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宁市新型城镇化中社区与农村党建的同步推进研究

南宁市新型城镇化中社区与农村党建的同步推进研究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从分析南宁市社区和农村党建工作情况入手,提出了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助推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措施。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社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加大建力度。

南宁市新型城镇化中社区与农村党建的同步推进研究

吴寿平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社区和农村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分析南宁市社区和农村党建工作情况入手,提出了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助推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措施。

【关键词】党建;新型城镇化;农村;社区;研究

一、南宁市城镇化加快发展

南宁市作为首府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随着“南宁渠道”作用的凸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剧增。全市共有127个乡镇、街道办,1756个村民、居民委员会,1383个村委会,373个社区委员会。2000年以来,埌东新区、相思湖新区、大沙田开发区、仙葫开发区、五象新区等纷纷崛起,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保税区、专业化的商品集散市场、城市会展中心的形成,促进了南宁市城镇化的发展。同时,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全面提速,实行落户政策地域差别化,城区落户条件进一步放宽,并全面放开市辖县城镇化落户条件,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区和县城镇,有效地促进了南宁市人口城镇化进程。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为698.61万人,增加7.23万人,增长1.05%;户籍人口为740.23万人,增加10.57万人,增长1.45%。南宁市城镇化率有了显著提升,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52.64%,上升为2015年的58.5%,即“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增加了5.86%,年均增长率为2.13%。

二、南宁市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使人口流动越发频繁,给社区和农村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给社区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与挑战。

(一)流动性大,疏于管理

截至2014年12月底,南宁市登记在册流动人口已达130余万人,流入流动人口约80万人。这80万流动人口主要由广西区内其他城市、南宁市各县、湖南、广东等地区流入,其中,流入青秀区20万人、西乡塘区23万人、江南区9万人、良庆区8万人。

在这些流动人口中有中共党员。这些流动党员的共同特点就是党组织关系还留在原地,又无法经常在流出地或流入地参加党组织活动,结果形成党员“空挂”、党组织“空转”现象。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出,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遇到较大困境,预备党员不足,老党员流出,农村干部成长链条断裂。对于社区和农村党组织而言,流动党员就如脱缰的野马,较难组织他们参加相关活动,因此常常不予管理。

(二)认同度低,难以管理

外来人口、城乡居民流入南宁,不同地域人口聚居,与城区本地人间存在较大的文化、组织等认同差异,容易导致社区局面关系的复杂化、冷漠化,难以管理。此外,进城务工的流动党员普遍从事较为低端的工作,工作和居住地都不稳定,增加了管理难度。

(三)党组织自身建设滞后(www.xing528.com)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党员更多选择到城市务工,而留守农村的党员年龄普遍偏大。此外,农村党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党组织的责任、定位、作用认识不深。从党组织来讲,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缺乏规范性,党组织活动不正常,形不成常态化,学习文件、报告形式化,谈体会、交流较少,工作相对滞后。

三、加强南宁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社区和农村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

社区和农村党组织直接领导社区治理、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社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加大建力度。建议市委出台《南宁市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若干意见》等加强党员的管理办法。组织基层党组织学习重要会议、领导人讲话精神。引导社区流动党员、农民党员深入学习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意义。加大社区和农村党组织的资金、人才支持力度。将社区和农村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社区和农村党建活动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利用精准扶贫和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由第一书记和村支书理顺农村党组织规章制度,建立动态党员档案库以及预备党员数据库,为农村培养出一批思想觉悟高、带头作用强的优秀党员。同时,市、县级党委相关部门每月要定期送学习资料给社区和农村党组织,派党建理论学者专家给社区和农村党员上课,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

(二)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

构建跨地域、联动运行的党组织网络,流动党员到哪里居住就在哪里定期参加党组织活动,接受党的教育。同时,保持与原有党组织的联系,定期进行报告,实现双边互动、共同管理的原则,构建市、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党员动态信息库,使流动党员流出有党组织挂靠,流入有党组织接收。探索建立“流动型”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集贸市场、产业园区、社区等地方建立流动党组织,设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和流动党员服务站,在季节性农民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建立临时党组织,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

(三)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有利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也便于管理党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以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将人、财、物集中到基层,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有效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效果。

将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纳入部门考核体系,并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为责任人。建立党员与群众密切联系机制,由党员带动群众干事创业,为群众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如为农村农民提供种养知识、技术等。加快打造一支业务水平强、群众观念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将社区和农村能人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里,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四)加强“两学一做”,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针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社区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遇到的问题,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大力加强社区和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破解基层党建所遇到的困难,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根据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不同特点,围绕党章党规,党中央的“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广西的“三大定位”等内容分区域、层次举办培训班,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理论水平。

(作者单位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