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鹊岸之战地理位置考:楚学论丛第7辑成果

鹊岸之战地理位置考:楚学论丛第7辑成果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以上记载了鹊岸之战的详细经过,涉及了繁扬、夏汭、琐、鹊岸、罗汭、莱山、南怀、汝清、坁箕之山这九个地点,只有理清这九个地方的具体方位,才能还原鹊岸之战的具体情况。吴国在江淮地区用兵,沈尹射带兵在湖北来回奔走,明显不符合常理。石泉先生也同意此说,认为鹊岸应在今安徽庐江。此二地的地理位置最是模糊,一直以来引起了无数学者的讨论。

鹊岸之战地理位置考:楚学论丛第7辑成果

鹊岸之战最早的记载是《左传》昭公五年:

冬十月,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以报棘、栎、麻之役。薳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汭。越大夫常寿过会楚子于琐。闻吴师出,薳启强帅师从之,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楚子以驲至于罗汭。

吴子使弟蹶由犒师,楚人执之……

楚师济于罗汭,沈尹赤会楚子,次于莱山,薳射帅繁扬之师先入南怀,楚师从之,及汝清。吴不可入。楚子观兵于坁箕之山。[1]

以上记载了鹊岸之战的详细经过,涉及了繁扬、夏汭、琐、鹊岸、罗汭、莱山、南怀、汝清、坁箕之山这九个地点,只有理清这九个地方的具体方位,才能还原鹊岸之战的具体情况。

繁扬。梁履绳《左通补释》引陈氏《集解考正》谓“应劲曰:‘在萦水之阳’,则作阳为正。”[2]在今河南新蔡县,各家均赞同此说。

夏汭。杜预注解是在夏口(即今武汉市江夏),顾栋高、马骕皆从此说。但此说法有误,《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冬,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棘、栎、麻三地已经考证出是在河南南部和安徽北部一带,没有争议,这里不赘述。吴国在江淮地区用兵,沈尹射带兵在湖北来回奔走,明显不符合常理。杨伯峻先生认为“今之西淝河古称为夏肥水,其下游入淮水处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南。”[3]凤台靠近吴楚用兵的淮南地区,符合战争情况,笔者赞同此说。

琐。杜预注解“楚地”。顾栋高认为是在“江南颍州府霍邱县东”。[4]石泉先生认为此地是越人从南方来的主要交通通道,通过日后常寿过叛乱的路线固城、息舟,其二地皆近霍邱,推测出琐地确是在今安徽霍邱县东。[5]笔者赞同石泉先生的看法。

鹊岸。杜预注为“庐江舒县有鹊尾渚”。石泉先生也同意此说,认为鹊岸应在今安徽庐江。[6]顾栋高认为“江南太平府繁昌县大江中”[7]。杨伯峻认为是“今安徽无为县南至铜陵市北沿长江北岸一带”[8]。按《左传》记载的情况来看,楚灵王是在淮南附近与薳射、常寿过汇合,然后被吴军诱敌深入,攻其不备在鹊岸边击败,所以吴楚两军应该皆未过长江,顾说有误。故杨、石之说可从。(www.xing528.com)

罗汭。郦道元水经注》中认为罗汭就是湖南的汨罗江。此说无疑有误,楚人在长江沿岸战败,怎么可能会跨过长江撤退到湖南。而高士奇则认为“河南罗山县旧有罗水,北入淮,楚子当于此。当时出师盖分南北二道,所以楚子至罗汭也”[9]。杨伯峻等也从此说。近年来,有人对罗汭的地理位置提出不同的看法,如刘光认为巢是安徽巢湖,薳启疆率领的楚军从巢湖出发,在长江战败,应退回巢湖坚守,不可能退回河南,因此推断罗汭应在安徽巢湖、无为附近。[10]笔者认为刘光对巢的地望没有详细考证,巢地的地望一直争论有二,石泉先生根据史料中巢地近于陈蔡推断其在今安徽六安附近,笔者从其说。加之楚同时在钟离、巢、州来三处筑城,三地不可能相距过远,而且巢地四通八达,没有多少战略价值,也无必要在此筑城,因此巢地应在六安无疑。楚军在鹊岸战败,北方还有巢、钟离、州来三座坚城,往西北方向转移是在情理之中的,因此笔者同意高士奇的观点,罗汭在今河南罗山县附近。

莱山。高士奇认为河南光山县南一百五十里的天台山就是莱山。[11]杨伯峻、石泉皆从之,笔者亦从其说。

南怀、汝清。此二地的地理位置最是模糊,一直以来引起了无数学者的讨论。杜预注解是“楚界”,杨伯峻在记载时只写了“应在江淮之间”这个大概范围。[12]石泉先生根据《左传》的原文语气推断应在吴地,是楚军深入吴地最深处。[13]而最新出土的清华简《系年》,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南怀”二字在《系年》简中一共出现了两次:

以至灵=王=伐吴,为南怀之行,执吴王之子蹶由,吴人始或服于楚。灵王即殜(第八十简)

为南怀之行,县陈、蔡,杀蔡灵侯。灵王见祸,景平王即立。晋庄平公即殜,昭公倾公皆(第九十九简)[14]

通过对这两简意思的解读,可见楚简中把楚灵王在朱方之役后的一些列战争统称为“南怀之行”。董珊认为南怀并非一个地方,而是怀通淮,是淮河以南地区的指代。[15]笔者赞同其观点。笔者根据先秦时期的记叙特点,认为以某某之行、某某之会往往是以事件最重要的内容为代表,应用在战争上则一般是决定胜负或最大功绩的地方。石泉先生认为南怀之行,吴不可入的“吴”字是指代吴都,这是《左传》通例,此处应不例外[16]笔者认同这一观点,以此为基础,再综合上述观点,南怀的具体地望可能是在淮河以南,苏州以北的一处地方。先入南怀,再及汝清,汝清应在南怀南方。

坁箕之山。杜预无注,杨伯峻认为是在巢湖县南三十里的踟蹰山。[17]石泉先生认为应靠近汝清或吴都,在淮南岸之地。[18]笔者从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