是蒙特利尔加拿大人队,而他们最爱的运动员是莫里斯·理查德。这个男孩后来得到了一件新的曲棍球运动衫,但这件衣服并不是一件蒙特利尔加拿大人队的运动衫,而被错弄成了多伦多枫叶队运动衫。他的妈妈迫使他穿了这件衣服,但他的朋友和教练因此不许他打球了。

通过人物、故事情节和感受,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很多的联结。这个主角让我想起了我的小弟弟皮特。皮特热爱曲棍球,对蒙特利尔加拿大人队的热衷也远胜其他队。就像男主角一样,如果他不得不穿一件多伦多运动衫,他一定会痛心疾首的。我也对故事情节产生了联结。这个故事显示曲棍球对于这个镇子是多么的重要,不管是参与打球还是通过收音机收听球赛,每个人都参与到曲棍球运动之中。这让我想起在哥伦比亚的成长经历,在那里人人都热衷曲棍球。我与这本书中传达的感受也产生了联结。它让我想起当蒙特利尔加拿大人队输球的时候我弟弟那种强烈的感受。书中男主人公在沮丧中摔坏了他的球杆,这让我想起了当我弟弟最爱的球队输球——特别是输给多伦多枫叶队时,他甚至会拍打电视机

我对这本书做了“文本—自己”联结和“文本—世界”联结的两类分析。这本书让我想起自己童年的很多事情,也让我想起一个小镇上的居民,在他们的曲棍球队赢球或输球时是如何变得疯狂的。

这本书是我的专属联结书,因为当我阅读它时,它让我觉得我读到的是我自己的弟弟和我自己的小镇的故事。

第十四课:反思日志

让学生们记录他们关于这条新策略的想法和关于联结他们学到了什么。“在阅读时联结是如何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告诉我你的思考。”

其他联结课

·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联结代码:T-S(文本—自己),T-T(文本—文本),T-W(文本—世界)。参见第66页图表。

·让年长的学生对同伴朗读一本联结书,然后分享联结。

·让学生在读图书馆的书时做联结。

·让学生和父母在做家庭阅读时或是在学生主导的会议中用同一本书标注联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