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人口状况人口状况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的过程意味着农民从农村不断地转移到城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未来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将主要以这十个城市群为核心,全面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并培育壮大17个区域性城市群。

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在实践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人口的规模、资金的来源、工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等,深刻剖析这些制约因素,对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杨光(2013)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对这些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做一个大致的简述。

1.人口状况

人口状况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的过程意味着农民农村不断地转移到城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展现了一幅如史诗般波澜壮阔的景象:数亿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劳动力迁移浪潮。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总量从1.7亿增加到7.1亿,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17.9%增加到2012年的52.6%[1]。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建设资金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人往何处去,钱从何处来”。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投入巨额公共资金和建设投资,这给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即政府为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在各项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新扩建等方面所需增加的财政支出)约为13万元[2]。很显然,城镇化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仅靠政府财政是难以满足的,必须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

3.自然资源

城镇化是各种要素资源不断积聚和重新配置的过程,城镇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撑和生产要素的投入,城市就是资源、要素的集聚地,因此,城市发展的规模、质量以及速度都受到资源条件的约束。在我国很多城市,高楼林立、交通拥堵、垃圾成堆和雾霾时现成为严重的“城市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顺应自然资源的约束;坚持“生态和谐、紧凑节约”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切忌陷入拉美的城市化陷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到:“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劈山填海,很多山城、水域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市在周围保留一些庄稼地有什么不好呢?稻田、麦浪、青纱帐湿地都可以成为城市风景”,等等,这些观点都值得我们深思。

4.土地资源

城镇化也是土地集约化的过程,随着城镇集聚程度的逐步提高,人均建设用地呈递减趋势。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应该在60%左右,城镇人口大约为8.5亿,比2012年年底城镇人口净增加1.4亿人。目前,我国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已突破10万平方公里,如果按人均100平方米为新增城镇人口提供工矿用地,城镇工矿用地总量将突破11万平方公里,该数据大大突破了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达到10.65万平方公里的控制目标[3]。因此,为了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土地制度改革就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已在不少省份开始试点,也取得一些好的经验。

5.工业水平(www.xing528.com)

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城镇化需要工业化来带动,也会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时,发展路径的不同和地区的差异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从国内外发展实践看,如果工业化快于城镇化,会因城市配套设施的跟不上而出现交通堵塞、城市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反之,如果工业化慢于城镇化,则会由于城镇化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出现产业“空心化”和失业“隐性化”现象,从而出现“贫民窟”和“鬼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工业化与城镇化必须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四化同步”的基本观点。

6.区域布局

城镇化的推动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离不开城市群的有力支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根据《中国新型城镇化规划》,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十个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国家级城市群以及七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群,这七个城市群分别是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两岸中原长江中游、关中和成渝城市群。未来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将主要以这十个城市群为核心,全面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并培育壮大17个区域性城市群。

7.生态环境

在城镇化进程中,人与环境的交融十分重要。环境影响人,包括人的健康、人的生活、人的发展。反过来,人也影响环境,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呵护和改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市民的过程中,将带来煤电气能源、水、土等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城镇化建设的艰巨性。三十年以来,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与人口在城市中大量集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存在巨大的矛盾,且一直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仍是城镇人口的快速扩张与城市资源的快速短缺之间的矛盾以及工业加快发展和生态加剧恶化之间的矛盾。

[1] 范毅.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原因、难点和路径.行政管理改革.2014年5月22日.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蓝皮书(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3]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5月2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