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费利佩四世时期的船舶建造 - 血与金的无敌战舰

费利佩四世时期的船舶建造 - 血与金的无敌战舰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如同费利佩三世时期一样,大型战舰仍然由皇家或个别指定造船厂承接建造任务。到17世纪20年代,费利佩三世时期建造的两艘皇家旗舰都已报废或退役,建造它们的替代品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要事。据史料记载,这艘巨舰的甲板长达77肘,如果换算成公制单位则为44.25米,比费利佩二世时代的皇家旗舰长了10米之多。

费利佩四世时期的船舶建造 - 血与金的无敌战舰

费利佩四世继续推行其父颁发的鼓励私营造船业的法令,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造船基地的范围,比如在西印度群岛和美洲大陆上的殖民地都开设了更多的私营造船厂。不过如同费利佩三世时期一样,大型战舰仍然由皇家或个别指定造船厂承接建造任务。在费利佩四世统治前期的17世纪二三十年代(1621—1639),西班牙一共建造了3艘1000吨以上的皇家旗舰级别的巨舰,它们支撑着这一时期处于衰败中的西班牙海军尊严

到17世纪20年代,费利佩三世时期建造的两艘皇家旗舰都已报废或退役,建造它们的替代品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要事。1628年(一说1626年)在巴萨诺阿加港,一艘新的大型盖伦式战舰下水。费利佩四世亲自将其命名为“旗舰康塞普西翁”号(Capitana La Concepción)。它的建造者为弗朗西斯科·德·雅尔萨巴(Francisco de Oyarzábal)——一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地主,同时也是鼓励私营造船业法令的受益者。据史料记载,这艘巨舰的甲板长达77肘,如果换算成公制单位则为44.25米,比费利佩二世时代的皇家旗舰长了10米之多。船宽22.5肘,吃水深10~11肘,轻载排水量在1150~1300吨之间。普通情况下,舰上装载火炮60门,必要时最多可装载70门,拥有极强的战斗力。

“旗舰康塞普西翁”号大约在1630年前后通过海试后加入西班牙海军,至少到1638年都还在役——不过并没有参加1639年10月发生的唐斯之战。因此我们猜测这艘战舰可能在1639年10月前已退役或损毁。

一幅描绘“旗舰康塞普西翁”号航行的油画。时间约为1638年

除了“旗舰康塞普西翁”号,费利佩四世时期的另两艘巨舰相对于读者来说可能就略为熟悉些,那就是参加了唐斯之战的“圣-特列莎”号(Santa Teresa)与“圣地亚哥”号(Santiago)。其中“圣-特列莎”号是当时欧洲最大战舰之一。

“圣地亚哥”号侧视与俯视图。此时的大型战舰已经由17世纪初期的4桅减少为3桅,这样的布局一直沿用至风帆时代结束

一幅“圣-特列莎”号的三视草图,绘于17世纪

“圣-特列莎”号与“圣地亚哥”号的建造年代都已无从考证,史料里只是在1639年的唐斯之战中提及这两艘巨舰,但并没有记载它们在此战之前的履历。同时,这两艘战舰的尺寸也已失传,我们只能从这两艘船的吨位来推测它们的大小。

据记载,“圣-特列莎”号轻载排水量肯定大于1300吨,满载排水量则达到了2400吨。如果其满载排水量的记载无误的话,该舰的轻载排水量很可能在1500吨左右,这样一来就与同期英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装载100门火炮和三层炮甲板的巨舰“海上主权”号(Sovereign of the Seas,轻载排水量为1522吨)相当,是当时西班牙当之无愧的第一巨舰。为了使读者更直观地认识这艘巨舰,笔者将17世纪早期欧洲各海上强国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战舰技术参数对比表整理如下:

*注:此处的“柯罗南”号并非之后瑞典建造的拥有126门炮的那艘同名超级战舰。后者于1672年服役,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战舰。

“圣-特列莎”号建造于葡萄牙,可能出自里斯本皇家造船厂。建造伊始的“圣-特列莎”号配备了80门火炮,从载炮数量我们推测舰上应该拥有第三层炮甲板,但并没有证据证明其为类似“海上主权”号那样的全炮甲板。也许是设计上的缺陷,装载了80门火炮的“圣-特列莎”号适航性很差。西班牙人担心这艘巨舰重蹈瑞典“瓦萨”号的覆辙(Wasa,瑞典皇家战舰,载64门炮,轻载排水量1250吨。1628年处女航时因重心不稳而沉没),立即将“圣-特列莎”号返厂改造,撤销最上层甲板,将火炮总数降为60门(也有说是62门),并以此状态服役到最后。

一枚纪念“圣-特列莎”号的邮票。显示的是其1639年时的状态(www.xing528.com)

一幅反映唐斯之战中“圣-特列莎”号战斗的油画

由西班牙著名木质拼装船模品牌Occre出品的“圣-费利佩”号模型。模型图片的左上角为该舰的建造者马丁·德·阿拉纳(Martin de Arana)

“圣地亚哥”号轻载排水量在1000吨以上,在船体大小上应该比“圣-特列莎”号要小一圈,但在当时仍算得上是一艘巨舰。该舰的武备与改装后的“圣-特列莎”号一样,也为60门火炮。其建造地来自卡斯提尔,但无确切地点。

与费利佩三世时期一样,费利佩四世也有一艘战舰因有模型套材而被广大帆船模友所熟知,这就是建于17世纪20年代后期的“圣-费利佩”号(San Felipe)盖伦式战舰。

“圣-费利佩”号是马丁·德·阿拉纳为国王费利佩四世建造的6艘盖伦式战舰的首舰,1627年于西班牙北部索罗萨港(Zorroza,现为毕尔巴鄂市的一个区)下水,1629年完工入役。全部6艘战舰到1633年均交付西班牙海军使用。

与前面提到的几艘巨舰相比,“圣-费利佩”号的大小简直不值得一提:其甲板长56肘,宽18肘,吃水深8.5肘,轻载排水量537吨。载炮数量不明,估计在30~40门。在性能上该舰并无出众之处,但却很有可能是西班牙海军第一批拥有首斜桅竖桅的战舰之一。这一特征也成为17世纪战舰的普遍特征,并一直沿用至18世纪初期(历时约一个世纪)。

“圣-费利佩”号侧视图。为其1629年刚服役时的状态

“圣-费利佩”号和它的姐妹舰们被用于护送往返于欧美之间的运宝船队。1658年,“圣-费利佩”号奉命前往南美洲镇压在巴西伯南布哥(Pernambuco,原本是葡萄牙殖民地,后被西班牙所接管)发生的叛变,并将那里的军队和资金运回西班牙在弗兰德斯(包括今天比利时的东西佛兰德省、法国的加来海峡省和北方省、荷兰的泽兰省)的殖民地以支援发生在敦刻尔克的西班牙与英法荷联盟之间的战役(史称敦刻尔克之战Battle of Dunkirk,1658.6.14)。这场战役最终以西班牙的失败而告终。

1618年,改变欧洲格局的“三十年战争”爆发,西班牙理所当然地加入到哈布斯堡家族组成的同盟中去。1621年,荷兰七省联盟与西班牙的12年休战期结束(1609年,西荷签署了停战协议,为期12年),双方的海上较量再度展开。而此时的荷兰海军已经逐渐羽翼丰满,他们将顶替昔日西班牙的老对手英国成为费利佩四世首要的敌人……

现代复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号武装商船。得益于东方贸易带来的财富,荷兰海军迅速扩张,为迎接来自西班牙的挑战做好了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