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构聚变创新类型研究成果

重构聚变创新类型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寒把布在水中舒展、延伸直到沉入杯底的过程,与人性的变化过程进行熔铸式创新,写出了《杯中窥人》这篇获得一等奖的好文章。接力式重构聚变创新是让学生借用历史的联系、传统的力量来解决现在的问题。超越式重构聚变创新,是指根据当前的核心知识和相关知识等要素,对某一事物进行预测,探究实现其目标的过程。重构聚变创新是对未来的预测,是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超前认识的过程。

重构聚变创新类型研究成果

重构聚变创新的类型,按重构的素材,可分为同质重构聚变创新和异质重构聚变创新;按创新幅度的大小,可分为渐进式重构聚变创新和突变式重构聚变创新;按聚变的形态,可分为熔铸式重构聚变创新、接力式重构聚变创新、逆向式重构聚变创新和超越式重构聚变创新。

同质重构聚变创新,指由同质事物按新的功能重构而成的新质事物。写作过程中,同质重构聚变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一趋多”,即将同一特质的事物通过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形成新事物。在写作练习中,即使描写同一事物,也是同中有变,李白的“绿水荡漾清猿啼”,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苏轼的“遣作三峡孤猿号”,同是写猿声,却是同中有异,各种猿声都有。同质重构聚变创新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对写作内容本身进行探讨研究,挖掘写作的内涵,促进创意的产生,从而使文章立意深刻。

异质重构聚变创新,指由不同学科的核心知识和相关知识等重构聚变创造出新的知识成果。学生可以通过思维的激活,对不同系列的写作素材进行重构,找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内隐联系,进行异质转化,从而找寻出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异质重构聚变创新主要表现为“以多趋一”,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把不同渠道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重新加以组织,形成新事物。在文学的创作中,散文是散文,诗是诗,散文与诗的重构就是散文诗小说是小说,摄影是摄影,小说与摄影的重构便产生摄影小说。

渐进式重构聚变创新,指在原有核心知识和相关知识等基础上,通过层层探究,揭示更为深刻的本质,进而获得的知识创新。虽然创新的原型仍清晰可见,创新幅度不是很大,但创新的累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之所以能写出世界一流的文章得益于良好的写作习惯:每次写作,都要经历至少三、四次的修改,每次修改都有新的创意和感受,多次累积,发生了质的变化。

突变式重构聚变创新,指知识单元与知识单元重构聚变创造出的全新的知识。突变式聚变创新是一种不断调整的、变化的思维,是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快节奏的反映。以构思与写作的先后顺序来分,文章的写作有两大种:一种是构思完成后按照构思模式写;另一种是在构思的基础上进行文章外化时,边构思边写。后者就是突变式重构聚变创新。《秋》中对于淑贞投井自杀的描写就是巴金在创作当下突然涌现的思路。(www.xing528.com)

熔铸式重构聚变创新,指核心知识和相关知识等要素在目标思维引导下,在大脑思维的实践操作等信息反馈作用下,处于激活状态的知识等要素发生全新的熔铸式聚变,产生新的知识。熔铸式创新,要求学生根据观察思考,创造重构聚变的思维环境,多方面探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打开思路,丰富认识。青年作家韩寒在参加“中华杯”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时,考官把一团干布投入盛满水的杯子,让韩寒以此为题写作。韩寒把布在水中舒展、延伸直到沉入杯底的过程,与人性的变化过程进行熔铸式创新,写出了《杯中窥人》这篇获得一等奖的好文章。

接力式重构聚变创新,指把前人的思维成就作为自己思维的起点,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接过先驱者的思维“火炬”,向未知的领域继续开拓创新。接力式重构聚变创新是让学生借用历史的联系、传统的力量来解决现在的问题。鲁迅曾说到他写的短篇小说《药》,就受到过俄国作家安特莱夫的小说《齿痛》的影响。

逆向式重构聚变创新,是指运用核心知识和相关知识等要素,从某一事物的相反方向或相反功能出发,运用逆向思维去探索创新的方法的过程。长时间的思维习惯让学生遗忘了另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从后往前,这种回顾的方式打破了一贯的思维定式,开阔了思考的空间。郭沫若反《七步诗》(曹植)的原意,站在豆萁的立场上,写了一首《反七步诗》,完全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肯定了豆萁的崇高牺牲精神。

超越式重构聚变创新,是指根据当前的核心知识和相关知识等要素,对某一事物进行预测,探究实现其目标的过程。重构聚变创新是对未来的预测,是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超前认识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要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思维来展现未来的生活,给生活增添创意。比如,作文题《2020年回到母校》,就是以2010年为基点,畅想10年后回到母校的情况。但是不论何种超越,都应以现在为出发点,透过时空相接的写作,描述心中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