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视新型城镇化: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重视新型城镇化: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城镇化大体经历了以下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城镇化水平只有10.6%,经过改革开放前的缓慢发展,到197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提高到了17.9%。到2017年末,我国的城镇化率提高到58.5%。从国际治理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世界期盼一个更加负责任的中国,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也能够为赢得更大的国际担当提供条件。

重视新型城镇化: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城镇化大体经历了以下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城镇化水平只有10.6%,经过改革开放前的缓慢发展,到197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提高到了17.9%。1979—1985年,我国城镇化进入恢复发展阶段,尤其是沿海一批经济特区城市的建立,有效带动了全国城市的发展。1986—1998年,中小城市小城镇快速发展。国家在这一时期为了防止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过度增长,降低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设置标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迅速增长。2000年以后,我国城镇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出现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积聚了全国18%的人口,创造了36%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吸引了80%左右的外商投资,实现了75%左右的国际贸易。到2017年末,我国的城镇化率提高到58.5%。城镇化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提升我国社会治理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技术进步,而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唯一途径,创新需要良好的土壤,城市可以发挥自身规模优势,推动更多资金、信息与人才在城市网络中聚集和流动,进一步增强创新活力,加快创新成果扩散,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从社会需求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平台。1978—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了58.5%,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7.93亿人,城市人口增加量平均每年超过1600万,后续还会不断有人融入城市。如此多的人居住在城市,如果能解决好城市的问题,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那么民生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解决好目前城市人口二元结构问题尤其是“三个1亿人”(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问题,使农村进城人员平等享受现代文明成果,是对底层弱势群体的最大关怀,也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www.xing528.com)

从国际治理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平衡世界需求结构、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改革汇率体系是全球需要共同应对的四个主要议题。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城市人口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必将带来巨大的内需消费和产业结构调整,这既有利于解决国际需求不足问题,也会促进国际贸易收支趋于平衡,增加对外投资,还可以为国内汇率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样,新型城镇化不断解决城市中遇到的各种“城市病”问题,对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减小,这会为中国承担世界气候变化的更大责任提供空间,也会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赢得更充裕的时间。世界期盼一个更加负责任的中国,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也能够为赢得更大的国际担当提供条件。

从文明发展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目前世界有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据预测,2050年之前,仍将有30亿人加入城市居民的行列。城市之所以具有如此吸引力,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实现就业,获得服务,以及拥有更美好生活质量的机会。二是能够留住历史记忆,传承文化脉络,体现地域风貌,具有民族特色。城市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大大加快了文明普及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