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费利佩三世时期的船舶建造:血与金的无敌战舰

费利佩三世时期的船舶建造:血与金的无敌战舰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费利佩三世统治初期,由于军用舰船的短缺,无法为往返于欧美大陆之间的运宝船队提供必要的保护,致使金银流失严重,直接导致本国经济的持续衰退和造船效率的进一步降低。这一法令到费利佩四世时期仍得到推行。“海军上将”号与“圣母支柱”号也是费利佩三世时期建造的有据可查的仅有的2艘轻载排水量在1000吨以上的大型战舰。仅在费利佩三世时期就出现过8艘以此命名的

费利佩三世时期的船舶建造:血与金的无敌战舰

1598年9月13日,曾带给西班牙最耀眼光辉的费利佩二世走完了自己71年的人生征途。在其生命的最后10年里,尽管西班牙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并没有像现在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迅速。然而这位君主心里却很清楚,在自己死后,其苦心经营的帝国即将坍塌,原因很简单,他的儿子费利佩三世并不是一位能让他放心的继承者。据史料记载,费利佩三世继承了他父亲天主教的坚定信仰,却没有继承他统治帝国的才干。实际上,费利佩二世也曾悲观地承认,上帝没有赐给他一个有能力管理他庞大帝国的儿子,他甚至还预言到费利佩三世的一生必将为宫廷宠臣所掌握。可悲的是,这些预言最后全部得以兑现。

费利佩三世的肖像。从他开始,西班牙真正走上了通往衰败的快车道

即位不久,费利佩三世便把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了莱尔马公爵,桑多瓦尔的弗朗西斯科·戈麦斯(Don Francisco Gómez de Sandoval,1st Duke of Lerma,1552/1553—1625)。莱尔马公爵被认为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西班牙“最受国王宠爱”的大臣之一。在他的实际统治下,尽管从整体来看,西班牙的国力不可避免地一直在走下坡路,但其推出的鼓励私营造船业的法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对海军建设压力

一幅莱尔马公爵的肖像。由沙俄青年文人米哈伊尔·莱蒙托夫作于1832年或1833年

在17世纪之前,西班牙军舰的建造通常由皇家造船厂以及那些与政府签订契约的私营造船厂负责。但这些船厂数量有限,在西班牙经历无敌舰队覆灭等重大打击后明显生产力不足。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费利佩二世曾采取过一项不合理的政策,强迫私营造船厂与皇家造船厂合股,结果导致抵触情绪蔓延,生产效率降低,工期的拖延和失去控制的成本攀升等不利局面滋生。而在费利佩三世统治初期,由于军用舰船的短缺,无法为往返于欧美大陆之间的运宝船队提供必要的保护,致使金银流失严重,直接导致本国经济的持续衰退和造船效率的进一步降低。有鉴于前任国王失败的经历,为增加国内造船的生产力;在莱尔马公爵的支持下,费利佩三世颁布新法令,鼓励所有有条件的私营造船厂承接官方订单,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和奖励,此法令一经颁布,立即吸引了不少有产阶级投身造船业。一时间,西班牙造舰的速度有所起色;海军实力得到补充;运宝船队得到保护,在这一系列条件的连锁反应下部分缓解了经济衰退给政府带来的压力。

这一法令到费利佩四世时期仍得到推行。不过由于大部分私营造船厂设施简陋,船体大多在露天环境下建造,技术粗糙,偷工减料,木材得不到足够的时间风干(遇到阴雨天尤其糟糕),这些种种因素导致建造出的船只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一幅反映17世纪西班牙私营造船厂的情形。尽管其建造设施简陋,船舶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但在当时经济衰退的西班牙也不失为一个提高生产力的办法

我们知道,对于帆船来说,船体的坚固程度是其寿命长短甚至命运好坏有着根本的联系。在17世纪,西班牙人通常使用木栓和铁钉将船壳列板固定在船体骨架上。木栓可以保证船体具备相当的柔韧性,但加工起来比较费时费力;铁钉的制造和使用都比较方便,有利于缩短工期,但在当时,铁钉的质量并不可靠,在外力冲压下容易断裂。因此一般情况下,一艘船只都会同时使用这两种加固材料建造船壳,从而保证船体“坚而不脆,柔而不软”。有一个案例很好地证明了当时西班牙舰船质量的下降,那就是著名的“阿托卡夫人”号(Nuestra Señora de Atocha)沉船事件。

一幅反映“阿托卡夫人”号在风暴中拦腰截断沉没的画作。承包商偷工减料换来的成本却送掉了船上数百人的性命

“阿托卡夫人”号侧视图。这是一艘典型的17世纪盖伦船,具有轻火力,常被用来运送来自新大陆的物资,我们称其为“运宝船”(www.xing528.com)

“阿托卡夫人”号是一艘盖伦型武装商船,1618年建于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的据点哈瓦那(Havana)。该船轻载排水量约为500吨,装有20门火炮(其中只有6门重炮)用于自卫。该船在建造过程中私营承包商为了节约成本全部使用了铁钉,结果导致船体韧性不足,在交船后引发了一场诉讼,皇室控告该承包商缺乏经验。不过该船还是投入了使用。1622年,“阿托卡夫人”号在一次航行中遭遇风暴,由于船体韧性不足,当场拦腰截断而沉没,成为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

不过私营造船厂和承包商只能建造一些武装商船和较小的战舰,那些工艺相对复杂、对船台和用料要求较高的大型战舰还是由皇家或指定造船厂来完成建造,如历来传承着西班牙造舰最高水平的皇家旗舰。1601年,由帕萨赫斯港建造的新的皇家旗舰顺利下水。这艘轻载排水量达到1200吨的巨舰被命名为“海军上将”号(Almiranta,此为加利西亚语),用于填补其前任“皇家旗舰”号损失后留下的舰队旗舰空位。关于该舰的历史记载几乎是一张白纸,包括载炮数量(可能为60门),船身尺寸和具体服役时间等皆为未知数,只知道其应该是一艘巨型盖伦式战舰。

数年之后的1609年,另一艘皇家旗舰,1200吨的盖伦式战舰“圣母支柱”号(N.Sdel Pilar y Santiago)在同处加利西亚大区的博尔达拉博尔达港(Bordalaborda)建成下水,同样,我们也仅仅知道这艘船的吨位而已。“海军上将”号与“圣母支柱”号也是费利佩三世时期建造的有据可查的仅有的2艘轻载排水量在1000吨以上的大型战舰。

除了“海军上将”与“圣母支柱”号这两艘地位至高无上的皇家旗舰,在费利佩三世时期,还有一艘战舰值得我们关注。虽然在大小上无法与前两者相提并论,但其却因有模型套材而被广大帆船模友所熟知,这就是可能建造于1617年的盖伦式战舰“圣-弗朗西斯科”号。

17世纪初期的一艘西班牙皇家旗舰。可能是“海军上将”号或“圣母支柱”号。在战列舰诞生之前,通常只有轻载排水量在1000吨以上的大型盖伦式战舰才能成为皇家旗舰

由西班牙著名木质拼装船模品牌Artesania Latina出品的“圣-弗朗西斯科”号模型。模型完成后全长68厘米,比例尺约为190

关于“圣-弗朗西斯科”这个船名,其实在西班牙船舶名录里出现的频率很高。仅在费利佩三世时期(1598—1621)就出现过8艘以此命名的帆船。根据模型制造商所提供的相关参数资料,笔者认为模型所还原的应该是1617年于西班牙北部巴萨诺阿加港(Basanoaga)下水的费利佩三世时期第7艘“圣-弗朗西斯科”号。其轻载排水量为596吨,火炮甲板长59西班牙肘(Codo,17世纪西班牙舰船尺寸度量工具,1西班牙肘≈0.5747米),宽18.67肘,吃水深9.08肘,装备了大约50门火炮,这使得其在相对较小的船体上拥有了较强的火力。

进入17世纪后,由于耗材较高且性能落后,卡拉克船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通常来说,建造3艘卡拉克船的木材可以建造5艘盖伦船),盖伦船也成为运送物资的主要工具。前面提到的费利佩三世推出的鼓励私营造船业法令虽然增加了船只的生产数量,每艘船的大小却也相应缩小。费利佩三世统治时期所建造的舰船大都维持在300~600吨之间,这比费利佩二世时期舰船的吨位有着明显的缩水。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卡拉克船退役而造成的,不过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大部分私营船厂并不具备建造大船的能力,而此时盖伦船却成为西班牙造船的主力军。

一艘费利佩三世时期建造的小型盖伦船。从图中的大小来看,这艘船至多只有300吨。这些小吨位战舰大量充斥在此时的西班牙海军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