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农村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个新”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县委紧紧围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有新突破”这一中心任务,结合本县实际,寻找新时期农村党建与经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用抓党建的手段抓经济建设,用经济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党建工作,努力把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经济优势,使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体现在党建具体工作中。目前,全县65%的村有创收项目和门路,基本上消除了“空壳村”。

农村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四个新”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县委紧紧围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有新突破”这一中心任务,结合本县实际,寻找新时期农村党建经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用抓党建的手段抓经济建设,用经济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党建工作,努力把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经济优势,使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体现在党建具体工作中。

1.把农村党员活动室由过去单纯开展党组织活动不断扩展,逐步提升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和农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把党建工作经费、村级公务费和村干部工资统一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党建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

2.把农村乡土人才、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作为新党员的培养对象,彻底解决了农村党员后继乏人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去年开始,每个乡镇确定一个村开展实施党建“3+1”工程试点工作,把农村基层干部、党员、致富能人组织起来,实行“捆绑式”帮带,使农村党员的政治实力与致富能人的经济实力有效地结合,形成了合力。县委提出,新时期要让农村党员在得实惠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实施农村党员致富工程、落实党员致富基金、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增强了农村广大党员的荣誉感。

3.通过政府引导、乡村搭台、部门帮助等措施,大力发展“服务性”、“开发式”、“扶持型”的村级集体经济,提高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目前,全县65%的村有创收项目和门路,基本上消除了“空壳村”。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工作落实。县委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工作力量,下移工作重心,通过“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效率。(www.xing528.com)

(1)干部在一线盯着抓落实。针对去年以来全区学彭阳给我们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县委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杜绝一级向一级汇报、一级对一级检查,干部下到生产一线,直接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全力以赴抓落实、促工作。县委、政府减少各种会议,班子成员大事碰头、小事通气,不断改进和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一把手”带头在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做到手中有典型、胸中有全局。其他县级领导干部各负其责,凡自己分管的工作,主动安排,超前部署。各乡镇、部门的领导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形成了常年性工作分头抓、季节性工作集中抓的工作习惯。

(2)重点工作在现场集中盯着抓落实。去年以来,对于涉及全县性的各项重点工作,通过组织观摩、现场办公等方式,引导大家在比较中自己找差距、自己想办法、自己去解决,既体现了公平、公正,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特殊问题,则采取特殊的办法集中解决。针对古城镇近年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与茹河流域其他乡镇相比差距不断拉大的实际情况,今年年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古城工作会议,从整合资源入手,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协调了19个部门,调剂了30多个项目、2000多万元,不仅帮助古城镇解决了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也探索出了“让群众在得实惠中受教育,使干部在抓落实中增强责任”的工作机制。

(3)项目实施群众参与盯着抓落实。今年县委、政府规定,凡是国家投资到村到户的农业开发项目,受益户必须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套投入,谁积极性高优先给谁安排。这样既撬动了社会资金,提高了项目质量,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过去“众人孩子无人疼”的弊端,增强了群众珍惜国家资金,积极参与监督,实行民主管理的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