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研究

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讲授法是一种历史较悠久、使用范围较广、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时间有限,在整节课中完全采用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当善于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换使用,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劳和注意力涣散现象。

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研究

下面我们按类别介绍一些主要的教学方法以供教师在教学中选用。

1.讲授法

这是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以语言(口头语言和黑板语汇)为主要媒介,以“传递—接受”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包括讲述、讲解、讲演、讲读四种方式。对于每一个概念,教师都须逐字逐句地给学生分析、讲解,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要点”,从本质上理解概念的含义。讲授法是一种历史较悠久、使用范围较广、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学生接收到的教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较强,且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其缺点是单向的“传递—接受”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比如,“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叫中垂线”。这个定义有四个要点“垂直”“平分”“线段”“直线”,缺一不可,让学生用黑点标出,并提问:这个概念若删去平分可以吗?删去垂直呢?将线段改成直线可以吗?为什么?

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和教学。②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讲授逻辑清楚,学生才能够理解清楚。③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决定着讲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首先,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练,既逻辑严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这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再次,还应当注意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讲究抑扬顿挫。④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学生的注意时间有限,在整节课中完全采用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当善于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换使用,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劳和注意力涣散现象。

2.谈话法

这是以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验已有知识为主要目的,以问答、对话的双向交流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教学方式: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探索新知欲望的启发式谈话;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未知的导引式谈话;教师以问题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已有知识,并以此来复习、巩固旧知识的测试即巩固性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话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的总结式谈话。谈话法能使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较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都能得到培养。

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什么内容进行谈话?提出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以及学生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怎样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等,教师都应当在事前周密考虑和安排。

其二,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尽管谈话只能在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进行,教师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吸引所有的学生。谈话的内容应当是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注意的、在教学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问题。教师应当尽可能使谈话对象有代表性,比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谈话时适时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作为补充。

其三,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在谈话中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表达得不够准确、精练,因此在谈话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当用规范和科学的表述对学生通过谈话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从而强化他们的收获。

3.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和班集体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互相启发、积极思维、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选好讨论内容。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讨论价值的内容,一般来说,讨论内容应当是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其次,要选择难度恰当的内容,一般来说,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内容都不适当,前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者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其二,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对于未知的东西,任何意见都是有价值的。学生总是从自己的逻辑出发去理解和思考,因此各种不同意见尽管可能离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但却最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应当“裁判”,急于指出各种意见正确或错误,而要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为什么对、为什么错。(www.xing528.com)

其三,善于引导。教师应当在学生讨论时全面巡视、注意倾听,善于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在讨论结束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等等。这些对于讨论法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4.读书指导法

这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有重要作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有:预习;根据教科书问答;比较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内容;编制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籍的要求有:帮助学生选择阅读参考书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5.演示法

这是以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印证、说明科学原理、科学知识为目的,以实物、教具为主要媒介,以“展现(实物、现象)—感知对象”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式的总称。演示的方式很多:实物演示,如实物、标本演示;模像演示,如图表、模型、教学电影、幻灯、录像等;操作性演示,如计算机、实验演示等。演示法通过直观性教学进行,它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观察、理解、操作、联想能力,降低教材难度有较重要作用。比如,某教师演示导管功能时,他事先把带叶的枝条插入红色的溶液中,放在温暖而有阳光的地方晒几小时。上课时,将枝条一段一段剪下来,分到学生手中。他一边讲,一边提问;学生一边剥,一边观察、思考、回答。学生们观察到枝条的皮没有红,中间的髓也没有红,而是木质部变红了。学生看了书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木质部有导管,能输送红色溶液。有的同学还看到叶子也变红了。这样,学生就搞清了导管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6.参观法

参观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以获得感性知识、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以现场(实地、实境、实例)观察、访问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参观法一般分为三类: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预备性参观、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并行性参观,以及学习新知识后的总结性参观。

7.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巩固知识、掌握技能为目的,以效率、速度、正确率为指标,以反复操作、训练为手段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可分为两类:动作技能练习,如体操技能、打字技能、上机(电子计算机)技能等;心智技能练习,如阅读、写作、速算、作图、解题等技能练习。

教师运用练习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进行练习,怎样才算达到了练习的要求,使学生的练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避免练习的盲目性和机械性。②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在练习之前讲解和示范正确的练习方法,并且保证学生基本掌握,以便提高练习的效果。③合理安排练习步骤。教师应当使练习有计划地进行,循序渐进。④科学掌握练习量。技能技巧的练习需要一定的练习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练习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确定练习量。此外,一般来说,分散练习比过于集中的练习效果更好,将某种练习分成时间较短的几次完成要比一次性安排更为科学。⑤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要使学生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以便纠正错误和巩固成绩。⑥练习方式要多样化。要防止单一、重复的练习方式,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将口头的与书面的、记忆的与操作的、课内的与课外的等不同方式结合使用。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可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练习的效果。

8.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验证所学知识或获得直接知识为主要目的,以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实验法一般分为学习新知识之前的准备性实验,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验证性实验,学习新知识之后的巩固性实验,探索未知的创造性实验四类。

9.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