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利相关理论-财务管理学

股利相关理论-财务管理学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股利无关理论相反,股利相关理论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会影响股票价格和公司价值。一般来说,对资本利得收入征收的税率低于对股利收入征收的税率。考虑到纳税的影响,企业应采用低股利政策。

股利相关理论-财务管理学

与股利无关理论相反,股利相关理论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会影响股票价格和公司价值。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

1.“在手之鸟”理论

“在手之鸟”理论来源于谚语“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该理论认为,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投资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会偏好确定的股利收益,而不愿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去承担未来的投资风险。换言之,投资者对于股利与资本利得这两种形式的收入具有不同的偏好,投资者更喜欢近期有确定收入的股利,而不喜欢远期不确定的资本利得。

股利可视为投资者的既得利益,好比在手之鸟;而股票价格的升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犹如林中之鸟,不一定能得到。因此,投资者更愿意购买派发高股利的股票,从而导致该类股票的价格上涨,公司价值得到提高。

总之,该理论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与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密切相关的,股利的支付可以减小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并使他们愿意按较低的必要报酬率对公司的未来盈利加以折现,从而使公司的价值得到提高。

2.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获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一般来讲,预期未来获利能力强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对于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讲,股利政策的差异或许是反映公司预期获利能力的有价值的信号。如果公司连续保持较为稳定的股利支付水平,那么投资者会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量抱有乐观的预期。如果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突然发生变动,那么股票市价也会对这种变动作出反应。

公司以支付现金股利的方式向市场传递信息,通常也要付出较为高昂的代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较高的所得税负担;一旦公司因分派现金股利造成现金流量短缺,就有可能被迫重返资本市场发行新股,摊簿每股收益,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公司因分派现金股利造成投资不足并丧失有利的投资机会,还会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www.xing528.com)

需要注意的是,股利信号的作用取决于它的性质而非变化方向。例如,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非良性现金分红的公司增多。有的公司将利润分光吃光,超能力派现,如承德露露每股收益0.38元,每股派现0.66元;有的公司为了支付高额派现,同时于派现当年推出融资方案,如盐田港A 中期每10股配3股,年末每股派现0.5元。这显然片面地理解了股利信号的作用。市场更加关注的是股利信号的性质而不是股利变化的方向。

3.税差理论

税差理论认为,由于普遍存在的税率和纳税时间的差异,资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公司应当采用低股利政策。一般来说,对资本利得收入征收的税率低于对股利收入征收的税率。再者,即使两者没有税率上的差异,由于投资者对资本利得收入的纳税时间选择更具有弹性,投资者仍可以享受延迟纳税带来的收益差异。因此在考虑税赋因素,并且是在对股利和资本利得征收不同税率的假设下,公司选择不同的股利支付方式不仅会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也会使公司(及个人)的税收负担出现差异。考虑到纳税的影响,企业应采用低股利政策。

4.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代理理论认为,股利政策有助于减缓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即股利政策是协调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的一种约束机制。该理论认为,股利的支付能够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

首先,股利的支付减少了管理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支配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公司管理者的过度投资或在职消费行为,从而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其次,较多的现金股利发放减少了内部融资,导致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寻求外部融资,从而使公司接受资本市场上更多的、更严格的监督,这样便通过资本市场的监督减少了代理成本。因此高水平的股利政策降低了企业的代理成本,但同时增加了外部融资成本,理想的股利政策应当使这两种成本之和最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